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贯穿 数学单位挖潜

2020-09-27 23:06任丽菲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任丽菲

摘 要: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结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从“生活质疑、自主探究、体验拓展”三大方向入手,依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单位教学进行了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提出小学数学单位教学的几大策略,以有效提升数学课教学的实效。

关键詞:小学数学; 数学单位;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9-062-00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可见,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体验极为重要。尤其是各种数学单位的教学,有的教师认为只要从数学的应用上去套用公式或方法、记住变单位的进率就好了,因此忽略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去明确如何做好数学单位教学,进而借助“生活化质疑、自主探究、体验拓展”等策略,提升数学单位教学成效,下面结合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一、提出问题:直面小学数学单位教学现状

基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对数学单位教育的不同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主要有主导过多、联系生活不当,有违新课标等情况。下面就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教师主导过多,学生体验较少

数学单位课教师主导过多,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去表达自己的理解,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式体验,使得他们在听讲中根本无法得到真正的感悟。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往往在学生认识了各种人民币之后,就直接告诉孩子们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进率,进而让学生展开练习。听得孩子们对“花钱”发出会心的微笑,却对进率依然是模糊不清。学生得不到探究的享受与乐趣,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核心素养。

(二)联系生活不当,参与热情不佳

联系生活不当,主要表现为教师在单位课教学上无视学生的认知基础,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恰当生活化探究,如此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例如我在学校听过一些数学单位课教学时,发现不少授课教师在生活联系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误区。有的忽视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照本宣科,言必专业;有的低估了学生的眼光,对生活中的困惑一言带过,甚而避过不谈,而对泛化的生活常识夸夸其谈……如此“联系生活”恐与数学单位教学的初衷相悖,学生既学习不了基本的理论、单位知识,也不会受到良好的生活化培养,无法提高其认知水平与应用技能。

二、参照对比:深挖小学数学单位教学弊端原由

我们对比前述多种数学单位教学的不足,尝试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结合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念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实践操作三个方面来看,这些弊端的出现都不属偶然,都存在着一定的深层次原因。具体如下:

(一)教学理念

“生活即教育”密切联系生活的教育理念。而在小学各类数学单位学习与应用时,孩子们往往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便尝试了直接告诉进率、直接说明各单位名称,无法从生活本身去发现问题、结合教材展开教育活动,这种只是照本宣科的教育理念,对于一些简单的概念认识基本可行,可是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面积、体积、容积、长度等单位,更多的会让学生陷入“认知混乱,技能培养不够”的误区。

(二)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单位教学,教师本应该扩大课堂上单位类型的收集范围,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进行生活化教育应用。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依然从学术高度出发,让学生去解决学术化的数学单位应用题,这种教学内容固然能让学生高屋建瓴地站在较高的层次上体验数学单位,但却也因学生的认知经验不足,而造成生活教育严重缺失。事实上学生更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身边生活中的东西,比如衣服上的各类图案,生活中的各种立体图形,教学时可依此入手,从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去研究生活化的内容、具体形象、造型结构等。要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其运算能力和应用水平,要从生活化的内容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三、实施策略:三大环节改进数学单位课堂教学

围绕前述小学数学单位课教学中出现的不同误区、欣赏方向、欣赏操作等理论及实践探究,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数学单位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指明了数学单位课教学的方向。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生活质疑、自主探究、体验拓展”三大策略,对学生个人的能力生成、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等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生活化质疑:结合生活基础,师生互动质疑

“生活化质疑”,包括学生问、教师问等不同的方式,它首先基于对问题的发现,进而开展有价值的问答,以此来点明数学单位的学习。这种问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式师问生答,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得到数学素养的提升。

1.创设情境。数学单位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而创设环境中的“问题情境”,则需要从学生自主布置、教师情境创设等方面入手,以一定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回答热情。如长度教学,为学生提供“纸张、布料”,让学生自主猜测或测量长度,或者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问题?遇到这种问题时你的第一选择是怎样做的?你能说出一些同类型的情境吗?让学生努力寻找这种单位的独特性,进而形成单位学习的最佳环境,助力后续的数学单位课教学开展。

2.置身设疑。置身设疑是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化问题的情境中,感受到问题的魅力所在,进而形成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这一方面的设疑,重在学生的问题发现与教师的有效引导。例如在面积认识时,以PPT的方式为学生播放生活中的面积,或把各种图案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在形状、面积、内涵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疑问,个人质疑、同伴回答,或小组之间共同探究、教师回答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如此在学生的自主思考与问题提出之后的理解与感悟则会更加深入而有效。

3.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当前各学科教育的重点方面,而在小学数学单位课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式欣赏,也可以从生活化提问入手,在前述置身设疑之后,让学生把不同的问题列举出来,就同伴、小组、教师的问题再度设疑,发现各单位的独特意义、计算方法等,以此得到数学技能、思维品质等方面的素养提升。例如在升與毫升认识时,就升的概念、两者进率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究,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材料、自主合作探究“不同容器能盛水量的对比”等,进而验证他们在前期质疑与解惑中的猜想、体验,形成对两个概念的深度认识。前述三种环节的“问”,是“生活化质疑”的重要呈现方式,也将达到“以疑激赏”“以疑导学”“以疑促能”,在突破传统“问答式”教学的基础上,达到“目标更明确”“体验更真实”“能力最提升”的较好成效。

(二)自主式探究:科学制定目标,自主提升能力

自主式探究,是把数学单位课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提升上,借助科学分层设定目标、自主学习技能等策略,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及能力特点,进行不同策略的实践教育,达到学生能力有效培养提升的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开展。

1.分层次定目标。分层次定目标,是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层次,同样也是基于不同的单位物品有着不同层次的认知需求,如此需要从教师、生活、学生多种角度入手,为学生设定初级、中级、高级学习目标,进而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落实。初级层次是数学单位的入门式,强调学生的兴趣激发与培养,借助课堂教学开展,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上数学单位应用活动,并由此开始自主式探究。中级层次则是学生在有了强烈的兴趣与基本的方法之后,让学生对不同物体进行深入而细化的探究活动,以此达到能力由初步的兴趣带动提升到能力提升需求的过渡。高级层次,是为了学生个性化能力提升而设定的较高层次的目标。这种层次下的目标划分更加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化体验,让探究能力、表达能力较高的学生,就不同的物品进行实践操作。

2.巧切入授知识。巧妙把握数学单位课的不同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单位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在不同单位的学习上,得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而这种切入点的把握,决定了知识积累的丰富程度、能力提升的力度。一从疑问点切入,进行知识普及。疑问点是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发现不同问题的时机。学生能发现问题就代表了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不只是看一看,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有效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有效的知识辅助,如此可以让学生迅速解决疑难的同时,得到知识的丰富与积累、能力的提升与优化。二是从兴趣点切入,强化知识引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点切入的指导策略则不仅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要让他们的兴趣产生转移或拓展,把他们对物品的颜色、造型等方面的兴趣转移到“为什么这样有趣”、“为何用这个单位”等问题上来,进而基于这些兴趣激发的问题进行巧妙的单位教学。三是从特色点切入,优化能力生成。特色点切入,有别于前述兴趣点、疑问点,更多的是从专业的角度,教师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语言指导,让学生发现特定数学单位的特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时机上进行计算方法、认知方法的点拨。

(三)拓展式体验:体验要有范本,拓展要有方向

拓展式体验是让学生在课上、课下等方面得到能力与情感的共同提升。这就要重视数学单位课堂上的评价与课下的拓展,以此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拓展体验,更得到对自我水平的最真实认知,达到体验提能力、检验促学习的目标。

1.课堂体验。课堂体验包括对各数学单位的真实体验、对自我表现的真实体验。具体则表现为学生对单位的认知与表达,学生在不同自我表现下收到的反馈信息等。而提升学生能力的“课堂体验”,首先是课堂学习选择重实践操作,不同的数学单位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基础、兴趣需求,让他们很容易从数学单位体验到不同视角、方法,进而深入到教学实践中来。

2.课下体验。课下体验重在对能力的训练与提升。主要包括课下的测量体验、应用体验等方面。在学生进行了数学单位教学后,让他们去自觉主动搜集相关类型的物品、创设场景,自行自主式拓展体验,借助这种体验活动,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数学单位,进而得到自主式练习下的能力提升;而应用体验则更是在学习之后的计算练习,以此把课堂上的单位学习变为课下的计算练习。

3.情感能力。情感体验是知识内化、能力升华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数学单位之后,都会基于生活问题、实践操作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体验都将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而丰富他们的单位认知,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与能力体系。重情感能力的体验一是要让学生大胆说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便要做到,在“首先想到什么单位、应该用什么单位”等不同契机下让学生说出感受;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后收获最真实的情感升华体验,明确不同的数学单位背后,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四、优化提升:结合教学实践灵活应用提高成效

小学数学单位教学成效,会随着教师的不同做法而产生不同的成效。要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在实行前述的三种策略的同时,还要注重方法的不断优化与提升,从教育实践的角度进行灵活的调整,最终达到教学成效的提升、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具体做法如下:一是从本班学生、不同单位的角度,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尽可能减少一些没必要的过渡,而把时间更多应用在生活化实践、自主式探究上来;二是要强化有效性引领,结合相关单位的知识进行创新式呈现,让学生爱听、会听,达到数学核心素养悄然提升的目标;三是要重视学生与教师、与家长的互动,让他们在课堂欣赏之后,能兴致勃勃与同伴、与家长谈论不同数学单位下的实践体验,得到更多有效的指导,最终形成较高的数学单位水平,更促进学生探究与表达能力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英.注重联系,突出本质,提升实效——由一道单位换算题引发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7(16)

[2]刘世泉.这种单位换算的教法欠妥[J]江西教育,1998(05)

[3]马卉.“点点头” 明进率——单位换算教学例谈[J]宁夏教育,2018(06)

[4]蒋龙友.单位换算的“高山”教学法[J]小学教学研究,2004(07)

[5]牛淑平.联系实际 巧讲面积换算[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6]徐斌,陈荣芳.莫因“简单”而简约[J]小学教学参考,2008(36)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