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
如今,孩子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很多家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自从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终日为之操心、奔波。社会的分工也给部分家长带来根深蒂固的影响:只要孩子学习好,考上大学,找到好单位,就会财富不断,就会有人为他服务。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家长普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品德、习惯和自理能力,孩子对家长的依赖越来越大。于是,我们经常说的“六小”问题便出现了,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部分行为由遗传决定,大部分行为是靠后天习得。养成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而完善人格的教育。
“小”:小学低龄阶段是构建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是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决定的。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就说明了小学低龄段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很重要。这个阶段的孩子,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在小学低龄段,大部分孩子还比较听话,好训练,因此,这个时期一定要孩子加强监督,及时纠正和教育,以严为主。以后孩子长大了,有了独立思想,再进行这样的训练,孩子很可能会产生叛逆心理。其实,若孩子在小的时候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大了自然会在各方面进行自我约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差多了。
“严”:“细、准、狠”是落实养成教育的红黄准则
细致入微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很多孩子在校内知道做值日生,搞卫生,但一出校门却依然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随手乱扔垃圾;回到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不能停留在表面,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不光在学校,离开校园依然要如此: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见到老师,长辈主动行礼问好,出门要衣帽整齐,上学要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家长、老师必须从细小抓起,尽可能不要错过任何可以教育的机会。
准情酌理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要相互配合,针对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要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把好脉,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那些习惯不好的学生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他们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了行为不被大家认同。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要有耐心,具体学生具体分析。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曾主动找过类似的学生谈过心,并与其家长沟通。之后,我们以平等和耐心换来了一些改变。所以,学校和家长要做好扁担的两头,这样,我们的孩子今后才能挑起建设家园和国家的重担。
狠心到底
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在我的班级里,有几位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习惯。例如:1.没有养成记作业的习惯,导致经常少做,漏做; 2.没有自己的时间规化,学习效率低下;3.学习态度马虎,做作业时书写不端正;4.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5.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同学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针对以上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平时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下“狠劲”,不良学习习惯是会慢慢被克服。
我们班的张同学,就是我说的第二种情况,每天都能听到语、数、英三科课代表到办公室来上报她的“丰功伟绩”:“张某某……还没做完!”“张某某……又没做!”。她过的是白天补昨天的作业,当天的课堂作业没时间完成带回去做的日子。眼看着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不是个办法。我把她找来,要求当日事当日毕,课堂作业就要在上学期间完成。于是,我联系了她的家长,跟他们沟通,是否同意她把课堂作业完成后,才来学校接她回家?家长很赞成。就这样,第一天,她还是很磨叽,边做边哭,我没有让步,陪她做到了六点。第二天,依然这样,她不再哭了,埋头苦干。我陪她做到了五点二十。第三天,放学前,她激动地跑到我面前,对我说:刘老师,我今天没有作业没做完。我对她笑了笑说:“回去!”
“大”:榜样激励是推动养成教育的积极保障
榜样示范法是以其他同学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向其学习。作为班主任要学会放大榜样。低龄段的小学生模仿性最强,老师表扬谁,同学们就学谁。他们喜爱模仿,特别喜爱和尊重在他们周围和他们亲近的人。同时,榜样示范又是一种最民主的思想教育方式,因此不带任何强化性,是通过典型的形象、示范的行为去影响、带动、吸引学生,因而最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例如,上课的铃声响了,班里还有说话的声音。这时我便注意观察,然后大声地说:“某某同学做得真好,进教室既快又不说话,说明这个同学有著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一说,其他同学也都校正自身的行为。
“宽”:多元评价是完善养成教育的点睛之笔
从心理学角度讲,教师若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及时的表扬、热情的鼓励,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积极性。在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教师不能太苛刻和吝惜自己的表扬,要放宽评价的标准,千方百计地发现和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各种方式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学习上,可以是劳动方面,可以是运动方面,也可以是动手方面。
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这个长期的工程,一定要坚持做下去,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改正。只有通过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训练,习惯成自然,我们的“六小”问题才会得到解决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