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四轮学科评估分析的广西高校学科建设

2020-09-27 03:00罗惠君
教育观察 2020年17期
关键词:广西学科评估

罗惠君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6)

学科评估是推动学科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经学科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组织开展的针对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的整体水平评估。[1]学科评估产生于21世纪初,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2016年4月,教育部启动第四轮学科评估。

一、我国学科评估的发展进程

学科评估从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第一轮学科评估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起和推动的,评估是为了解决高等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和高校教育管理滞后的问题。2006年展开第二轮学科评估,评估指标进一步强化为反映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指标。[2]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提出,评估目标是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现状,为学生选报学科提供意见,使社会各界了解有关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学科建设状况。2016年启动第四轮学科评估,评估目的中增加了“服务国际”,反映学科评估在树立大学学科评价的中国标准的同时,主动服务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多元目的。[3]在前三轮学科评估的基础上,第四轮学科评估对评估指标进行了更精细的设计:二、三级评估指标有比较大的调整,强调学科分类和学科特色;调整了社会服务贡献指标,将第三轮评估中“学科声誉”一级指标修改为“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新增“社会服务特色与贡献”项;以教师队伍机构和代表性人物代替之前的各类人才数量统计,强化了对教师队伍质量的考核;着重人才培养质量,将在校生导师指导质量列入考评,新增“优秀在校生”和“毕业生质量”评估指标。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不以分数的形式呈现,而是按百分比以分档的方式呈现,淡化名次导向。学科评估建立了我国目前最完备、最精准的学科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为学科分析研究提供了研究报告。[4]

二、广西第四轮学科评估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各省份和各个城市之间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不同地区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差距较大。广西地处我国华南地区,普通高校共计78所,其中,本科学校38所,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13个。学科评估是检验学科建设的试金石,对学科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反映出该学科在全国同类型学科建设中的水平,而且能投射出该学科的总体发展水平。第四轮学科评估以“自愿申请、免费参评”为原则,根据评估结果,全国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其中,高等学校460所,参评学科5112个,评估按照“精准计算、分档呈现”的原则公布,将“学科整体水平得分”位列前70%的学科分9档进行公布。

首先,从各省份学科评估成绩来看,北京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广西在各省份的排名中是第23位,次于同属西部地区的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5]广西高校在本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共有9所高等学校上榜,进入C-档及以上的学科一共有81个,占全国高校学科总数的1.58%,处于全国下游水平,落后于同属于西部地区的云南省。云南省共有10所高校上榜,104个学科进入C-档及以上行列。在上榜学科中,广西高校没有进入A-档及以上的优势学科,而云南大学有两个学科——民族学和生态学为A-档及以上,其中,民族学为优势突出学科,评估结果为A+档。

其次,从各大城市学科评估成绩来看,一共有98个城市(含直辖市)上榜。广西首府南宁市在本轮学科评估中共有49个学科上榜,排名第26位,约占学科总数的0.94%,仅次于厦门。[5]广西另一个上榜城市桂林在本次评估中有34个学科上榜,排名第34位,约占学科总数的0.65%,排名在苏州、贵阳、乌鲁木齐之后。从全国所有参与第四轮学科评估城市的统计数据来看,前三甲是北京、上海和武汉,排名前14的都是省会城市或一线城市,青岛以112门学科上榜,排非省会城市中的第一位。由此可见,长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积淀在高校学科建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广西而言,南宁和桂林也因各自的政治、历史、文化特色优势等因素表现突出,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呈现出集聚于一个城市的特征。

最后,从本自治区自身角度看评估成绩。广西大学是广西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广西大学共有27个学科进入C-档以上。广西大学虽然在广西区内评估上榜学科的数量上名列前茅,但是,广西区内排名靠前属B+档的是广西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广西艺术学院的美术学。广西师范大学属于省部共建综合性大学,评估共有17个学科上榜,其中,6个学科在B-档及以上,人文社科类学科表现突出。广西医科大学上榜的7个学科均为C+档,说明广西医科大学学科发展优势和特色学科研究方向不够明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创新能力(见表1)。综观全区高校学科评估,各高校以自身办学特色发挥出了各自学科优势,如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学上榜,广西艺术学院的美术学、设计学等艺术专业学科排在B档及以上。但与此同时,由评估结果可见,理工科类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四所高校均有开设,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学科同时上榜。从评估总体上看,广西学科专业结构主体偏向人文社科类、医学、艺术学,而工学、理学、农学等所占比例不高。

表1 第四轮学科评估广西高校上榜学科 (单位:个)

三、广西高校学科建设发展路径

大学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其学科发展水平,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和高校建设发展的龙头。从这个基本共识来看,“双一流”建设最终落脚于一流学科建设。[6]第四轮评估以“服务大局,服务高校,服务社会”为目的,评估指标与前三轮评估相比更科学、严谨,社会对第四轮学科评估的评价较高。第四轮评估以“评估”服务“建设”为出发点,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学科建设围绕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基本职能展开,人才培养中包括师资队伍和培养对象。因此,针对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广西区内高校应该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抓紧政策机遇,推动高等教育建设。

(一)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培植一流师资队伍

张应强教授在《“双一流”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学科评估——基于学科评估元评估的思考》一文中谈到:“学科评估引导高校学科建设,引导高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建设重点、创新组织模式、强化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6]第四轮学科评估不直接公布分数及排名,在显示学科建设水平时,引导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将关注点落在突出学科内涵建设、发展学科特色和强化学科优势上。学科建设愈发强调突出特色化,打破同质化弊端。广西高校总体学科水平表现已经处于较落后的位置,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区内高校不应撤并相对薄弱的学科。撤并学科评估排名靠后的学科容易造成未上榜学科处于更边缘化的位置。对于广西高校而言,应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优势学科,弱势学科利用现有基础结合优势学科进一步优化发展。第二,高校应该集中力量打造自身特色学科,使学科具有本土化和多元化特征。如桂林理工大学,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虽排C档,但学科特色非常鲜明,在广西区域内学科优势表现突出。第三,促进学科与经济社会结合,着力改造一批传统学科,培育交叉学科,填补空白学科。

广西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研究生培养数量也逐年增加。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力量,学科发展不可缺少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广西高校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培育引进高端人才,对于专任教师队伍不能片面追求聘任数量的增加,应该注重教师质量,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对本校教师队伍的培养,稳定教师队伍。例如:广西大学作为部省合建高校,应抓住高校对口合作机会,在与同济大学合作过程中培植教师人才队伍;广西师范大学为打造一流师资,应实施四大人才建设工程,制订促进教师成才的激励机制,着重培养青年教师。另外,广西高校应根据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等基本数据建设合理的学科队伍,多渠道招收优秀教师。同时,广西高校应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研究,保持原学科活力,催生新兴学科。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留住建设广西的人才

广西普通本科院校少,研究生、本科生占比低,高等教育发展与其他省份比较相对滞后。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上和海上连接的省区。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需要,广西在旅游、展会、经济贸易等方面都急需高层次人才。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需要石化、海洋、现代农业加工等方面的人才,不少学科在广西区内人才匮乏。要改变广西高等教育落后的状况,必须积极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强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建设,提升本科教育水平,着力实现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7]广西经济增长不可缺少高等专门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领军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学科建设尤其是高校内涵建设是重中之重。教育大计在于育人。进一步加快广西研究生教育发展,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是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8]再者,从第四轮评估中不难看出,“在校生质量”和“毕业生质量”已成为评估指标,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2]我国不少城市相继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广西既要培养人才也要留住人才。从过去广西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高校培养的人才留在广西的比例偏低。广西高校应逐步建立健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联络回访平台,构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反馈体系,对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进行跟踪记录,对用人单位用人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提升校友和用人单位对高校的学科认同感。

(三)强化科研服务意识,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学科建设应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一批能解决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学科建设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相关院校的优势条件,实现资源共享。[9]随着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科评估愈发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广西高校研究生教育运行活力不足,自主办学的调节空间不够,没有建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调节机制,学科发展与经济社会的结合不够密切。高校在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方面,致力于产教融合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将有助于学科社会贡献率的提升和学科影响力的增长。学科建设切实需要转化为地区生产力,服务社会大众,但地方企业需求与高校科研资源缺乏对接。科研成果不应被束缚在高校中,通过实践解决实际运用中的问题,更能发挥其效益。广西高校应该与地方企业对接,加强产学研之间的转化,如进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创业活动,邀请企业代表到校开展实际企业经营问题讨论,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等。政府要牵头让企业与高校进行对话,高校给企业提供技术或相关方面的指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行业实践经验,从而建设一流学科。因此,突破学科建设的制度瓶颈,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力度,不仅是学科评估的需要,也是加快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整体提升广西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美丽广西”的需要。

(四)建设高等教育集聚区,聚焦学科集群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具有城市集群特征,广西区内高等教育集中于南宁和桂林这两个城市。学科建设是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多元主体包括政府部门、高校及其二级学院、教师和学生。学科建设成效与地方政府重视高等教育程度成正比。广西应逐步形成南宁、桂林双教育园区格局。2016年,广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建设南宁、桂林两个高等教育集聚区,实施‘双一流’工程,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城市,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广西艺术学院副校长陈应鑫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广西艺术学院正依托‘中国—东盟舞蹈教育论坛’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科教师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科国内外学术交流层次,加强学科团队与国外高水平院校互动,增强学术影响力。”[10]南宁教育园区建设和南宁的城市交通轨道建设日益完善,使高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度提升。同时,桂林市政府为高等教育集聚区发展编制《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规范高校集聚区建设。高校布局集聚,从宏观方面能形成教学资源集中、设施配套齐全、教育与地方经济产业融合的新态势,从微观方面能优化高校内部治理、整合人力资源、聚焦学科建设、助力科研创新等。

广东、江苏等省份在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发展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较好的发展成果。广西也应增强地方产业与学科集群互动,使知识服务经济发展,学科发展促进知识资源的合理分配及有效利用,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等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学科特点各异,高校应围绕某一行业进行学科交叉合作,构建学科群。学科集群是为产业集群服务的具有不同性质但具有学科关联和交叉的科研单位或高校优势学科组成的学科组织网络。[11]广西应寻找与行业企业的利益契合点,创建学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沟通平台。高校同质化学科可组建为跨高校学科联盟。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可以该学科排名靠前的桂林理工大学为核心,联合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成立学科联盟。广西高校应增进校际合作,整合学科人才与资源,在交流中碰撞出学科发展思路,再结合本校办学资源特色,切实推进区域范围内学科发展。

四、结语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深入分析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高校学科建设。学科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根基。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变化为学科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

本文基于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数据,对广西区内入选学科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广西优势学科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处于落后地位,优势学科数量和入选学科总量均表现不足,学科的整体水平需要加以重视。第二,广西学科分布不均,缺少强大的支撑。学科总体上理学、工学偏弱。广西大学学科多但不强,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艺术学院优势相对突出。第三,广西学科协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广西高校的学科在与地方产业联合发展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四,广西高校应鼓励交叉学科研究,培养复合型人才。

2019年5月9日,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专家们对原有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在十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改革创新的意见。[12]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20年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将进一步扩大硕士研究生和专升本规模,重点面向中西部地区和华北地区倾斜。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高等学校以学科为载体,可以为社会建设输送高层次人才,学科的科研成果转化更是推动社会生产的动力。当前,广西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变革、科技引领的关键时期,大学和学科应抓住机遇,走出“象牙塔”,以更好地实现服务社会的价值。

猜你喜欢
广西学科评估
广西贵港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评估依据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