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唱
摘要:科学正确的幼小衔接过程,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公民素质的基本保证.在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完成自然过渡,是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在这期间,任何一方都应该对孩子负起责任,形成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平稳过渡。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长;幼儿园;学校;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35-0271-01
1.问题的提出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家庭的衔接,能否实现幼小顺利衔接对儿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儿童从幼儿园迈入小学,面临学习时间、教学形式、生活作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是儿童所面临的一次重大人生转折,有效衔接是否顺畅影响儿童的后续发展,其次,现在的家长,重智商、轻情商是他们最大的误区;还有一部分家长存有侥幸的心理,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到了小学自然就适应了;另有一些家长则很盲目,不知道该怎样做。因此,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以上思考,试图探讨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对现阶段家园校背景下的幼小衔接实践发挥一定作用。
2.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教育期刊网、幼儿教育和相关著作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该研究的目标和大致内容。
2.2 调查研究法。通过与幼儿园老师及附属校小学一年级老师发放问卷以及多次访谈,全面了解了幼儿园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多方面差异,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的危害做细致全面的记录。
2.3 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来践行幼小衔接研究中的观察发现和反思想法,从而为理论提炼提供依据,实现反哺。
3.研究结果
3.1 家校园三位一体幼小衔接文献研究。
在2009年至2019年这10年时间内,我国家校园三位一体幼小衔接文献研究发文量屈指可数,每年少则没有,多则三五篇,并没有形成研究热潮。直到2019年,我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为主题才得到研究者的日益重视,并逐渐成为近几年研究热潮,随后两年内,年发文总量均达到12篇。
其中《新课程(小学)》、《学周刊》《学校教育研究》各发刊4篇。《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3期以对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在实践中构建家、园、校三位一体的符合教育改革的幼小衔接模式。
3.2 幼小衔接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
本研究选取了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年级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目的是研究小学现阶段的幼小衔接工作现状及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校适应情况。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8份,回收率为92%。通过对比筛选后的有效问卷编号,依据问卷内容将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3.3.家园校三位一体有效衔接工作现状分析。
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幼小衔接工作三个方面衔接现状的平均得分,见图四。
3.4 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双向互接模式的幼小衔接研究。
小学与幼儿园教师相互联系。
幼儿园教师通过与小学教师的联系,了解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后面临哪些问题,有哪些方面产生明显的不适应状况,针对性地改进幼儿园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儿童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如主题课程、幼小互动教研。让幼小教学内容、形式、方式等互相借鉴。就互动教研,我园与小学分别以“同一诗歌”开展了:幼小“同课异构”现场观摩、研讨;还根据不同的教学和游戏开展了“幼小衔接零距离——幼儿园教学活动现场观摩”。
3.5 开展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幼小衔接研究。
帮助家长了解园所文化,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活动、行为、人际方面的各种表现。通过组织“名师讲堂”、“幼小家长研讨会”、“家长课堂”、“半日开放”、等,转变家长观念,获得家长支持,科学优化家园合作,进一步促进幼小衔接。
4.研究展望与反思
虽然本研究得出了初步成果,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对于幼小衔接工作与小学、家庭研究中影响三方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在現研究阶段,限于篇幅而采用简化模型。其次开展家校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幼小衔接研究是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将家校园三方幼小衔接中的科学教育观念以及方法、模式进行有效整合,大幅度提升幼小衔接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杨晓萍,伍叶琴.教育的张力: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1997,(4):41-43.
[3]赵艳杰,吕晓.幼小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