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伟丽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纺织服装系, 山东 潍坊 261053)
西装领是西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装整体构成中在居中偏上的位置,距离脸部较近,是视觉的焦点部位。西装领型是从服装的前中开始,经过肩部、后中环绕颈部一圈,领片要从竖立的内扣造型(立领)转折至翻折的外张造型(翻领),西装领结构受人体的前身、后身和肩部三者共同作用,其空间转折关系比较复杂。西装的衣身造型相对固定,其款式变化主要体现在领部的造型变化,西装领结构的复杂性和造型的多变性,使得其制板方法和制作工艺一直是西装中的难点。已有的关于西装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装领倒伏量方面,如倒伏量与翻领宽度的关系、面料性能对西装领倒伏量的影响等[1-2],对于两片式西装领的研究多侧重于工艺制作方法的研究[3]。
本文通过对一片式西装领的制板方法、两片式西装领的分领方法、工艺处理方法及裁剪方式进行研究,探索更加精准有效的制板方法及合理改进制作工艺,缩短样板修正的过程,提升西装领的制板效率,提升西装领成衣的精美度及舒适度。
西装领款式图见图1,以肩线为界,根据西装驳头及翻领部位的造型,采用镜像映射法绘制前领片,设计西装领座宽度n为 3 cm,翻领宽度m为 4.5 cm。
图1 西装领款式图
一片式西装领前领片样板见图2。制图方法:①确定翻折线:首先在前身衣片原型基础上开宽领口1 cm确定点A,顺肩线方向延长n-0.5 cm确定翻折基点B,连接驳点和点B,即是翻折线。②从点B顺肩线方向量取翻领宽度m至点C,根据前衣身的西装领款式造型,在前身衣片原型上绘制驳头及翻领的前衣身部分[4]。
图2 一片式西装领前领片样板
图3 一片式西装领后领片样板
一片式西装领后领片样板见图3。由图3(a)可以看出,在后身片原型基础上,从后领中心点E向上量取领座宽度3 cm至点H,向下回量翻领宽度4.5 cm至点G,后领口同前领口一致开宽1 cm确定点D,ID垂直于DE,取值n-0.5 cm,曲线DE即是后领内口弧线,从点I量取翻领宽度m至点J,曲线JG即是后领外口弧线。由图3(b)可以看出,KN取后领内口弧线尺寸,LM取后领外口弧线尺寸,KL取领座与翻领的宽度尺寸之和,绘制并裁剪下备用。由图3(c)可以看出,将后领片样板拼合至前片,延长串口线至点F,使点F至翻折线的垂直距离为n-0.3 cm,连接NF为微弧线,连接K、N、F3点为顺直的翻领内口弧线。QR虚线是翻领的翻折线,连接A、N、F三点形成的区域即是翻领与衣身样板的重叠部分,连接F、N、K、L、O、P即是完成的翻领样板。
参考成衣效果绘制的一片式西装领样板,前领片需根据款式要求、领座及翻领宽度绘制,先在前身衣片原型上合理设计串口线角度与尺寸、驳头宽度及造型,以翻折线为中心通过镜像映射法绘制,制板数据设计较灵活,能满足现今造型多变的西装领的制板需求。
为贴合人体颈部结构,领座宽度尺寸通常取2.5~3.0 cm,翻领是向外张开坦于肩部的造型,故翻领宽度的大小原则上不受限制,翻折后为了能够盖过领座与衣身领口连接处的缝合线,翻领宽度通常大于领座宽度1.0~1.5 cm,取值范围通常在3.5~14.0 cm之间。传统西装领制板方法中,因翻领宽度的不确定性,只能凭经验预估倒伏量的取值,然后通过制作样衣反复调试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制作过程中耗费人力财力,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如图3中当翻领宽度增加时,KN长度不变,KL宽度增加,LM长度变大。西装领倒伏关系见图4,可以看出翻领宽度为4.5 cm和8.0 cm的西装领倒伏关系对比效果,倒伏量随翻领宽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当翻领宽度尺寸大于6 cm时,为了使成衣领型更符合颈肩部的转折结构,需要对翻领外口线(图3(c)LMO折线)进行微调修顺[5]。
图4 西装领倒伏关系
方形衣身领口见图5。传统西装领的制板中,前衣身的领口呈方形,AF为直线见图5(a),本文西装领的制板方法中,将AF线调整成微弧状,AF为曲线见图5(b),缝制成衣时,首先将前后衣身裁片的肩线缝合,点D与点A对位重合成一点,然后将翻领裁片与衣身裁片绱合缝制,连接A、N、F3点间的区域作为翻领与前衣身样板的重叠部分,当NF与AF对位缝合时,领座在颈肩部的转折处成自然立体效果,因AF线为弧线状,缝合时翻领的翻折线被牵引成顺向弧形,与颈部的结构曲度一致[6],达到翻折线弯转自然,翻领形态美观。相对于直线造型,曲线形的AF线,使得A、N、F3点间的重叠部分面积更少,缝合后隐藏在翻折线内的服装里层面料更易平整。
图5 方形衣身领口
基于人体脖颈上小下大的结构特点和西装领的造型要求,一片式西装领若要达到与脖颈较好的贴合度,成衣制作时需要配合复杂的归拔工艺技术,近几年,尤其是在高档服装中,一片式西装领已渐渐被两片式的西装领取代。两片式西装领是在完成的一片式西装领样板基础上,将翻领样板分割为大领(翻领)和小领(领座)2个部分。通过调整样板结构和制作工艺细节,达到立领贴脖,翻领舒展,翻折线自然流畅无褶皱的效果。
两片式西装领样板的制作见图6。
图6 两片式西装领样板的制作
制板方法如下。
①分领线的确定:以翻折线为基准,后中心处距离翻折线端点1 cm处确定点Y,串口线处距离翻折线端点1.5 cm处确定点Z,绘制分领线YZ,点Z与翻折线的距离稍大一点,目的是防止大领和小领缝合时缝线外露。YZ线条要求顺直,弧度自然,后中垂直。
②分割线及收缩量的确定:距离点N1.5 cm确定点T,在领内口弧线KT上取三等分点V、X,距离点M2 cm确定点S,在领外口弧线LS上取三等分点U、W,分别连接VU、XW、TS,确定三条分割线。在对应的翻折线部位,分别设计收缩量为0.2、0.2、0.4 cm。TS分割线处于成衣西装领的最大转折曲面的颈肩部,其收缩量可适当大一点,而人体脖颈的后中心处较平坦,因此领子后中心的翻折线处不设计收缩量[7]。
③样板分割:首先沿分领线YZ剪开,将领子分为大领和小领,然后剪开三条分割线VU、XW、TS,分别将收缩量拼合去掉,小领拼合后,样板变成上翘的立领造型,翻领按照翻折线上的最大收缩量进行拼合,大领下口线被同步缩小约0.5 cm。
传统结构与改良结构的两片式西装领样板对比见图7。传统两片式西装领样板,是从分领线上拼合去掉收缩量,完成的大领样板的下口线和小领样板的上口线相等,传统两片式西装领样板见图7(a)。从西装领款式图(图1)可以看出,环绕后颈部的领子翻折线在脖颈的更细处,分领线隐藏在翻折线下1 cm处,故翻折线所在位置尺寸最小,向内或向外尺寸都应逐渐变大,因此,将最大收缩量取在翻折线上更为合理。改良两片式西装领样板见图7(b)所示, 制作成衣时通过手动拉开或熨斗拔开缩小的尺寸,与小领的上口线相等并缝合在一起[8],成衣西装领与脖颈的贴合度更好。
图7 传统结构与改良结构的两片式西装领样板对比
成衣西装领由领面和领底构成。目前西装领的裁剪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①领面采用一片式裁剪,领底采用从后中心线断开的两片式45°斜丝裁剪,此种方法比较传统,制作时归拔工艺要求高,穿着西装领在颈肩部转折时容易出现褶皱,成衣美观度欠佳。
②领面采用两片式裁剪,领底采用一片式领底呢,领底呢也叫领底绒,材质多为纯羊毛或羊毛与涤纶、腈纶的混纺面料,通常用于职业风格的西装中,制作时需在领底呢裁片反面的翻折线上辑缝直纱专用嵌条衬,嵌条衬收紧量约1 cm,领底呢要进行归拔工艺处理,以达到与两片式领面曲度一致的造型效果[9]。领面和领底呢在领外口线接缝,需要用曲折缝纫专用机器缲三角针缝制。
③领面和领底都采用两片式裁剪,成衣缝制操作难度低,无需用复杂的归拔工艺解决领面与领底的曲度匹配问题,不受专用机器的限制,成衣效果好,因此,这种裁剪方式被更多的应用在现代服装企业的西装领工艺中。
双面呢服装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单层无里服装,其面料的构成实质是将双层独立的羊毛或混纺毛织物梭织在一起,其面料柔软保暖,深受消费者喜爱。双面呢制作西装领只需裁制单层领面而无需领底。
常规全里布服装裁片的缝份量为1.0~1.2 cm,底摆折边缝份量为4 cm。由于双面呢服装无衬里,因此,双面呢服装裁片四周及拼接部位需要剥离并将缝份隐藏缝合,缝份大小和剥离宽度需要根据工艺和面料厚度合理计算,缝份量通常取0.5~0.8 cm,剥离宽度为2倍缝份量加面料厚度量,通常取1.2~1.8 cm[10]。
西装领缝合制作时,翻领裁片下口与领座上口拼合辑缝,为保证翻领翻折流畅无褶皱,需要将缝份隐藏包缝在领座内。为了保证衣身领口的曲度自然贴体,衣身领口与领座下口拼合辑缝的缝份也要隐藏包缝在领座内,因此,翻领裁片下口缝份和衣身领口缝份不需要剥离,而翻领裁片的其他边缘和领座裁片的四周都要剥离处理。另外,需在翻领裁片的外止口、领角、领座裁片的四周外露一侧的缝份内黏合斜丝嵌条衬,并用缝纫机拼接辑缝,内里一侧的缝份用手针暗繰缝合,以确保成衣领部的保型性和美观性,双面呢服装工艺难度大,制作费时费力,成本较高。
西装领作为西装的主要部件,成品效果直接决定着西装外观的美观程度和品质好坏。本文研究西装领的制板方法与制作工艺,针对一片式西装领样板,研究一种根据翻领宽度确定倒伏量大小的制板方法,此方法精准合理,提高了制板效率及准确率,制板方法步骤简单,初学者容易理解掌握,有利于制板技术的推广。
通过对两片式西装领样板最大收缩量位置的调整及对大领下口采用拔开工艺的细节处理,降低了西装领制作的难度,提高了工艺细节的精确度,缩短了工艺流程,提升了成衣品质,有利于提高西装企业的生产效率及市场竞争力,对于推动西装制板与工艺技术的进步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