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

2020-09-27 23:04赵俊钰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2期

赵俊钰

摘 要:表演游戏所指的是学生通过故事中的角色扮演,将故事进行重新演绎,在学生进行情节表演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代化的教育要求指出,游戏在幼儿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幼儿教师应进行合理地游戏编排,不断创新游戏内容,适应中班学生的教学发展计划。中班学生较小班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协调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广大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水平进行游戏调整,不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班教育;游戏表演;教师指导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047-02

教育学家研究表明,幼儿的发展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幼儿自身的认知发展,即幼儿自身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幼儿会逐渐产生自我与他人的意识,同时幼儿会逐渐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并据此进行自我调整;另一部分指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指导教育,即教师依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对幼儿进行系统、规范教育,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学习。广大幼儿教师根据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进行教学调整,教师应发挥教学指导作用,依据环境和规律提出科学的指导策略,对学生的编排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表演技巧进行集中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推动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1.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的教育现状

本文运用案例对幼儿园中班的表演游戏现状进行分析,来深入探讨我国幼儿园中班的教育现状。本文选取了河北省某幼儿园中班并开展为期5天的调查。此幼儿园在5天时间里开展了3次幼儿表演游戏活动,本文对其中一次表演活动进行详细记录,表演内容为《小马过河》——

幼儿一(老马):小马,你帮我把这袋米送到羊奶奶家。

幼儿二(小马):好的,我这就送过去。

小马驮着大米走出去,走到一半时遇到了一条河,河边一只老牛在喝水。

小马:牛伯伯,河水深不深啊?

教师(牛伯伯):不深不深,我刚弯腰就碰到河底了。

教师说着弯下腰碰了碰地面。

小马:谢谢牛伯伯,我这就过去。

说完,小马就往河里走,结果河水把大米泡湿了。

本文根据此次表演游戏进行分析,通过对部分的表演情况的分析,明确我国幼儿园教育现状,探究目前我国幼儿园游戏表演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次的案例中,教师参与到了学生的表演中,并会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的这种姿态,以教育者的姿态参与表演中,往往会打断幼儿的表演思路,教师的参与往往会对幼儿产生压力,幼儿在紧张的状态下进行表演往往会出现问题。幼儿在进行游戏表演时,面对不甚熟悉的角色扮演,很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如果老师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而是进行一味地教导和干预,便会破坏幼儿在进行游戏表演时产生的趣味感。

由此看来,幼儿最好在一种相对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表演,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潜能。但教师往往缺少这种意识,很少能做到让游戏持续地保持一种良好的氛围,所以表演教育有时会无法达到教育成长的目的。此外,教师对相应的传统故事进行了修改,但是故事普遍较短,往往是幼儿还没有了解故事的内涵故事就结束了。

2.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存在的问题

本文根据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的教育现状,分析了现今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过多干预

在幼儿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观众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场外鼓励,不应中断学生表演对学生进行指导。部分幼儿教师在学生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出现了问题就直接打断学生的表演,完全破坏了学生的表演节奏。表演中断,教师指导完后,又让幼儿继续表演,幼儿往往会出现忘词的现象,表演的连贯性遭到破坏,幼儿会产生自己做错了的想法,这容易给表演带来混乱,阻碍了表演的进一步推进。同时,幼儿教师在干预过程中,往往会给幼儿灌输成人的想法,不利于幼儿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过早的禁锢了幼儿的思想。

(2)教师主观意识强

教师在进行表演游戏指导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年龄限制以及理解水平,将许多个人看法强加到学生身上。中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维能力,对事物有基本的判断和看法,对表演游戏内容也有着自身的理解。教师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意见,在表演中加入许多学生尚未理解的内容,使表演游戏越来越形式化。教师将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进幼儿表演中,不仅会使得幼儿表演蒙上成人色彩,也阻碍了幼儿理解故事内涵的自主性发展,幼儿很容易复制模仿教师的想法意识,这显然不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开拓。

(3)教师指导方式单一

广大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口头指导”的方式,部分幼儿的理解能力较差。幼儿年纪尚小,尚且不具备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单一进行语言指导,部分学生理解困难。相较于肢体语言,幼儿对于口头语言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幼儿往往能观察到教师的肢体动作,并感应到其中的情绪变化,但对于教师的词语等语言教导,幼儿的反应比较迟钝。而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注重口头的语言教育,鲜少将语言与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变化相结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没有运用丰沛的感情进行表达,幼儿在表演过程中会注意到教师的情绪变化,教师的严肃表情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不利于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表演学习。

3.探究教师的正确指导行为

(1)增强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表演剧本的创新力以及创造能力,教师将幼儿分成兴趣小组,小组成员对传统故事进行创新改编,并在组内进行角色分配。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表演游戏的编排,教师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学生的意愿,极大增强了幼儿对于表演游戏的参与感,让幼儿在一次次表演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教师还应充分挖掘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鼓励幼儿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表演,主动融入角色,感受表演带来的成长。

(2)教师转变指导角色

教师应转变教育的角度,融入到幼儿的世界,成为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广大幼儿教师应了解幼儿世界的语言表达方式,将自身的表达方式“幼儿化”,了解他们的理解方式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这时候教师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指导者视角,而是一个陪伴幼儿成长的伙伴视角。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时,教师应充当观众的角色,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及时地对每位同學都进行表扬,肯定学生的成果,指出学生表演中可以改进的部分,不断激励幼儿编排更加优秀的剧目。

(3)丰富表演剧目

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表演教育时,除了要注重对幼儿的引导培养,也要注重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幼儿教师需要培养开拓发散性思维,在对幼儿表演进行安排时,不受限于传统教育思维和传统表演剧目。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从各种渠道上搜索幼儿相关讯息,丰富自己头脑中相关的知识内容。一方面对传统的儿童表演进行创新改编以符合现代教育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调动幼儿的参与性,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与幼儿一起创造新的剧目。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表演的乐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4.结束语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广大幼儿教师应对幼儿进行细心的保护与细致的教导,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表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广大幼儿教育者应该不断进行表演游戏教育的完善与创新,依据中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不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志勤.幼儿园表演游戏开展中存在的瓶颈及改善路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6):228-229

[2]王燕.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指导原则与教学潜能[A].教育理论研究(第二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