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切入点有序地开展教学,可以使文章思路、学生学路、教师教路达到和谐统一,师生一起在阅读文本中享受预设的精彩和生成的美丽,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切入点 策略 原则
所谓“切入点”,是在学生疏通文义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入手点,既能够保证教学以最经济的速度触摸到学习的重点,还能带动学生实现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又能保证学生的思维深入到文章的每个角落。
一、选择切入点的策略
结合多年阅读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选择最佳切入点:
1.文本角度
(1)紧扣文眼。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语句。从文眼切入,既能够高效地解读文章,又可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教学活动。解读的思路:品析文眼关键词→联系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意图→形成解读结论。
例如在《哪吒闹海》教学中紧扣“闹”字设计问题:(1)哪吒为什么闹海?(2)哪吒是怎样闹海?(3)哪吒闹海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的脉络,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2)从作品情感切入。丰富的情感信息是语文学科人文表征之一,它是文本中蕴含的作者倾向信息,或显露或隐晦。所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情动于中而发于言”等,无不论述了情感在阅读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善于引领学生找准情感的触发点,寻找文本中的令人感动处或震撼人心处。找准情感的触发点,往往能把握作者的情感、文本的主旨。
(3)从关键语句切入。①主旨句。即能提示文章的主旨,或是集中体现段落及文章的中心的句子。从关键语句入手发掘,能有力地突出阅读重点,迅速地突破难点。如《东方之珠》一文围绕第一节“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先明确这句话介绍了香港的哪些景色?顺势引导学生去默读二到五节。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梳理出:第二节写的是“迷人的沙滩”,第三节写的是“著名公园”,四、五两节写的是“繁华的街市”。在此基础上,进而明确第一节和这几节之间的关系:总分。
②特殊句式。它可以是过渡句,也可以问句。关键是它能巧妙地把教师、文本、学生三者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如在《石头书》一文教学中,笔者就由问句切入,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文中问句:
“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书?那里有书哇?”
“这书上有字吗?”
“这书上有画吗?”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接着通过对这六个设问句的解读,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在一问一答之中,学生不仅理清了文章脉络,也在不知不觉间突破难点——对“刨根问底”一词的理解。由设问句带动对全文的解读,从局部辐射整体,省力省时,教学思路清晰、简洁,有效提高解读效率,更好地整体把握文章。
此外,还可以从文本的结构、重点情节、 描写精美段落等方面切入设计问题。
2.学生角度
(1)从兴趣点切入
确定“兴趣点”,就是每课确定一个对学生有吸引力、令学生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自然就会产生快乐。这里的“趣”,不是指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俗套场面,而是根据课文精心设计的有趣内容,让学生在趣中学习,在趣中受益,在趣中成长。
(2)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文本内容的连接点切入
由于文章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学生对一些内容有些陌生感,与文本之间也缺乏对话。教师可以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出发,寻找到与文本的契合点,深入挖掘文本言辞美、情感美。
(3)从学习方法切入
教材中选择许多精彩故事,其中有童话、寓言等,叙事性较强,很适合开展各种形式的复述。常见的复述形式:(1)详细复述。要求把原文有条理地、清楚而全面的复述出来,不能丢主要内容,能保留原文的优美精炼的语句。如《卧薪尝胆》。(2)简要复述。对原文的基本内容简要概括复述,适应篇幅较长、情节曲折的文章,如《水上飞机》。要求学生能抓住中心,突出内容的重点部分,删去次要的。(3)创造性复述。即在原文的基础上,可加上一定的想象和创意。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就可设计以“小河马”或者“小骆驼”等角度来复述。从不同角度去复述故事情节,更容易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新奇感,从而更有助于其更深入走进文本。
二、选择切入原则
从学生的角度入手,以学定教。教学的起点首先要弄清学生的实际,即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基础、年段认知水准、课前的预习程度以及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基本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确定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需要为目标,以教材为依托,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对于理解难度较低的篇目,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而对于理解难度较大,教师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从文本角度入手,深入研究。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水平,以己之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对文本有深入的解读,并且在此基础上有个性化的解读。教师要用两种视角去研究文本,即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宏观视角,就是关注语文课程理念和学段发展目标,进而审视一册教材的特点和单元教学目标,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方向。而微观视角,就是指教师需要沉下心来,调动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用自己的语感和独特的眼光,深入研究文章,这样就可以根据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阅读经验,反观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及阅读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促发师生之间的深层对话。
结语
总之,选择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其方法是多种多样,无论是从文本角度选择,还是从学生角度,追求的都应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只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设计出一个个环环相扣、由易到难、辐射全篇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定能出现。
参考文献
[1]李文忠.教材处理中的“切入”[J].语文教学通讯,2009,(3).
[2]刘华正.解读文本的三维視角[J].语文教学通讯,2009,(11).
[3]李卫东,荣维东.课堂导入语与教学切入点的设计策略[J].语文建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