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飞
[摘 要]社会进步与教育改革对普通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打破传统教育局限,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联系实际,普通高中教育朝着现代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受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培养目标有待优化、办学模式存在一定单一性等问题。如何多角度、多方面建设现代化推进指标体系,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是这篇文章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建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7-0082-03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以下简称普高教育)发展迅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发展目标。普高教育需要紧随潮流,推进现代化的进程。普高教育现代化在教育现代化中占据关键地位。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关注“升学”与“就业”,这一举动蕴含着浓厚的功利主义意味,与现代教育理念不符。本文以破解普高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价值选择,构建恰当的普高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从而为普高教育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教育现代化内涵概述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关键的一环。教育现代化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农业阶段,该阶段处于蒸汽时代,欧洲部分国家通过转变与创新教育模式促进了现代教育体系雏形的出现。二是现代工业阶段,该阶段处于电气时代,涉及领域相对广泛,欧洲部分国家与美洲部分国家均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推进策略,其对教育普及及教育进步有积极意义。三是信息社会阶段,这一阶段处于信息时代,美国通过计算机的发明与发展有效推进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并将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均开始探索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及总结与国情相符合的现代教育理念与方式,这样便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前,教育现代化取得了快速传播与良好发展,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必然趋势,是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键性战略目标。
江苏省经济实力相对雄厚,教育水平较高,是贯彻落实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省份。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江苏省能够站在长远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关注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重视现代化发展,以实现“两个率先”为主要目标(要注意的是,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过程,需要满足一定的内在要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包括技术型人才、思维型人才等。江苏省要特别重视教育现代化进程,要在解决教师生活困境与教育工作难题方面投入一定的时间与精力,以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认可度与满意度,形成让社会满意的教育体系,从而为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二、普高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价值选择
简单来说,教育现代化就是将传统教育转变为现代教育,属于教育领域内的转型性创新。綜合考虑高中教育的特征与要求后发现,普高教育现代化发展即对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不足进行优化与改进。
1.相对于工具价值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卡尔表示,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为主要任务,确保其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阶段,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生命观、人生观的关键阶段。普高教育应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推动学生的品质与潜能发展为主要目的。学校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并引导学生确立人生目标。
2.相对于大规模发展的教育质量发展。近年来,普高教育发展迅速,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规模是影响普高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当前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的问题,学校应结合实际转规模发展为质量发展。为了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普通高中应基于学校资源与教育目标进行转型,以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率,彰显学校教育特色,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成长成才。
3.相对于精英教育的大众教育。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普通高中生的认识日益丰富,这就决定了学校教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在这一背景下,普高教育逐渐演变成大众教育。从现实层面来说,普高教育质量是影响学生日后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学校应提升教育适应性,以平等、和谐的互动模式与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与综合能力。坚持大众教育是普高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4.相对于同质发展的多样化发展。普通高中需要建立灵活、多样的教育体系,以向学生提供合适的基础教育,并支持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应设置更为广阔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应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完善学生社团建设,丰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与活动选择,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兴趣;应解决普通高中学生评价体系存在的“评价形式单一,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不完善”的问题,探索基于学生个性特征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普高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建构思路
普高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目标,涉及学校建设的各个维度。需要重点把握以下方面。
1.方向。当前,学校建设正在向特色化与多样化转变。普通高中应把多样化发展纳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中,使其成为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指南。这样,教师才能以学生个性特征为依据制订适合的教育模式,从而能够在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从制度层面建构一个多样、开放、灵活、互通的普通高中教育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当前,大多普通高中都通过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来打破单一的教育形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索不同形式、不同特色的办学形式,深化高中教育课程改革,丰富教育内容;进一步加强与高等学校的合作,建立沟通协调、联合育人机制;将职业教育的优秀模式与理念融入普通教育,深层次优化考试招生体制,建立适应人才多样化发展的评价机制。
2.输入。“硬件—软件”资源供给的现代化即优化和升级教育教学设施。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一学校的整体水平。师资队伍及基础设施是学校赖以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包括现代化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充足的图书资源等。要想建设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就要保证教师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等。学校要更好地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注教育公平。学校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制定符合现实需求的入学制度,以保障教育的顺利施行,提升教育公平性,确保每位学生均可享受教育。
强化课程建设。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关注课程设计和开发,将先进的理念与现代教育完美融合;要落实由校长领导、教师共同参与的课程建设工作,提升学校主体参与现代化建设的能力;要完善课程管理,在明确必修课程安排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其他课程的比例和教学时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引导教师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拉进与学生的距离;要加大宣传特色课堂的力度,通过多样化的特色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生活。
3.过程。坚持“教学—科研—管理”的育人路线。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学现代化的核心是适应学生发展的差异化需求;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依据,提升教学的适应性与吸引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其知识体系的建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影响日益加剧的今天,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学校需要提高重视并多渠道了解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影响,正视其弊端。网络的日益普及,使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途径不再只有课堂教学。针对这一改变,学校应适当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现代化教学工具为科学的课程教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聚焦育人本质,彰显学校文化。办学特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形象。办学特色能够彰显学校自身独特的优势。它反映了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能促使学校产生品牌效应。学校首先要坚持以创新为手段,本着发展的理念,进行办学特色的创建。学校应着力于突破普通高中同质化发展的瓶颈,以真爱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自身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学校增强文化自觉是实施真爱教育的重要前提,推进真爱教育是学校树立高度文化自觉的集中体现。文化自觉与文化地位优势、文化发展规律有密切的关系。学校应引导教师与学生认知文化地位优势,了解与掌握文化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以积极推动教育的多样化、现代化发展。学校要想树立文化自觉,首先要对教育的育人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对普高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普通高中而言,坚持文化自觉与办学特色,不仅能够发展学校的校园文化,还能够对办学理念形成一定的影响。
5.坚持真爱教育思想,孕育育人特色。以真爱教育办学思想引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先,坚持德育为先。通过德育,学校能够直观清晰地展现教育教学理念,使师生对教育教学理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德育目标在学校整体教育目标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整体构建德育内容的依据,它指导着德育工作的全过程,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德育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点,会受到国家文化发展的影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实践型德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笔者所在学校结合实际探索与总结出了新的实践型德育方式,即集实践、体验、引导、升华于一体的德育方式,这一方式具有一定的高效性与适应性。有效使用它能够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实践型德育不同于理论型德育,其强调亲身经历与动手操作,是感受道德生活、深化道德情感的有效渠道。其次,坚持文理并重。文理并重是教师教学应坚持的主要原则,但并不容易得到贯彻。文理并重既强调了文科教育的重要作用,又肯定了理科教育的必然性。学校应积极推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因为科学教育注重智力启发,而人文教育重视情感熏陶、人格塑造,其价值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在精神。学校应重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即培养出的学生应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与丰富的精神世界。最后,崇尚一流。现代化的学校需要有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科研、一流的条件、一流的环境。追求完美是人们推崇的一种境界、一种精神,是学校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应以“真爱为本,追求卓越”为引领,以让每位教师、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发展目标,落实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把握好时代发展脉搏,树立起“真爱教育”的优质教育品牌,努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质量,全力打造办学特色;应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深厚的素养、开阔的视野、優秀的思维品质的新型人才为目标,着力构建以重基础、求发展、顾个性为特征的校本课程体系,努力成为有着浓厚学术追求、学术探索、学术分享氛围的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
教育现代化并不能够一蹴而就,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工作者要立足教育的当下境遇,遵从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则,努力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融合,以循序渐进地推进教育现代化。普通高中应该基于当下的社会需要、现实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绘制属于自己的教育现代化蓝图。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