“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培训改革的思考
——以眼视光人才职业培训为例

2020-10-09 06:11王海英王翠英朱嫦娥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职业培训职业院校

王海英 郭 芳 王翠英 朱嫦娥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要求知识更新,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应该向终身化发展[1]。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的出台,对职业教育提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更高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改革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技术技能人才不足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在职教改革、“双高计划”建设的大背景下,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创新模式,职业教育培训是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双高计划”建设给职业教育培训提出的新要求入手,以眼视光人才职业培训为例,探索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创新,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创新提供思路。

一、“双高计划”建设对职业教育培训提出的新要求

(一)国家高度重视职业培训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的模式越来越多元化,已经从单一的在校生的学历教育,逐渐扩大到提供一系列行业企业职工的非学历培训、成人教育培训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2]。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氛围。随着2018 年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职业培训受到极大关注。《意见》指出“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并进一步明确要“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显而易见,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教育终身化、广泛性、共享性、产业需求性以及社会化是职业培训改革和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职业培训存在短板凸显职业院校培训重要地位

近年来,由于职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培训普遍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学校和教师对于社会培训的主动性不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职业培训的发展仍然薄弱,质量有待提高。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完善职教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育人机制改革”,明确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 年)》及14 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凸显了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重要地位。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要全面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使职业院校成为就业创业培训的重要阵地。重点培育一批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一大批培训资源库和典型培训项目,培养一大批能够同时承担学历教育和培训任务的教师,职业院校培训进入了新时代[3]。

(三)“双高计划”建设的职业培训提出新要求

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双高计划”建设集中力量建设 50 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 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任务涵盖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专业群建设、国际化水平、技术技能平台、服务发展、师资建设等重要内容,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为引领,多维度提升高职教育发展质量[4]。

同时“双高计划”建设的职业培训提出了新要求,概括为“中国特色、开放共享、国际化接轨、优质资源、服务发展、师资卓越”。“中国特色”即立足国内产业实际情况,完善培训体系,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开放共享”即职业院校敞开校门,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培训,推动学历教育与培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坚持统筹资源,协同推进,加强与院校、企业、行业之间统筹协同、融合联动,形成共同推进职业培训工作的合力。“国际化接轨”即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利用“一带一路”开辟国际合作通道,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建设国际化的培训体系,“走出去”开展国际职业培训。“优质资源”即培训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培训类型与形式更加多样。开发并统一职业标准、专业标准及评价标准,建设标准化培训资源;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需求,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数字资源、教育数据共建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创新。“服务发展”即培训理念更加先进,培训层次更加完善。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同时积极主动开展职工继续教育,拓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师资卓越”即建设教师发展中心,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技术研发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促进高水平双师队伍形成,同时培育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

“双高计划”建设是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智慧规划。职业培训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才能借乘“双高计划”建设的时代航船,跟随职业院校的高质量转变,共同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文章将以眼视光职业培训体系的探索为例,具体阐释“双高计划”建设下新时代职业培训的发展策略。

二、眼视光职业培训体系的探索

(一)背景

我国近视患病率逐年增高,屈光不正人群占相当大的比例,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我国眼视光教育起步较晚,从业人员和教师相对匮乏,受教育程度及专业程度参差不齐,且缺少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途径。此外教学资源少且不均衡,行业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近视防控和视觉健康需求不平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和产业发展。

针对行业现状,应当积极进行教育培训改革创新,从而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眼视光行业水平,维护国民视觉健康。就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训体系而言,应以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精品资源共享课、职业培训包在内的等完整的眼视光教育和培训资源建设、现代视光工匠培育、职业培训标准修订、师资队伍水平提升、等为思路,联合中国眼镜协会、全国职业教育验配行指委、国际视光教育学会及国外知名视光高校,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按照国际地要求构建“四平台支撑,三层次贯通”的眼视光人才培训体系。

(二)“四平台支撑,三层次贯通”培训体系的概述

图1 “四平台支撑,三层次贯通”的眼视光培训体系

该培训体系对行业人员和专业教师开展纵横延伸多元化的培训,创新眼视光专业人员通用性培训和特色化培训的路径(如图1 所示)。一方面,筑基规范,高质量完成行业人员的培训,填补行业巨大的人才空缺,满足行业需求;另一方面,加快顶尖人才培养,培训一批业界精英,形成一支活跃在各地的专业带头人队伍。此外引进一批国际前沿培训课程,开发出一批优质课程与培训资源,形成开放共享的眼视光学习平台。

(三)“四平台支撑,三层次贯通”培训体系的具体内涵

1.四平台支撑,筑基规范,建设眼视光人才培训体系

——育匠心,抓实践,孵化行业骨干,形成育人平台

专业教师在培训中强调技能操作规范性,将行业“六新”传授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并重,搭建行业精英育人平台。优化顶层设计,将“健康中国、维护视觉健康”理念融入培训方案及教学实践,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素质养成三位为一体,全方位全程育人。

联合中国眼镜协会共同组织全国验光与配镜职业技能大赛,以比赛促提高。借助公益活动铸就爱心,锻造专业技能,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接企业,探索企业孵化模式。

——建标准,引标准,形成标准平台

与中国眼镜协会合作,制定“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职业标准,促进行业规范持续发展。专业教师参加眼镜定配工国家题库的开发,编写眼镜定配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考试复习指导丛书,开发统一评价体系。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行业岗位要求,更新“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2 工种9 级别职业培训标准包和指南包,统一培训教学标准,促进培训质量整体提升。同时依托国际组织和境外院校,引入国际标准,按照世界视光学会对视光师的工作内容,将对应的知识、技能融入到标准中。

——“走出去,请进来”,多维度培训,形成师资提升平台

联合中国眼镜协会制定并实施《中国视光学教育发展计划》,安排专业带头人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赴美留学,系统学习国际前沿眼视光理论和技术,培育视光精英;组织专业教师赴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进修,学习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组织视光论坛,邀请境外专家来华授课和境外学成的教师分享学习成果,使院校骨干教师及行业精英掌握行业前沿发展动态。联合国际接触镜教育者学会召开接触镜论坛,开展接触镜验配培训。此外,与企业合作对企业骨干和一线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推动院校教师及企业培训师的技能提升;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传帮带、青年教师下企业与行业技术能手结对子,保障师资提升。

——建资源,促变革,整合优化,形成学习平台

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教学方法改革和培训资源建设,建成适合我国眼视光人才培养的开放共享、立体多样的学习资源,促进行业人员学习方式转变。开发职业培训包,形成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职业培训课程;联合国际企业开发企业培训项目与技能考核、接触镜专项培训及特殊验光病例分析等课程;建设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天津市级以及教指委级精品课,面向全行业开放学习;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实现学员反复模拟操作和自我考核;联合国际接触镜教育者学会在全国36 所眼视光教育院校建设中国际化学习资源中心,共享课件、视频、动画等资源,共同提升接触镜专项培训质量。

2.“基础—特色—前沿”三层次贯通,全方位开展培训

——对准职业资格,开展逐级培训,实现递进培养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从岗位需要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出发,定期修订培训计划,保证培训与行业发展同步。每年多次开办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培训班,逐级递进、逐步提升行业人员职业资格,形成从初级至高级技师的五级培训体系。培训人员可充实专业人员的队伍,提升技术水平。

——对接企业需求,开展特色培训,实现动态调整

一方面,专业教师不断改进教法、实操技术,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和教研课题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受聘为企业讲师或特聘专家,开展特色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向现代视光中心转型升级;关注国内特殊人群的视觉问题,结合儿童屈光及阅读障碍等问题为行业人员开展“双眼视及与视觉有关的学习障碍”培训,拓展企业人员的知识面,为特殊人群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建立眼视光培训基地,促进国家大健康战略实施以及加快整个行业眼视光人才的培养进程。

——紧追国际前沿,开展精英培训,促进行业发展

联合国际接触镜教育者学会,组织国内接触镜验配人员参加webex远程培训;邀请国际接触镜领域专家来华讲授接触镜前沿知识,开展特殊接触镜验配实操培训;聘请国外视光院校以及国际企业的知名视光专家来校授课,举办特色培训,分享国际视光行业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国际专家领衔,使得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与国际接轨,提升专业带头人及技术骨干在眼健康诊断方面的技能水平,使其综合技能与国际接轨。

(四)意义及创新

1.整合多方资源,创新眼视光专业人员通用性培训和特色化培训路径,服务社会,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专业教师主动服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大眼视光人才培训力度,积极开展改革创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眼健康服务业发展。在全国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极大促进行业从业人员的水平提高,缓解眼视光专业人员的短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注入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培育德技并修,精益求精的现代视光人才

联合中国眼镜协会、国际接触镜教育者学会、国内外院校和知名企业,整合行业和院校教育资源,组建行业专家与院校教师培训团队,开展纵横延伸的各级各类培训,其中基础培训铺垫基本技能,特色培训打造专项技能,国际培训提升国际水准。三层次培训相互贯通,同步推进,为从业人员、院校教师提供多元提升途径和行业精英技能人才成长平台,同时将维护视觉健康思政理念融入培训过程,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和技能,为其他专业人员培训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3.共建共享,促进专业资源均衡

积极引领全国视光院校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成中、高职视光类专业及行业调研,形成中、高职教育教学标准;同时制定国家职业标准和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建成眼视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仿真虚拟实践教学系统、2 工种9 等级的职业培训包,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开放、立体和多元的学习平台,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变革学习方式,促进教育均衡及行业协同发展。

专业也通过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分享培训资源,精准帮扶资源匮乏院校,在全国建立资源中心,组建专业联盟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专业资源均衡,共同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专业人才,促进地区专业优势互补,区域协同发展。

4.建设国际化的培训体系,助推视光行业发展

紧贴行业需求,瞄准国际前沿发展,适时引入国际标准,与国际组织和院校合作开展科研、教学和培训,从国际视角适时调整培训内容,保障培训教学的有效性与时代性。此外建设资源中心,开展接触镜等专项技能培训;联合中国眼镜协会打通高层次人才国际化提升通道,安排专业带头人和企业管理者先后赴美学习最前沿技术。通过培训体系的国际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推行业发展。

三、结语

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素质,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四平台支撑,三层次贯通”培训体系多方联动,多主体作为,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满足行业需求,紧跟国际最新发展,对行业人员和教师进行多元立体培训,可有效地填补行业人才空缺,加快行业顶尖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职业培训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