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助动词“会”与程度副词的组合

2020-09-29 07:44祁阳
现代语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助动词

祁阳

摘  要:助动词“会”常用来表示擅长、有能力或有可能做某事,前面可以用程度副词修饰。助动词“会”和程度副词的组合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只有表示程度高的程度副词才能修饰助动词“会”。这与人们的认知心理有关,表示程度高的副词有利于激活对“会+VP”程度性认识,使篇章衔接更为顺畅。程度副词修饰助动词“会”之后,助动词“会”后面的动词性成分有可能会发生丢失现象。这种丢失现象与省略和移位有关,“太会了”结构中的VP丢失与省略有关,“最会了”结构中的VP丢失与移位有关。

关键词:“会”;助动词;程度副词;认知心理

一、引言

(一)“会”的词性探讨

在现代汉语中,“会”既可以作实义动词,也可以作助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会2”的解释是:

会2 huì ①理解;懂得:体~;只可意~,不可言传。②动熟习;通晓:~英文;~两出京戏。③动助动词。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不~滑冰;这孩子刚~走路,还不大~说话。④动助动词。表示擅长:能说~道;~写~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⑤动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他不~不来;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掉下来。[1](P581)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曾论述了助动词的语法特点:(1)只能带谓词宾语,不能带体词宾语;(2)不能重叠;(3)不能带后缀“了”“着”“过”;(4)可以放在“~不~”的格式里;(5)可以单说[2](P61)。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也阐述了助动词的语法特点,与朱德熙的观点基本一致[3](P89)。不同之处在于,丁先生认为助动词不能带词尾“了”,但是可以带句尾“了”。换句话说,助词“了”出现在助动词后、整个“助动词+了”出现在句中时不成立,如“他会了唱歌”;但“了”出现在助动词后、整个“助动词+了”出现在句末时就成立了,如“我本来不会,现在会了”。这里的“了”其实是助词“了”和语气词“了”的重合,也就是“了”兼具助词和语气词的性质。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作为助动词的“会”不能重叠可以理解,但作为一般行为动词的“会”同样不能重叠,而且一般行为动词“会”后面也不能加“了”“着”“过”。一般行为动词“会”似乎也符合助动词的语法特点,那么,是否可以将助动词“会”和动词“会”都归为一类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比较复杂,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会”确实有助动词性质,至于是否具有普通动词的性质则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只讨论“会”的助动词性质。

(二)助动词“会”的研究现状

学界对助动词“会”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要明确的是,助动词“会”的意义是在语法化的过程中获得的。陈振宇指出,助动词“会”经历了如下一个语法化过程:先是作绝对将来时标记,表示自然趋向性;接着演化为相对将来时标记,表示惯常与条件意义;再演化为必然认识情态标记,表示说话者认识的确定性[4]。文炼对“会”的兼类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会”兼属动词和助动词[5]。蒋绍愚通过“解”“会”“识”三个助动词意义的形成,进一步阐述了汉语语义的演变[6]。吴春生从历时和共时角度,描述了助动词“会”的产生和发展,认为助动词“会”是由“会合”义在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演化发展而来的[7]。王鹏、马贝加从情态角度,对助动词“会”的情态意义的演变进行了论述[8]。总的来说,关于助动词“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意义的产生与发展及双语教学中助动词的偏误方面。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助动词“会”与程度副词的语法组合能力进行尝试性的探讨。本文的语料来源于CCL语料库、BCC语料库①,部分语料在不影响原句表达的前提下有所改动。

二、助动词“会”对程度副词的选择

在现代汉语中,助动词“会”经常与程度副词连用,共同修饰动词性短语。例如:

(1)a.张三是一个十分会抓住机遇的人。

b.*张三是一个稍微/稍/几乎/略微会抓住机遇的人。

(2)a.他非常会为别人着想。

b.*他稍微/稍/几乎/略微会为别人着想。

(3)a.他是个很会交际的人。

b.*他是个稍微/稍/几乎/略微会交际的人。

(4)a这家伙看來倒挺会吃。

b.*这家伙看来倒稍微/稍/几乎/略微会吃。

(5)她是家里最会买东西的人。

b.*她是家里稍微/稍/几乎/略微会买东西的人。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的程度副词都可以修饰助动词“会”。同时,还存在两者组合时,“会”后面不带“VP”结构的情况,这时,“会”后面需要加助词“了”,如“太会了”等。

吴立红认为,程度和属性相关,只有具备了一定属性,才有讨论程度的可能[9](P52)。形容词通常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表示某种性质属性,所以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来表示不同的属性程度。一个本来含有程度属性的词语,在与程度副词搭配时,其程度的差异性就会凸显出来,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程度差异。程度副词在与助动词“会”组合时,同样要遵循这种认知模式。可以说,助动词“会”前面用不同程度副词修饰,可以体现出动作行为的不同程度差异。

(一)助动词“会”与程度副词的共现

助动词“会”用在动词性短语前,主要是表示一种可能性。程度副词在修饰助动词“会”时,这种可能性会呈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我们知道,从可能性较大到可能性较小是一个程度等级,用以表示不同程度的可能性。张谊生将程度副词划分为相对程度副词和绝对程度副词,并根据程度副词不同的量级,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等级的程度副词[10](P4-5)。程度副词的量级分类,具体如表1所示:

用不同量级的程度副词修饰“会”,就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比如:“她买东西了。”这只是普通的叙述。而在下列句式中:“她会买东西了。”“她挺会买东西。”“她太会买东西了。”“她最会买东西了。”“会买东西”的程度是依次递增的,不同的程度副词表现出不同的语义程度。再如:

(6)可他讨厌她,她太会咋呼了,他不喜欢这样的女人。(克拉林《庭长夫人》)

(7)朋友们看出我的悲苦来,眉头是最会出卖人的。(老舍《赶集》)

例(6)中的“太会咋呼”,与前面的“他讨厌她”相呼应,构成因果关系;只有“太会咋呼”才能凸显出“他”对“她”的讨厌情绪。例(7)中的“最会”表示最高程度,类似于英语中的最高级,说明“眉头”是所有能够“出卖人”的悲苦表情因素中最高的。

通过BCC语料库检索副词修饰“会”的使用情况,笔者共得到92312个用例。我们对不同程度副词修饰助动词“会”的语料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能修饰助动词“会”的程度副词有“最”类、“更”类、“太”类(只限于“太”)、“很”类等。这些量词在上述量级体系中,都具有[+高]的语义特征。具有[-高]语义特征的“稍微”类和“有点”类程度副词,则不能修饰助动词“会”①,如例(1)~例(5)中的b句在通常情况下都不能成立。

在修饰助动词“会”的程度副词中,“更”类与“越”类的情况较为特殊。“更”类、“越”类程度副词也可以表示高程度语义特征,不过,它们需要在前后事物的比较中才能体现高程度。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程度副词“更”表示程度增高,用于比较;程度副词“越”也同样是用于比较,这两个词语都可以表示与前面提到的内容相比,副词后面的程度会更深[11](P231)。例如:

(8)你在这个世界上活得越久,就越会发现这世界上有些人总是在梦游。(王小波《未来世界》)

(9)都这个岁数了,为了一个女人的眼睛不受罪而装假牙,他若把这个理由告诉他们,他们更会乐不可支。(严歌苓《陆犯焉识》)

例(8)中的“越A越会B”,B的程度是随着A而变化的,它表示与前面A的内容相比,B的程度会更深。在例(9)中,“更”前和“更”后的内容体现出程度的对比,“更”后面的内容要比前面的内容程度更深。

(二)助动词“会”与程度副词的认知激活

上文中所描述的语言现象实际上与人们的心理认知情况有着密切的联。Langacker认为,认知参照点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是人们的基本认知能力。他进一步指出,参照点最好被描述为一种认知能力,它通过激活某一实体概念来建立与另一实体的心理接触,即使之获得意识的单独重现[12]。Langacker还由此构建了认知参照点模型图[12](P6),具体如图1所示:

在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模型图中,C表示认知主体,R表示认知参照点,T表示目标,D表示一个完整的认知区域范围,箭头表示认知路径。认知主体C首先要选定一个认知参照点R,然后再通过认知参照点来达到认知的目标,该目标就是最终要达到的认知目的。

这一认知参照点模型在助动词“会”与程度副词的组合中也有所体现。作为认知主体,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会VP”所表示的意义具有程度性,如“挺会做生意”所表示的意义要比“会做生意”的程度更高一些。我们可以将它纳入到认知参照点模型图中,把程度副词“挺”作为认知参照点R,在处理程度副词“挺”时,就已经形成了一個程度高的初步意识。在这一意识条件前提下,再认识助动词“会”对VP的修饰,即“会做生意”。这样就激活了“会+VP”的程度性认识,完成了整个认知过程。

通过对上述认知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会+VP”所表示的意义程度性确实要比普通情况更高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在程度副词的作为认知参照点的作用下,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VP”丢失的现象,这时,人们就将认知的注意力集中于程度副词对助动词“会”的修饰上,以满足我们高程度的认知需求。下面,我们就对助动词“会”后面VP丢失的情况进行具体探讨。

三、助动词“会”后面VP的丢失

一般情况下,程度副词与修饰助动词“会”组合后面的VP不能省略,不过,在实际语料中也存在着例外。比如,“太会了”“最会了”的使用情况:

(10)瞎扯淡也是一种快乐啊,我太会了!

(11)你不会?你太会了!你拳头一抡起来就没个轻重!

(12)装傻她最会了,即便近在咫尺,她还是有办法视若无睹。

(13)你是麻醉医师,操作这种把戏你最会了。

这些用法多见于网络语境或者日常口语中,而且在这种结构中的程度副词仅限于“最”和“太”。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太会了”和“最会了”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太会了”结构是由于省略VP而形成的,“最会了”则是由于VP前移而形成的。

(一)“太会了”与VP省略

有研究者指出,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会在省力原则的驱使下,省略一些从语境中可以推断出来的语言成分[13]。“太会了”所省略的动词性结构,有些是可以依据前面内容推断出来的,如例(10)就可以变换为:

(10)瞎扯淡也是一种快乐啊,我太会瞎扯淡了!

有的句子则需要依据更多的语境才能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如例(11),根据具体语境的提示可以知道,它是在说“把人打伤”的事,因此,这句话可以补充为:

(11)你不会把人打伤?你太会把人打伤了!你拳头一抡起来就没个轻重!

在“最会了”句式中,则无法依据前面的内容予以补充。如例(13)就不能进行相应的变换:

(13)*你是麻醉医师,操作这种把戏你最会操作这种把戏了。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NP太会了”的语义表现出非自足性,尽管“太会了”在句中是作为一个小句单独出现,但其意义需要在其他句子的帮助下,通过具体语境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在例(10)中,“我太会了”并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我们需要结合前一句的内容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它主要是表达“我”很会“瞎扯淡”,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快乐。

需要指出的是,“太会了”结构目前还不具有普遍性。通过对语料库的检索,我们发现,它在日常口语与网络交际平台中使用较多,在书面语中则很少出现。在网络交际与口语交际中,交际者为了更加有效快速地传递信息,经常会以省略、缩写等方式代替常规表达。不过,这种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只有了解该话语体系的人才懂得其中含义。这样的言语表达是否会进一步获得规范地位,还需要时间的观察与实践的检验。我们知道,语言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一种结构的用法需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才能进入通用语,否则就会被淘汰。

(二)“最会了”与VP前移

在(12)、例(13)中,“最会了”所在的句子是由于语法成分的移位而造成的。

陆俭明、沈阳认为,语法成分的移位是“相对于某个‘原型结构中某些成分的‘原始位置而言的”[14](P192)。就“动词+宾语+主语+最+会+了”这一句子而言,它便是在原型结构“主语+最+会+动词+宾语+了”的基础上产生的语法成分移位:

主语+最+会+动词+宾语+了

→ 动词+宾语+主语+最+会+了

她最会装傻了 。

→ 装傻她最会了。

你最会操作这种把戏了。

→ 操作这种把戏你最会了。

可以看出,助词“了”没有跟随动词移位而是留在原位置,与移位后的“最会”形成组合关系。竟成指出,“不表达时间概念的句子是不能自足的”[15]。助词“了”在原句中的作用就是表示时间概念,使句子自足。在移位变化后,“了”仍然具有这种功能,因此,它没有与动词同时移位。而“会”是助动词,它可以吸引助词“了”与之形成组合关系。

“VP+NP+最会了”与“NP+最会+VP了”虽然语序不同,但句子的逻辑意义是一致的,都是表示“NP”最会一种“行为”。变化的是其语用意义。一般来说,一个句子的主语是话语表达中的已知信息,谓语部分是话语表达中的未知信息,也就是信息传递过程中说话人认为受话人不知道的新信息,是句子的焦点。张伯江、方梅指出,“易位现象其实质不是句法成分互换位置,而是信息成分根据交际需要的有序排列”[16](P80)。“移位”和“易位”尽管有一定区别,但都体现了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发生移位变化后,“最会了”处于句子末尾,成为句末自然焦点,强调一个行为已经处于“最会”的程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助动词“会”对程度副词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不是所有的程度副词都能修饰助动词“会”,只有一些表示程度性很高的程度副词才能修饰助动词“会”。这种选择关系表现了程度副词对助动词“会”的语义激活,表示程度高的副词有利于激活助动词“会”的程度语义,使篇章衔接更为顺畅。在程度副词修饰助动词“会”之后,助动词“会”后面的动词性成分有可能会发生丢失现象。这种丢失现象与省略和移位有关,“太会了”结构中的VP丢失与省略有关,“最会了”结构中的VP丢失与移位有关。这种“程度副词+会了”结构是否具有更加丰富的意义,有待于今后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丁声树,吕叔湘,李荣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陈振宇.再说“会”[J].世界汉语教学,2020,(1).

[5]文炼.“会”的兼类问题[J].汉语学习,1982,(6).

[6]蒋绍愚.从助动词“解”、“会”、“识”的形成看语义的演变[J].汉语学报,2007,(1).

[7]吴春生.助动词“会”的产生和发展[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8]王鹏,马贝加.助动词“会”的情态发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4).

[9]吴立红.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组合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0]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0.

[1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2]Langacker,R.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3,(4).

[13]吴义诚,于月.省略结构的语义—语用接口研究[J].现代外语,2015,(4).

[14]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5]竟成.汉语的成句过程和时间概念的表述[J].语文研究,1996,(1).

[16]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uxiliaries “Hui(会)” and Degree Adverbs

Qi Ya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Kashgar University, Kashgar 844006, China)

Abstract:The auxiliary verb “hui(会)” is often used to indicate ability, good at, or possible to do something. The front can be modified with an adverb of degree. The combination of degree adverb and auxiliary verb “hui(会)”has a certain selectivity. Generally, only the degree adverb with a high degree can modify the auxiliary verb “hui(会)”, which is related to peoples cognitive psychology. The degree adverbs with a high degree are conducive to activating th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of “hui(会)+ VP”and make the connection of chapters smoother. After the adverb of degree modifies the auxiliary verb “hui(会)”, the verb component behind the auxiliary verb “hui(会)” will be lost. This loss phenomenon is related to omitting and shifting. The VP loss in the structure of “tai hui le(太會了)” is due to omitting, and the VP loss in the structure of “zui hui le(最会了)” is due to VP shifting to the front of the adverb of degree.

Key words:“hui(会)”;auxiliary verbs;degree adverbs;cognitive psychology

猜你喜欢
助动词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助动词”相关语法知识集锦
初中语法要点之助动词
助动词的用法
小议过去进行时
维吾尔语助动词及其用法
简述日语古典语法中“过去”和“完了”的表达方式
过去助动词“た”的用法辨析
小“do”大用
学习现在完成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