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摘 要]初中数学的逻辑性、系统性很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对学习数学充满抗拒。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7-0033-02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到:“数学课程应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亲身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思维并进行解释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所以,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的内容,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密切联系数学教学和生活实践,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主要特点
数学是基本的运算工具,生活是工具的服务对象,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重视从课堂向生活的知识延展和认识提高,把问题从生活中来、内容表现生活、作用回归生活的主旨思想突显出来。所以,初中数学教学生活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十分显著。第一,主体性,人是教和学活动的主体,所有活动均立足于自己的生活体验,而并非简单的机械工作,所以要对生活予以尊重并突出主体。第二,开放性,数学教学应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突显出来。第三,实践性,若是初中数学教学不突破课堂的限制,就会变得十分枯燥乏味,和实际生活相脱离,进而毫无意义。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即把初中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据相关课堂教学实践可知,借助生活化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首先,缩短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距离,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开展教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之中,将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其次,对迅速形成初中生的新型思维模式极为有利。众所周知,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数学知识,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要算钱、买家具要量尺寸等,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十分重大,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数学计算有关的生活实际,同时还可以让其更好地形成新型思维模式。
三、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1.挖掘生活资源,突显生活化教学特征
知识从生活实际中来,最终也服务于生活,两者之间息息相关,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数学知识同样如此。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囊括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只有积极思考,不断挖掘、科学整合这些资源,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才能推动整体课堂教学朝着新课标的方向发展,学生才会积极探究数学知识,自主将自身的数学探究能力有效提升,确保课堂的高效性。
以“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时要从生活中查找资料,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五角星和蝴蝶等图片,也可以播放桂林山水的倒影等,让学生认真观察,对这些图形的特征进行总结,再通過小组合作和教师的引导,将轴对称的定义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探究出来,并给予学生指导,让其学会正确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使其在生活中掌握数学知识,体验到对称图形的美,逐渐形成抽象概括能力。
2.情境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学科中诸多知识和现实生活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函数”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此加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正反比例函数的感受。例如,小磊到超市买菜,番茄的价格为1.5元/斤,买的番茄越多则所用的钱越多,单价和所花费的钱成正比例。教师可以假设小磊分别买6斤、7斤、10斤番茄,问学生他分别用了多少钱。很快学生便得出答案,分别为1.5×6=9元,1.5×7=10.5元,1.5×10=15元,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怎样用正比例函数将番茄数量和价格的关系表述出来,让学生把正比例函数列出来后再绘制图像,使其更好地将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理解透。学生通过思考后列出y=1.5x的函数式,教师可以和数学知识相结合对相应的生活情境进行创设,让学生积极展开学习和探究。
3.教学内容生活化,拉近数学和学生的距离
新课程强调要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身边的数学相联系,密切结合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若是教师对生活展开充分挖掘,便可以顺利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课程标准和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加工和整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即在教学时对生活中的资源予以选用,进而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确保其更具现实意义。
以“确定圆的条件”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为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制作一个不完整的圆镜,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将其展示在学生面前,在此过程中,告诉学生自己在制作圆镜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其思考怎样才可以让圆镜变完整,以此将确定圆半径大小和圆心位置的方法顺利引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运用生活化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既可以给予学生帮助,加深其对新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其检验自身理解新知的程度,使其问题解决能力得到训练。和生活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也是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以及问题解决灵活性提高的关键,因此,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借助生活化的问题训练学生。
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引入鸡兔同笼等典型问题,并给予学生帮助,让其学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如A、B两地相距36km,小磊和小明分别从A和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若是小磊先走2小时,之后小明再出发,经过2.5小时后两人相遇。若是小明先出发2小时后小磊再出发,3小时后两人相遇。请问小磊和小明的速度分别为多少?教师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加强学生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把数学模型抽象出来,深刻理解本节知识。
5.充分开展课外探究活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从生活中来,学习数学主要是为了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利用数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使其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以“相似三角形”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完本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各小组测量不同的实物,利用三角形相似的原理,把测量方案设计出来后展开讨论,最终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标注需要的工具和测量数据。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立足于设计的方案进行测量,并把相关数据记录好,利用最后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本次测量活动的工具、方案、原理、结果进行阐述。在此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镜面反射的原理,使用标杆、三角尺、直尺等,学习三角形的相似比。
6.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
为了将生活化教学理念严格落到实处,加深学生对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感受,教师既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又要精心为学生布置作业,把生活化特征突显出来。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内容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教师要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考试和课后作业中,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课堂所学得到巩固复习。
以“勾股定理”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完本课后,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生活化作业:电工师傅正在修路灯,他架好了一架十米的梯子,梯子的顶端正好有8米高的路灯,师傅站上去后,梯子向外滑了2米,此时梯子和路灯相距多少米?选用生活化的课后练习题,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可以给予学生帮助,让其更好地复习数学知识。
总之,数学知识需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可以将数学价值顺利实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顺利实现,需要密切联系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的生活,结合数学中和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有效提升,使其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奥妙,领悟到数学的重要价值,从而对数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实现学以致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6):37.
[2] 黄秀姬.让初中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化本真[J].中学数学,2018(18):67-68.
[3] 董长明.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法应用探究[J].新智慧,2018(16):14.
(責任编辑 黄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