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点名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集中点名是安全的首要责任。点名活动一般处于早餐和活动前的中间过渡环节,教师要同时注意到在不同节奏进行任务的幼儿,但在点名活动中时常发生吵闹、代替喊到、发出怪叫、胡乱插话等现象,班级常规常常一团糟。由此,我在想:点名活动要怎么玩呢?怎样做幼儿才会主动期待点名活动?他们会怎样有趣的表达“我在这儿”呢?带着新奇与思考我开始了第一次观察。
一天早餐结束后,进入点名环节,冯老师拿上点名册开始按序点名。“李晶阳、李晶阳”,连着喊了好几个没人应答,旁边的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告诉李晶阳要喊到,可他还是没有反应,只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看着教师。于是教师抬头用专注的眼神又看着他说:“李晶阳?”他伸长了脖子,依然注视着教师。教师:“点到你的名字时,请喊‘到。”接着他喊了一声“到”。
饭后散步时,我问李晶阳:“早上为什么没有喊‘到?”他说:“我记住了下次喊‘到,但我不知道喊‘到是什么意思?”于是第二天在点名开始前我告诉幼儿:“点名字喊‘到就是告诉别人‘我在这儿的意思。你可以回答‘到,也可以回答‘这儿。”
活动调整:从第一次的常规点名中可以看出,幼儿对于点名活动处于迷茫状态,完全是被动的附和。点名时,有人用声音来回答,有人却用眼神来回答,可见幼儿的应答方式没有局限于一种,而是利用了身体的各个器官进行应答。于是,我们设计了声音回应点名、拍手回应点名、拥抱点名等方式。
早餐结束后,开始进入点名环节,教师按序点名,曹玉溪(拍手)、李晶阳(拍手)……李泽瑞,结果三个小朋友一起拍了起来,教师说:“一个人只有一个名字,只能喊一次到,用别人的名字,这是不礼貌的。”于是,点名继续:“姜睿希,姜睿希(好多小朋友说没来)。”“我在这儿呢!”过了一会儿,姜睿希才抬起头说。教师说:“点名时要认真倾听,错过你独一无二的名字,你的朋友会记不住你的。”
活动调整:当点名失去趣味时,幼儿的等待就变为了消极等待,导致状况百出。于是教师仔细思考,将词语的学习贯穿到重复的练习中。第二次的点名活动中,有的幼儿对于活动非常感兴趣,而有的却有点走神,应答方式多变,但点名方式固化,改成唱出来会发生什么呢?
点名活动开始了,教师说:“今天我们请小猫老师来给我们点名字,那点到名字时,你会说什么来回答小猫老师呢?”“喵喵,喵喵喵。”“曹玉溪(喵喵喵),李晶阳(喵喵),赵子勋(喵喵喵喵喵)……”之后的小朋友越说越长,幼儿不再动来动去坐不住,脸上带着期盼的目光在等待着自己的名字。但幼儿模仿的词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时会变成比谁回答得长,于是,教师适当调整,改为数数自己的名字是几个字,就说几个“喵”,点名顺利进行。
活动调整:动物的拟声词模仿为点名活动增加了很大的趣味性,幼儿不再消极地等待,专注力与期待度大大提升,但自发的拖延音确实影响到了后面的小朋友,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遵守规则,才会让行为更规范。为此教师稍稍一改,采用了节奏式的点名方式,对歌式的回答方式,幼儿也很自然地被带到了节奏中,点名游戏变得多变、有趣且易掌握。
升中班了,为了方便幼儿园的管理,我们为班里的每位幼儿编了学号。早餐后开始点名:“曹玉溪(1号)李晶阳(2号)……冯默林(19号)秦凯美(?)”小朋友们说:“该20号了。”冯默林提醒说:“我是19,你在我后面是20号。”秦凯美:“20号。”
活动调整:幼儿对于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将名字和号码相对应,还不够有主动性。于是教师从两个方面开始尝试,首先打乱学号顺序点名,让数字号码成为幼儿的特别关联。其次名字学号换着点,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让幼儿感知数字号码和名字之间不同名称同一作用的对应关系。
点名活动开始了,第一排的幼儿很快就坐好了,但其他幼儿有的还没有搬好椅子,有的还在喝水,幼儿分成了多种状态同时进行。坐好的王芊衡、刘子航、赵子勋开始玩闹,上厕所的聂莫语、王紫梦也没有着急加速的行为。赵子勋跑过来说:“老师,坐好了干什么?他们动作太慢了!”于是教师说:“今天請表现动作快的小朋友学着老师的口令,请他们坐好按序点学号,小朋友来喊‘到。”于是,赵子勋小朋友很兴奋地跑到了最前面:“请小朋友坐好,现在点名开始,1号(到)、2号(到)……36号!”教师说:“我们班没有36号,35号就结束了,请你数一数今天一共来了几位小朋友?老师也会数一次,我们来验证一下,和老师数的一样,就是数对了。”赵子勋先从自己开始开始数,数完站到前面说:“我们中五班今天一共来了30位小朋友。”教师说:“和我数的一样,你说得对,大家为他鼓掌。”
活动调整:学号对应,总数对应,增加了幼儿对数字顺数和对应数的难度,不但加强了幼儿的主动思考,更增强了幼儿的自信。但动作快的幼儿总是很快,动作慢的还是很慢,怎么样才能把责任放到每个人身上呢?我们开始采用学号轮流制,从1号开始,每日一位,轮到的幼儿要提前站到前面,帮助其他幼儿安静下来。
今天轮到30号吴若菲小朋友点名字了,她很快就吃完了早饭,站到前面说:“请小朋友坐坐好,分针马上走到2了,早餐时间要结束了。1号(到)、2号(到)……35号(到)。”随后她开始点总数,并汇报:“今天中五班一共来了32位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奖励你,可以邀请比你的学号大1的小朋友起立并和他击掌。”王钎衡马上站起来说:“是我,我是31号。”他们兴奋地击了掌。“比你的号码小1个数是几?”王芊蘅说:“29号,是29号王泽晨。”冯默林说:“在我19号后面的数是20,是比我大1个的数。”幼儿纷纷思考和比较着学号之间的大小关系。
活动调整:将数字的比大小及数学目标中数字的多1、少1运用到点名活动中,不仅增进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更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但我发现虽然集中在一起利于点名时的共同学习,但同时解散进区入坐时,容易发生拥挤的现象,于是我们再次考虑可以分批解散。如點名幼儿可自由提问:比15号大的号码请进区,其余幼儿等待。
今日早餐结束后,轮班的丁梓芯小朋友时不时看着钟表上的分针,还悄悄地催促未送碗的小朋友 。等到分针走到2时,她立刻走到前面说:“点名时间到,请小朋友到前面坐坐好,请上厕所和洗手的小朋友抓紧时间。”大家都紧凑起来,调整座椅,加快脚步,一分钟后所有的小朋友都已坐好。接着她说:“大五班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2号丁梓芯,今天轮到我点名。1号(到)、2号(到)、3号(无人应答)……18号(无人应答)……23号(无人应答)……35号(到),现在我来数总数。”忽然有个小朋友小声地和她说了点什么,她就忘记数到了几,又重新回来数。最后,她站在前面说:“大五班原来一共有35位小朋友,今天一共来了31为小朋友。”此刻教师问:“那今天一共有几位小朋友没有来呢?”有一个小朋友说:“有4个小椅子空着,那就是有4个小朋友没来。”还有的幼儿在认真地念没来小朋友的名字,于是我们共同探讨并发现了用每日来园总数向上数和原来总数向下数的方式来计算的方法。
活动调整:此阶段幼儿充分感知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主动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且自我管理成长表现明显。但发展中也出现问题:由于人数较多,一一对应地数数,时间过长且有部分的消极等待,于是我们采用固定每一排只坐10人,并请每排的左边第一人为小组长,负责清点自己所在那一排的人数是否够10人,不够加人,多了减人。最后负责点名的小朋友可以10个10个数,不够10个的一个一个往上数。
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幼儿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配合再到自主的管理,从不变到多变,他们已经了解了游戏的趋向。为做好幼小衔接准备,丰富点名活动,在幼儿点名前的准备阶段可尝试将点名内容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画出来做记录。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是游戏,游戏中都蕴含着智慧。游戏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发展性。当游戏没有前期经验时,游戏处于放空状态,无法继续;当游戏趣味性太高时,会出现混乱、本末倒置的现象;当游戏一直无法成长时,游戏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幼儿的教育在生活,幼儿的生活无小事。幼儿的主动性来自于幼儿的参与,将被动的配合变为主动的参与是幼儿在幼儿园中重要的生活学习方式。教师应尽量将任务放在幼儿的身上,给予其尝试与模仿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让幼儿感知到被需要。点名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花点心思,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将创新融入一日生活的细节中,让点名不再是教师的任务,而是一片知识的海洋,创想的乐园。
(责任编辑:张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