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强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计算机学科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在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样如此。不管学生是否属于计算机专业,都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全体学生都能认识到计算机学科的重要性,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在该领域获得应有的成长进步,成为很多中职计算机教师在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强化网络资源应用、推动学生互动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任务带来更大动力和瞄准学生专业需求等几个方面,对中职院校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学科进入我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时间。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和信息基础建设的日益完善,使得计算机及依托计算机的各种应用呈现出一种爆炸式增长态势,更新换代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中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与应用型兼备的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难免会与计算机产生交集,而且必然要不断提升自己以适应计算机领域各种软硬件的升级提升。所以,教师的任务除了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赋予学生足够的自我提升能力,如优秀的自学能力和强大的自我提升意识等。只有如此,教学工作才算有效,对学生才算是有意义。
一、强化网络资源应用
提到计算机,就绕不开互联网。互联网的出现开发出了计算机更大潜力,反过来又推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比如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数据信息飞速增多,很多人的正常生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这就需要便携式的互联网应用设备和应用软件,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智能手机。某种程度上,智能手机其实就是一部微型计算机。以上特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应该被应用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因为网络资源中远远不止各种娱乐休闲信息,还有很多教育教学类内容,可以变成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工作的有力补充。
例如,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核心,同时充分利用MOOC中国等在线教育平台,及时向学生输送计算机学科领域新知识,作为教材补充。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专业的计算机学科领域的论坛,如CSDN等,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任何与計算机有关的疑问,都可以在网上求助。这些论坛经常有一些趣味性的计算机知识,指向比较常见的应用层面上的问题,对学生的直接帮助比较大,也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较好地解决教材内容相对学科发展总是显得比较滞后或简单的问题。
二、推动学生互动实践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人和计算机之间是交互关系。有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变成了很多人通过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频繁的人机乃至人人交互。这是当代计算机学科在现实应用层面的重要特征。为了加强学生的体验,也为了提升计算机学科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多组织和鼓励学生进行以互动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另外要注意的是,互动学习实践的背景或模式最好与现实生活有较为紧密的关联,能够被绝大多数学生熟悉和欢迎,以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将强化网络资源应用与推动学生互动实践结合起来,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这些小组在通过网络学习的时候注意搜集整理感兴趣的问题,改造一番之后互相交换、解答。每隔一段时间,统计每个小组有多少道问题“难住”了其他小组,又解决了多少道其他小组给出的问题,对这两类小组给予适当奖励。同时还可以时常组织总结会或交流会,互相辩难、讨教,甚至在计算机教室上机操作。互动实践的对象来自他们生活学习经验,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必然也是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上文已经提到,计算机学科领域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毫不夸张。如果计算机学科教学工作只是拿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就只能亦步亦趋跟随或模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教学是满足不了人才培养需求的。反过来说,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鉴于中职生普遍基础比较差,他们的创新可能质量不高,可能只是某些应用细节上的创新,亦可能是前人已经发明创造过而学生不知道的,但只要有实际意义,是学生充分开动脑筋的成果,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鼓励与肯定。
例如,在学习编程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每一阶段的教学完成后,从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中摘取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考虑是否有更多的编程方法实现同样的效果和功能。学生可以根据对自身能力的判断自行选择是独立解决还是以小组的形式解决,以“锦标赛”的形式进行。即按照先后顺序,对给出切实可行的创新解决方案的个人或小组分别赋分。每个学期对得分最高的个人和小组授予荣誉称号。这样学生就能被激发出创新的信心,愿意不断尝试,直到有一天能在行业领域做出创新性成就。
四、任务带来更大动力
根据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中心,是建构的主体。根据此类理念,教师应认真考虑如何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比较有效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如项目教学法。由教师创设一个比较生动有趣的项目情境,赋予项目一定的能够得到学生认同的意义,让学生能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感受自我的成长和项目的乐趣。
上文提到的“锦标赛”就是任务驱动型教学的一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出需要长期进行,难度比较大的任务。例如本学期的一个长期任务是制作一个简单的如“青蛙过河”般的游戏,在教学时将本学期的编程课程内容根据任务进行灵活组合。因为这个任务是要做一个“游戏”,比较符合中职生的兴趣,学生可以较快进入状态。不过,这一任务仍然是有难度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慢慢完成,所以教师要经常关注学生的任务完成状态,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和督促。
五、瞄准学生专业需求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学科上的学习需求是不同的。部分学生缺少对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从中感受到所学知识对专业发展的意义。如果能够弥补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也能产生更大的实质性帮助。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更需要的可能是软件层面的应用知识。比如怎样利用Excel软件进行快速的数字运算;而网络专业的学生,要对网络理论和实践层面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才能胜任未来工作。这些是教师必须考虑到的。
就以上文提到的会计专业为例。互动实践、创新发展或任务驱动,都应该放在会计专业领域的角度去考虑。比如将“某公司本年度的业务运营遇到问题,要提前放假,所以亟需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盘点工作”作为互动实践的背景,几个学生组成小组模拟公司的财务部,利用各种软件以互相配合、互相监督的方式完成“年终财务盘点”工作。这就将计算机学科知识与其专业需求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要贴合中职生的兴趣特征,满足中职生未来的岗位需求,更要为他们持续成长奠定基础。现在,中国即将进入5G时代,是否能够充分发挥5G技术的作用,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中职生在计算机学科上的能力水平,也充分说明做好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杨晓宇.关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7(36):44.
[2] 李晓燕.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现代农村科技,2017(12):79.
[3] 李守成,徐美卿.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7(23):57.
[4] 王晓玲.基于网络环境下中职学生计算机素养的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