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理念下生态环境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2020-09-27 05:38王双
数码设计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王双

摘要:建设美丽乡村是我國发展农村的重要举措。美丽乡村的建设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并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探讨了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的建设问题。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0-0117-01

农村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体现。要不断改善农村人的居住环境,以可持续性理念为指导,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使农村发展为美丽、富饶的生活空间。

1 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具体现状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村具有丰富的资源、民风淳朴等优势,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和工业化的发展,一些粗犷的管理方式打破了农村原有的环境承载能力,使农村出现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具体体现在:

首先,在农村存在大量的排放污染。农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野蛮”发展的历程。很多农村地区排放的污染量始终很大,这让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峻,给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阻碍了农村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建设美丽乡村。

其次,农村的土壤和水质污染严重。究其原因,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土壤中存在很多的残留物,使土壤的结构发生了改变,这些化学物质的使用,不仅破坏了土壤,也降低了地下水的质量。此外,在农村通常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大量的地膜使用量不能及时地处理掉,给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土壤和水质的污染,成为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的治理难题。加上一些高污染企业在城市一体化建设中将重心转向农村,而农村的排污设施等没有及时跟上,造成农村的重度污染,甚至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

再次,农村空气的污染程度也不容小觑。农村养殖了许多的家禽牲畜,它们会不断产生大量的粪便堆积,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在许多农村地区,当收割了农作物之后,会采取就地焚烧的方式处理麦秆、残留物等,由于农村、乡镇等地缺少合理对大气进行处理的方式,这些废气直接被排放到空气中,对农村的空气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基于可持续理念下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

要建设美丽乡村,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着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取向,实现农村的健康发展。在发展中,侧重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注重打造人性化的美丽宜居环境,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2.1以科学的政府规划为指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污染惩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要从整体上做好布局和规划,从上至下有序开展农村建设。科学的政府规划既要考虑到全局的发展,也要根据区域的特色制定特色发展道路。比如,针对那些经济基础较差的农村地区,要大力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乡村旅游和特色工艺产品等方式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在周边加强建设旅游配套的设施。要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首要任务是治理好环境污染的问题。通过头筹规划环保资金,以政府为主导力量,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全面治理农村污染问题。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建立垃圾清运系统等,为处理污染提供实质性的支持。针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大惩罚力度,确保农村生态不会受到恶意破坏。

2.2建设美丽乡村新文化,让农村群众具有环保意识。农村地区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建设美丽乡村,既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要注重农村文化内涵的发展。在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加强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保护环境”能深入人心。只有人人都爱护环境,在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对农村的热爱,才能让美丽乡村可持续性发展。要不断加强对农村群众环保意识的熏陶,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中,使农村群众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政府要有组织地提升农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利用微信、微博和微视频等新型宣传渠道,结合传统的官博、电视等渠道及时传达建设美丽乡村的愿景和倡导,鼓励农村群众积极参加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针对农村人口分布广的特点,要利用好民间环保组织的特点,鼓励农民朋友自觉加入到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来。

2.3加大力度发展科技,实现农业的经济环保增长。由来已久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设立农村生态环境专项保护基金,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同时用于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骨干力量,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美丽乡村能够落实到实处。利用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以环保技术和农业技术为依托,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利用高科技对残存的农药等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4建设富有差异化地和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并不是按照标准化和统一化的乡村模式发展农村经济。可持续性理念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要体现出当地的特色,将生态文明和人文发展相统一。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是建立美丽乡村的前提。要结合自然环境和农村优势做好发展规划,体现区域的文化蕴涵。我国农村是相对没有开发的地方,农村的风土人情展现出了农村的面貌,每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各不一样。在建设美丽乡村时,要抓住其中的差异性,善于挖掘农村中富含的内涵要素,建设具有差异化的美丽乡村。例如,对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著称的古村落,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加强保护和抢救,如建立电子档案、实行数据化管理,打造村落特色文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针对农村生态发展中的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及时地治理环境污染,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政府作为主导者,要积极挖掘农村地区的丰富资源,注重地域特色的发展,通过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建设好美丽的乡村。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2:34.

[2]肖雷,李冬梅,冯莹,等.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5):862-868.

[3]张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路径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7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