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语学习者习得副词“再”“又”的偏误分析

2020-09-29 07:44邓淑兰小双
现代语文 2020年6期

邓淑兰 [乌兹别克斯坦]小双

摘  要:汉语重复义副词“再”和“又”对应乌兹别克语中的“yana”,是乌语学习者的习得难点之一。对塔什干东方语言学院和塔什干国立高中母语为乌语的学习者,进行了“再”“又”的语言测试,并就测试语料中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分析。乌语学习者在使用“再”“又”时,主要出现了误代和错序偏误。其偏误成因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同时,目的语知识不足也导致偏误的产生。

关键词:“再”;“又”;乌语“yana”;偏误类型;偏误原因

一、引言

副词“再”和“又”在汉语中使用频率高,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界针对一些国别的学习者进行了“再”“又”的偏误研究。如李晓琪(2002)分析了母语为英语学习者习得“再”“又”的情况,并总结出了其习得顺序。陈雄辩(2012)对“还”“再”“又”与泰语相关词语进行了对比分析及偏误研究。金宣教(2012)对韩国留学生习得重复义“还”“再”“又”进行了偏误分析。叶鑫琼(2014)考察了语料库中印度尼西亚学生重复义副词“再”“又”的使用情况和偏误类型。而乌兹别克语(以下简称“乌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乌语的“yana”相当于汉语的“再”“又”,对比等级属于六级,难度等级属于五级。由此可见,副词“再”“又”是乌语学生习得的难点之一。他们在使用“再”“又”时也往往出现偏误。例如:

(1)*今天再下雨了。

(2)*看来明天再要下大雨。

(3)*后天再是星期天。

例(1)中的“再”应为“又”;例(2)中的“再”应为“还”或“又”;例(3)中的“再”只能用“又”。

为了深入了解乌语学生习得重复副词“再”“又”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帮助乌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使用规则,笔者检索了相關中介语语料库,但乌语学生使用“再”“又”的语料较少,故笔者选择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再”“又”的语言测试。

二、语言测试

(一)测试对象

本次的测试对象系母语为乌语的学生,他们分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方语言学院和塔什干国立高中学习汉语的学生。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主要是根据汉语水平考试的成绩来衡量。HSK一、二级设定为初级水平,HSK三、四级设定为中级水平,HSK五、六级设定为高级水平。如果学习者没有参加HSK考试,则按照他们的学习年限划分,一到两年之内的学习者为初级水平,两到四年之内的学习者为中级水平,四年以上的学习者为高级水平。

(二)测试设计

本次测试共设计了两种题型:一是翻译题,把乌语的句子译为汉语,共15个小题;二是选择题,共17个小题。两者共计32个小题。

笔者对被试对象进行了测试,一共收回70份试卷,均为有效测试试卷。其中,初级20份,中级34份,高级16份。

(三)测试数据

本次测试收集到“再”“又”的正句共有1223条,其中,“又”609条,“再”614条。偏误共有705条,其中,“又”的偏误句有404条,“再”的偏误句有301条。笔者对三个级别的乌语学生在测试中出现的“再”的偏误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初级水平的学生使用“再”的偏误率最高,占46.2%;中级的比初级的明显降低,占32.08%;高级水平的学生偏误率最低,占22.38%。可见,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乌语学习者对“再”的掌握越来越好。

笔者对三个级别的乌语学生在测试中出现的“又”的偏误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初级水平的学生使用“又”的偏误率最高,占46.4%;中级水平的学生的偏误率与初级的差别不明显,占44.8%;高级水平的学生偏误率则明显降低,占21.8%。总体来看,对乌语学习者来说,“又”的习得难度要高于“再”。

从表1、表2还可看出,母语为乌语的学习者无论是在哪个学习阶段,都存在“再”“又”的偏误,而且学习时间短、汉语水平低的学习者“再”“又”的偏误率要明显高于学习时间长、汉语水平高的学习者。

三、“再”“又”的偏误类型

周小兵等(2007)认为,偏误分析一般有六个步骤:语料收集和选择、偏误识辨、偏误点的确定与纠偏、形式分类、偏误探源、偏误评估。笔者对测试试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乌语学生“再”的偏误类型主要有误代、错序和遗漏三类。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再”的误代偏误比例最高,占总偏误的59.5%;其次是错序偏误,占37.6%;遗漏偏误只占2.9%。这说明乌语学生“再”的偏误主要集中在误代和错序。

乌语学生“又”的偏误类型主要有误代、错序和遗漏三类。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又”的误代偏误比例最高,占总偏误的85.9%;其次是错序偏误,占11.4%;遗漏偏误最低,只占2.7%。这说明误代在乌语学生“又”的偏误中最为突出。

笔者对测试中翻译题的偏误进行了单独统计,在“再”的偏误中,错序偏误最多,占总偏误的53.6%;其次是误代偏误,占42.2%;遗漏偏误只占4.2%。而在“又”的偏误中,误代偏误占比最高,占总偏误的77.3%;其次是错序,占18.3%;遗漏偏误只占4.4%。这说明乌语学生在乌汉翻译时“再”“又”的偏误类型占比具有明显差异。下面,我们就对“再”“又”的主要偏误类型进行探讨。

(一)误代

母语为乌语的学习者使用“再”“又”时出现的误代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又”误用为“再”

(4)*明天再是星期一,我要去上班。(选择题)

乌语:Ertaga yana dushanba, i shga borish kerak.

词译:明天   又  星期一 上 班   去   要

句译:明天又是星期一,我要去上班。

例(4)表示的是有规律的、周期性的活动,因此,句子虽然是将来时,但也应使用“又”来表示重复。“再”常常用在将来时中,但不能表示规律活动的重复。也就是说,“又”可以用于循环往复的时间。这一偏误说明学习者没有掌握“又”除了表示过去,还可以表示将来这一用法。

(5)*他挑了再挑,终于挑中了一个。(初、中级,翻译题)

乌语:U tanlab, yana tanlab, oxiri bitasini

词译:他 挑     再    挑    终于  一个把

tanlab oldi.

挑    了

句译:他挑了又挑,终于挑中了一个。

例(5)中的“挑了再挑”应使用“V了又V”的格式,这种格式不能用“再”。这说明母语为乌语的学习者没有掌握好“再”和“又”的区别,把目的语规则泛化了,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偏误。

(6)*他再坐了十分钟。(选择题)

乌语:U  yana   o'n daqiqa o'tirdi.

词译:他  再(又) 十分钟     坐

句译:他又坐了十分钟。

例(6)表示过去的时间,只能用“又”。因为“又”可以用于已然的重复,它在用于已然的重复时,句子中经常会出现完成体助词“了”。这类偏误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乌语中,表示未然的重复和已然的重复都用“yana”,因此,乌语学习者往往将“再”和“又”相混淆,从而产生误代偏误。

2.“再”誤用为“又”

(7)*你又考虑考虑。(初级,选择题)

乌语:Sen yana  o'ylab ko'r.

词译:你   再       考虑

句译:你再考虑考虑。

(8)*今天来不及了,明天又来。(初级,翻译题)

乌语:Bugun ulgurmadik, ertaga yana kelaman.

词译:今天   来不及     明天  又(再)来

句译:今天来不及了,明天再来。

(9)*从那次分手后,我没又跟他联系。(初、中级,选择题)

乌语:O'sha paytda ajralishkanimizdan so'ng,

词译:     那次         分手          后

men u  bilan yana aloqaga chiqmadim.

我  他 跟 再(又)  联系   不(没)

句译:从那次分手后,我没再跟他联系。

在例(7)中,“再”可以修饰动词的重叠形式,“又”则没有这样的用法。在例(8)中,“再”往往用在将来时态中,表示重复动作的未发生或未完成;而“又”往往用在过去时态中,表示动作的已发生或已完成。出现这类偏误是因为学习者不明确“再”“又”在时态上的区别。在例(9)中,主要是因为乌语学生没能掌握好“再”与“又”的否定形式,所以产生了误代偏误。

(二)错序

通过对测试进行统计,笔者发现母语为乌语学习者使用“再”“又”的错序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与能愿动词搭配

(10)*昨天我们去玩儿,今天想又去了。(翻译题)

乌语:Kecha aylangani bordik, bugun yana

词译:昨天    玩儿     去     今天  又(再)

borishni xohlayman.

去      想

句译:昨天我们去玩儿,今天又想去了。

(11)*下个星期我再要去北京。(翻译题)

乌语:Keyingi hafta men yana  Pekinga borishim

词译:下个   星期  我 再(又)北京  去

kerak.

句译:下个星期我要再去北京。

在与能愿动词搭配时,“再”经常出现在能愿动词之后,其格式是“能愿动词+再+动词”;“又”则常常位于能愿动词之前,其格式是“又+能愿动词+动词”。除了学习者没有掌握好“再”“又”与能愿动词的搭配外,还受到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乌语的“yana”一般放在动词前,乌语的能愿动词则放在动词后,因此会出现上述偏误。

2.与动词搭配

(12)*花儿开又了。(翻译题)

乌语:Gullar ochildi yana

词译:花儿   开了    又

句译:花儿又开了。

(13)*拿再一个,这里很多。(翻译题)

乌语:Ol yana  bitta, bu yerda juda ko'p.

词译:拿 再(又)一个  这里     很   多

句译:再拿一个,这里很多。

以上偏误是“再”“又”跟动词搭配所出现的语序错误。在汉语中,重复副词“再”“又”一般出现在动词前;在乌语中,则是放在动词前后均可。比如,在例(13)中,“yana(再)”既可以位于“拿”前,也可以位于“拿”后。因此,这种偏误极有可能是受到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3.与否定词搭配

(14)*他昨天没来上课,今天没又来。(翻译题)

乌语:U kecha darsga kelmadi, bugun yana

词译:他 昨天  课   来不(没) 今天   再

kelmadi.

来不(没)

句译:他昨天没来上课,今天又没来。

(15)*这首歌唱完,咱们就再不唱了。(翻译题)

乌语:Bu ashulani kuylab bo'lgandan keyin,

词译:这 歌把      唱     完         后

biz yana kuylamaymiz.

咱们 再   唱不(没)

句译:这首歌唱完,咱们就不再唱了。

“再”在与否定词搭配时,位置比较自由,在否定词前后均可。不过,“再”的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区别。“否定词+再”通常表达一种客观的陈述,表示对重复动作的否定;“再+否定词”则表达了动作实施者的主观情绪,表示动作永远不重复,它所流露出的否定意味要强于“不再”。学习者往往无法辨别二者的区别,因此会出现这类偏误。“再”在否定句中经常与副词“也”构成“再也+不/没”结构,表“永远也不……”义,否定的语气更加强烈,表示对动作重复或继续的否定。“又”一般都位于否定词之前。

(三)遗漏

乌语学习者在实际运用中,应该用“再”或“又”却没有使用,造成句子残缺现象,产生了遗漏偏误。例如:

(16)*他挑了,挑,终于挑中了一个。(翻译题)

乌语:U tanlab,tanlab,oxiri bitasini tanlab oldi.

词译:他 挑    挑   终于 一个把   挑   了

句译:他挑了又挑,终于挑中了一个。

(17)*这么干下去,我受不了。(翻译题)

乌语:Yana bunday davom etadigan bo'lsa,

词译:再    这样     继续

men chiday olmayman.

我    受     不了

句译:再这么干下去,我受不了。

“又”在连接两个相同的动词时,第一个动词后一般要带“了”,而且后面必须要有表示结果的句子。乌语学习者之所以出现上述错误,主要原因是受母语的影响。在乌语中,例(16)和例(17)也可以不用表示重复义的副词,这里的“再”和“又”表示语气的强调。需要说明的是,在例(16)中,“又”的遗漏造成了语法错误;在例(17)中,“再”的遗漏虽然没有造成语法错误,但强调语气无法得以凸显。

此外,通过这次测试,笔者还发现乌语学生出现了助词“了”的遗漏。例如:

(18)*春天又来。(翻译题)

乌语:Bahor yana keldi.

词译:春天   再   来

句译:春天又来了。

例(18)遗漏了助词“了”。“又”主要用于過去时,因此,在句中多与动态助词“了”搭配,表示重复动作的已发生或已完成。出现此类偏误与学习者没有正确掌握“又”的时态用法有关。

四、“再”“又”的偏误成因

导致第二语言习得者偏误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从母语、目的语、教材、教学等方面,探究乌语学习者在习得“再”“又”过程中产生偏误的原因。

(一)母语负迁移

对于乌语学生来说,汉语属于第二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母语会对学习者产生很大的影响。母语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者会将所学的目的语知识与母语中相关或相近的词汇、语法等进行对照,或者用母语注释目的语知识。在乌语学生习得“再”“又”产生偏误的原因中,母语负迁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乌语中,只有“yana”这个词与汉语的“再”“又”相对应,因此,乌语学生往往将两者相混淆,从而产生误代偏误。如:“*明天再是星期天。”汉语的“再”和“又”虽然都能和能愿动词结合,但是它们结合时所处的位置不同:“再”处于能愿动词之后,“又”位于能愿动词之前。而乌语的“yana”一般放在动词前,乌语的能愿动词放在动词后。如:“*我再想去中国。”在与动词结合时,“又”可以形成“V+了+又+V”格式,“再”则没有这种格式。乌语的“yana”也没有这种格式。如:“*他挑了挑,终于挑中了一个。”

(二)目的语规则泛化

学习者把有限的目的语知识不适当地进行类推而造成偏误,这种现象叫作目的语规则泛化。目的语规则泛化是高级阶段时导致第二语言习得者出现偏误的主要原因。中、高级水平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语语法规则与较多的词汇,因此,很容易将所学过的知识用类推的方法套用在所学的新知识上。“再”和“又”都是重复义副词,它们在意义与用法上相近,同时又存在着很多的不同。由于乌语学习者一般对“再”和“又”的用法规则掌握得不够全面、准确,所以经常出现误代偏误。例如:

(19)*你的洗衣机再坏了吗?

如前所述,“再”“又”都跟能愿动词搭配,但两者所处的位置不同。乌语学习者往往对此进行不恰当的类推,误以为“再”“又”跟能愿动词结合时没有区别,从而导致偏误的产生。例如:

(20)*下个星期我再想去北京。

如果学习者未能很好地掌握“再”“又”的语用区别,在口语中的错误就会更加明显与突出。笔者以前在教学实习中发现,乌语学生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使用“再”“又”时,往往会出现偏误。例如:在给初级班学生上课时,有一个学生经常旷课。有一次上课前点名,当叫到他的名字时,有五六位学生一起回答说:“*他再没来。”笔者认为,产生这一偏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在讲授“再”“又”时,没有能够解释清楚两者的用法和区别;二是有可能教师讲解很清楚,但是学生做“再”“又”的相关练习较少。因此,乌语学生对这两个副词把握不精准,运用不灵活。

(三)教材和教学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外部学习环境也是导致学习者在习得目的语的过程中出现偏误的重要原因。所谓“外部学习环境”,主要是指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教师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

选择好的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如果所选择的教材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学院使用了三套汉语教材:《新目标》(乌语版)、《汉语教程》(俄语版、英语版)和《博雅汉语》(俄语版、英语版)。

首先,这三套教材对“再”和“又”的释义都不够清晰、完整。例如,在《新目标》(第一册,乌语版)中,对“再”和“又”只是解释为“表示动作的重复”,而对“又”一般用于已然的情况、“再”用于未然的情况则完全没有说明。在《汉语教程》(第一册,英语版)中,将“再”“又”释义为“again”。这种英文释义会让学习者产生两者是同义词、可以互换使用的误解,从而造成误代偏误。

在《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I,英语版)中,对“又”和“再”的解释是:“又”表示重复,一般用于已发生的事情(Indicates repitition,usually of events that have already previously occured.)。例如:

(21)你昨天晚上又熬夜了吗?

(22)昨天吃米饭,今天又吃米饭。

(23)今天又下雨了。

“再”表示在某一时间再做某事(时间+再V)(“time+再verb”,indicates that an action will be done at a later time.)。例如:

(24)现在邮局人很多,你一会儿再去吧!

(25)我现在还不去,半个小时以后再去。

由此可见,在这三套教材中,《新目标》《汉语教程》对“再”“又”的解释过于简单,不够全面,容易误导学生把这两个副词当作同义词来使用。相对而言,《博雅汉语》既有释义,又有举例,比前两本教材的设计更为合理,但它对二者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区别,仍没有解释清楚。

其次,乌语学生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是俄语版或英语版的,只有一套乌语版的教材《新目标》,但大多数乌语学生看不懂俄语和英语的注释,所以使用《汉语教程》和《博雅汉语》的乌语学生更容易出现偏误。就此而言,笔者认为,应根据乌语的特点,结合乌语学生的学习实际,编写符合乌语学习者的本土教材。在编写教材时,编撰者应考虑使用者的汉语水平,按照学生的习得顺序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对“再”“又”进行科学编排,选择符合学生能力的、在汉语中较为常见的例句来对“再”“又”进行阐释,使习得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既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汉语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是教材的再创造者。虽然教材存在的问题可以通過教师的努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二语课堂上需要讲解的内容很多,教师并没有足够的时间仔细讲解所有的语法知识点。尤其是对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即使老师把“再”“又”讲得很详细,学生也没有能力来接受、消化、应用,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困惑和抵触。因此,教师要把这一语法点进行分阶段的拆分教学,针对初、中、高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教授难易不同的语义和用法,从而形成阶梯式、递进式教学。

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者,他们大多为已经成年的学生,思维模式基本已经成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方法不恰当,往往会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使学习者无法准确掌握目的语知识,从而导致偏误的产生。

本文对塔什干东方语言学院和塔什干国立高中母语为乌语的学习者,进行了重复义副词“再”“又”的语言测试,分析了测试语料中所出现的偏误类型,探讨了其偏误成因。研究发现,乌语学习者由于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知识不足等原因,在使用重复义副词“再”“又”时,初、中级水平的学习者容易产生误代和错序偏误,高级水平的学习者的偏误率整体低于初级水平的学习者,他们的常见偏误类型是错序。这说明高级水平的学习者基本上掌握了“再”和“又”的时态区别,因此,很少产生误代偏误;不过,他们对“再”“又”跟能愿动词搭配的把握还有所欠缺,因此,仍然会产生错序偏误。

参考文献:

[1]陈雄辩.汉语副词 “还” “再”“又”与泰语相关词语对比分析及相关偏误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金宣教.韩国留学生习得重复义“还”、“再”、“又”的偏误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李晓琪.母语为英语者习得“再”“又”的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4]李曉琪.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I[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刘月华,潘文娱,故韡.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杨寄洲.汉语教程第一册下(俄语版)[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7]叶鑫琼.印尼学生学习重复义副词“再/又”偏误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8]周小兵,朱其智,邓小宁等.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9]Nosirova,S.A. & Hoshimova,S.A.Xitoy tili gramatikasi(汉语语法)[M].塔什干:东方学院出版社,2010.

[10]Sultanova,L.A. & Ziyomuhamedov,J.T.新目标·第一册(乌语版)[M].塔什干:东方学院出版社,2009.

The Error Analysis of Chinese Adverbs “Zai(再)” and “You(又)” for Uzbek Native Speakers

Deng Shulan,[Uzbekistan]Kakharova Fatma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Abstract:Chinese repeated semantic adverbs “zai(再)” and “you(又)” correspond to “yana” in Uzbek, which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acquisition for Uzbek native speakers. In this study, language tests are conducted on native speakers of Ukrainian language in Tashkent Oriental Language Institut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es and causes of errors based on the test corpus. It is found that the use of “zai(再)”and “you(又)” by Uzbek native speakers mainly leads to mixing up errors and misplaced errors, 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ir mother tongue, and they do not fully grasp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zai(再)”and “you(又)”in Chinese, so insufficient knowledg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lso leads to these errors.

Key words:“zai(再)”;“you(又)”;Uzbek language“yana”;types of errors;causes of err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