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鹏
(作者单位:翁牛特旗委组织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近6亿中国农村人口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单是要在经济转型和新能源建设上下足硬功夫,更要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要厚植本土文化的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大多数乡镇嘎查村的文化广场、体育健身器械、文艺舞台、农家书屋利用率不高,部分村庄的文化设施更是形同虚设。政府要充分发挥作用,唤醒农民的参与热情,调动沉睡的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本地乡土文化、发掘地方历史文化,讲好传统故事、配强文化设施、举办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本乡本土的文化载体,让文化活动有新意、文化设施切实发挥作用。
要畅通文化流通的路。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和弘扬,既要把传统文化弘扬好,还要让本土优秀文化走出去、把外地特色文化引进来。“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要在乡村振兴中畅通主流文化、本土本地文化、传统文化传播的渠道,让文化发挥沟通、交流和凝聚的作用,促进基层民主自治、村规民约法治、公序良俗德治的完整乡村治理体系的形成。此外,应通过文化下乡、村史馆展览、草原书屋、网络讲堂等方式,畅通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要搭建乡愁乡情的桥。“乡愁”所代表的意义就是,无论经济社会怎样发展,“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以乡愁乡情为纽带,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反哺,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画好乡村文化建设这个“同心圆”,打出乡愁人情牌,算好乡村发展账,让乡愁不仅仅在梦里,更要注入家乡的发展规划里。
要织密城乡融合的网。乡村文化振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当前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仅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还表现在农村的治理水平不足以及农村落后的思想观念与传统精神文化、道德伦理的式微。要统筹乡村发展规划,立足乡村特色和建设实际,将文化与旅游、农业、生态等相融合,推动乡村建设转型升级、乡村文化多元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文化经济创造力和生产力,打造文化强村、强镇,创造乡村振兴发展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