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功能积分、24 h动态血压参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2020-09-29 03:20:04郭小琴陈文韬皮强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18期
关键词:危组脑血管收缩压

余 慧,韩 丹,郭小琴,陈文韬,皮强峰,卫 国△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1.体检科;2.心内科;3.神经内科,湖北鄂州 436000)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高血压疾病中,原发性高血压占90%~95%[1]。原发性高血压所导致的并发症近年来已跃居人口死亡原因的前列[2]。在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中,24 h动态血压通过对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进行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外界刺激及心血管调节机制对血压的影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波动节律[3]。有研究指出,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脑血管功能积分对心脑血管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4-5]。本研究探讨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 h 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分析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60~75岁,平均(67.03±3.2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学历14例,初高中及中专学历76例,大专及以上学历30例;病程4~15年,平均(9.56±2.33)年;合并脑卒中患者15例,未合并脑卒中患者105例。根据患者的脑血管功能积分,将研究对象分为脑卒中非高危组(积分≥75分)75例与脑卒中高危组(积分<75分)45例。纳入标准:符合2010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6];年龄在60岁以上。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神经或精神疾病。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方法

1.2.1脑血管功能检测 采用脑血管功能检测仪(上海神州高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对患者左右两侧颈总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平均血流量、最小血流速度、外周阻力、动态阻力、特性阻抗、临界压力、平均血流速度等指标。根据以上指标,对患者的脑血管功能积分进行计算,总分为100分,脑血管功能积分<75分为脑卒中高危人群,且分数越低,患者的脑血管功能损伤越严重,脑卒中风险越高。

1.2.224 h动态血压监测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德国MOBIL ELEKTRONIK公司)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监测时间设定为早晨6:00至次日早晨6:00;夜间22:00至次日早晨6:00血压测量频率设定为1 h 1 次,其余时间测量频率设定为30 min 1次;测量部位为左侧肱动脉。记录24 h动态血压参数。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人数比例及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2)比较两组24 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包括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24 h收缩压负荷、24 h舒张压负荷、日间收缩压负荷、日间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6];(3)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 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的相关性;(4)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2 结 果

2.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脑卒中高危组与脑卒中非高危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人数比例及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nTG(x±s,mmol/L)TC(x±s,mmol/L)LDL(x±s,mmol/L)HDL(x±s,mmol/L)脑卒中非高危组755.22±1.011.95±0.412.97±0.911.31±0.36脑卒中高危组455.26±1.212.05±0.593.09±0.851.28±0.61χ2/t0.1951.0010.7170.300P0.8460.3200.4750.765

2.2两组24 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比较 脑卒中高危组24 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均高于脑卒中非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24 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比较

组别n夜间收缩压(mm Hg)夜间舒张压(mm Hg)24 h收缩压负荷(%)24 h舒张压负荷(%)脑卒中非高危组75123.03±3.1478.45±1.5840.23±3.2655.33±2.16脑卒中高危组45135.25±1.1186.31±1.6665.25±2.0767.32±1.34t30.66125.88651.40337.522P<0.001<0.001<0.001<0.001

组别n日间收缩压负荷(%)日间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AASI脑卒中非高危组7529.39±3.1239.95±1.6358.78±1.1447.25±1.460.33±0.19脑卒中高危组4547.36±1.9854.29±2.2582.45±2.1963.32±1.190.55±0.35t39.17737.28467.24362.4093.887P<0.001<0.001<0.001<0.001<0.001

2.3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 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 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 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的相关性

2.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以是否并发脑卒中作为因变量,24 h动态血压参数、脑血管功能积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动态血压参数、脑血管功能积分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3 讨 论

研究发现,在遗传易感性与各项危险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患者的脑血管发生功能及结构改变,从而导致脑血管事件发生[7]。脑血管功能积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预测中具有一定价值,同时也是健康人群脑卒中筛查的敏感指标[8]。国内研究显示,脑血管功能积分诊断脑卒中的灵敏度为80.80%,特异度为67.60%,曲线下面积为0.81,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脑卒中[9]。作为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具有可控制性,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通过简单的血压监测就可以对血压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患者的情绪波动、外界环境的刺激等均可造成血压的不稳定性[10]。通过对患者24 h动态血压进行监测,可了解患者血压上升及下降趋势、晨起升高趋势及整个测量过程中的血压变异情况,对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1]。

晨起血压升高是导致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国外研究显示,患者睡醒前后4 h内的血压波动较大会使死亡风险升高70%[12]。另有研究显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收缩压较未合并脑卒中患者上升12 mm Hg,舒张压上升10 mm Hg[13]。AASI在24 h动态血压监测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血管弹性进行评价,能早期对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患者血管闭塞风险,对患者脑卒中风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当AASI接近0时提示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好,当AASI接近1时提示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14]。本研究中,脑卒中高危组24 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均高于脑卒中非高危组(P<0.05),提示24 h血压的动态变化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有关。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压作为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因素,对血管弹性有明显影响。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 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提示24 h动态血压参数与脑血管功能积分具有相关性,也可以对脑卒中风险进行评估。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4 h动态血压参数、脑血管功能积分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提示24 h血压的动态变化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评估中,可将24 h动态血压参数作为重要参考指标[15]。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 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相关,且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 h动态血压参数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指导临床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

猜你喜欢
危组脑血管收缩压
清醒时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超声心动图用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危险分层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ING4在结肠和直肠的胃肠间质瘤表达的研究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