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缺失与回归:社会交换视角下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困境及其纾解对策

2020-09-27 08:39黎平辉陈文俊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报酬幼教幼儿教师

黎平辉,陈文俊

(1.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18;2.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振新幼儿园,贵州贵阳 550018)

社会交换理论是二十世纪兴起于欧美地区的社会学流派之一,曾在西方社会产生过巨大影响。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交换是“人们期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并且一般来说确实也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回报所激励的自愿行动。”[1]146现代社会中的任何活动都带有交换性质,无论是微观的社会个体,还是宏观的社会组织或体系,开展活动的动机都可以用成本投入——报酬回报来解释,获取报酬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共同属性。社会交换理论以“经济交易作类比,将人类的社会互动视为一种包括有形和无形资源的交换过程。”[2]具体而言,社会交换即个体或组织在一定的期望的引导下,以公平分配为交换原则,用一定的成本付出,换取来自交换对象的相应报酬。如果所获取的报酬与期望一致或超出预期,个体或组织就会得到满足,反之,就会产生消极(迁怒)情绪,降低成本付出直至变更交换对象。

一、幼儿教师职业活动中的社会交换对象与内容

因为人的复杂性,决定了培养人的教育工作不可能用经济学理论做简单分析,如教师的劳动价值就不能像工厂上班的工人那样,可以精确计算其成本付出与劳动结果的关系。事实上,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相关付出无法用物质报酬核算,换句话说,教师从事育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钱。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工作是一门职业,对教师而言,从事这门职业必然带有功利目的,即用个人的专业知识、技能等换取个人乃至家人生存与发展的所需物质与精神资料。因此,从教师层面看,教育活动存在交换行为,但不是纯粹的经济交换,而是较为复杂的社会交换。

(一)幼儿教师职业活动中的社会交换对象

社会交换需要有两个以上的参与对象才能进行,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付出了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等组成的专业服务,其交换对象涉及了幼儿、家长、政府、幼儿园等。

首先,参与教师社会交换的是幼儿。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是教师专业服务的直接承受者和受益者,幼儿通过得到教师的专业指导与培育,实现了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参与教师社会交换的是家长。作为幼儿的法定监护人,家长既有保障幼儿接受教育的义务,同时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受益人。再次,参与教师社会交换的是政府和私立幼儿园。政府是国家的代理人,国家有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幼儿教育的义务,而接受幼儿教育的幼儿,能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及社会进步等作出贡献。除政府外,以营利为目的的私立幼儿园,通过与幼儿教师的社会交换获来实现与家长的社会交换,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

(二)幼儿教师职业活动中的社会交换内容

社会交换的实质就是个体或组织间用成本获取报酬的过程。成本即代价,“一是进行某行动同时失去的机会和报酬……二是指进行某行动过程中蒙受的痛苦,受到的惩罚等。”[3]175而报酬“指能够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对象。它可以是物质的,如金钱;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声誉、赞扬。”[3]175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社会交换成本即专业服务,而期望的报酬则包括物质报酬(主要为工资福利)和非物质报酬(主要为他人的认可肯定,外在的尊敬赞扬以及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情绪体验等)。

首先,教师用专业服务换取一定的物质报酬(工资福利),是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社会交换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说,教师社会交换的直接对象是幼儿,所期望的物质报酬应该由幼儿提供,但实际上,因为幼儿不具备相应能力,相关报酬只能由政府、家长支出。在实际操作中,在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工作的教师,获取物质报酬的路径有所不同。公办幼儿园由政府主办,幼儿教育所需经费主要来自政府,其中就包含了对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等物质报酬。当然,因为目前学前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国家整体教育经费还不够充足,无法提供免费教育,这就意味着家长也必须支付一些学费,以承担部分开支。私立幼儿园由社会个体或民间组织举办,以营利为目标,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家长所交学费,其中包含了换取幼儿教师专业服务的工资福利。近年来,由于国家推行普惠性幼儿园政策,一些私立幼儿园得到了政府的经费支持,但相当多的私立幼儿园的经费必须靠幼儿学费来支撑。

其次,教师用专业服务换取必要的非物质报酬(精神收获),是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社会交换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非物质报酬包含了几种形态,一是来自国家、社会、家长的认可与肯定,即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服务持肯定、赞扬的态度,给予幼儿教师一定的社会地位;二是来自师幼互动过程中的积极情绪体验,即愉悦和快乐,即幼儿特有的天真、活泼、可爱给教师带来的快乐感受;三是来自幼儿健康成长赋予教师的成就感,对于热爱幼教工作,富有爱心的教师而言,这种成就感更强烈(见图1)。

图1 幼儿教师职业活动中的社会交换示意图

二、公平缺失:幼儿教师职业活动中的社会交换回报分析

社会交换理论代表霍曼斯认为,“人们在交换中,要对成本和报酬、投资和利润的具体分配比例作出判断,总是希望得到的利润与付出的投资成正比……这就是所谓的‘公平分配原则’”[3]178。在社会交换过程中,公平是保证交换双方顺利完成预期目的的重要手段,也是维系个体或组织持续开展社会交换的重要动力来源。由于来自于历史与现实的一些客观原因,当前我国幼儿教师在社会交换中受到的不公平对待非常明显。

(一)政府(幼儿园)给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低于同类工作标准

“公平分配这一原则的实现是借助于社会交换的参与者的主观判断得以实现的。”[3]178在现实生活中,参与者的主观判断依据有两方面:经验性标准和比较性标准。前者将当前的交换与个人先前的类似行动做对比,后者把个人所得与自己类似的他人所得进行比较。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普遍偏低,这种结论不仅是教师绝对收入的客观反映,更是与相关类似行业对比后的巨大反差体现。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实际,这种反差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幼儿教师工资福利整体比中小学、大学老师的低,据相关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工资是小学教师的1/3-1/2。;二是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福利普遍比公办幼儿园老师的低;三是公办幼儿园中没有编制的老师工资福利比有编制的老师低。“目前非在编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状况不容乐观,甚至低于各省市的最低工资水平”[4],这种同行业不同待遇,同工作不同酬劳的现状,很容易让幼儿教师在与他人进行比较时,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

(二)家长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尊重不及其他学段教师

在社会交换理论看来,个体通过成本付出获得物质报酬以外的、来自交换对象的肯定赞扬等精神性的回馈,也是维持社会交换行为的重要动力。作为知识分子的幼儿教师,对于外界的工作认可非常在意,很在乎来自于家长等社会层面对个人专业工作的尊重与承认。由于受传统教育观与教师观的影响,人们认为教育就是传授系统学科知识的活动,凡是不以学科知识传授为内容的活动,均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与之相呼应,只有拥有系统知识,从事知识教授的人才是真正的教师,其他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人都不够资格为教师。

“尽管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量、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所要掌握的教育技能与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相比并不逊色,但受传统文化对幼儿教师定位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不高仍是不争的事实。”[5]今天,不少家长依然把幼儿教育活动视为简单的照看儿童行为,而把指导幼儿游戏、开展各种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师看作为保姆的特殊类型,对幼儿教师的工作重要性及其意义普遍缺乏专业层面的考量,在与幼儿教师的日常交往中流露出对其工作的轻视,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活动随意质疑与干预。家长的行为让教师得不到那种专业工作者本应有的神圣感和自豪感,也会让教师产生辛勤付出没有获得相应回报的不平衡心理。

(三)师幼互动中疲于应付带给教师的过程快乐少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报酬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一个人选择教师的职业,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谋生的职业,同时还为了得到与年轻人在一起的内在报酬,以及这种服务带来的满足。”[3]178对于不少幼儿教师而言,参与幼儿教育活动中的社会交换,与幼儿互动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身心愉悦也是重要的精神报酬之一。正如一些幼儿教师所说,幼儿未受社会污染的童心让教师保持了年轻的心态,而幼儿的天真、活泼、可爱也常常带给教师放松与惬意。但师幼互动带给教师快乐是需要前提的,即师幼互动中教师的行动能得到幼儿积极的回应,教师在组织与管理师幼互动过程中所付出的精力尚在教师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事实上,因为幼儿处于人的身心发展初级阶段,要让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以符合外界期望,客观上有一定的难度。而对教师发出的互动信息,幼儿也不可能每次都会及时回应与配合,所以,在开展师幼互动时,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组织与协调,幼儿越多,所消耗的精力越大。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正朝向普及化方向发展,2017年我国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已达79.6%。近年来,入园率越来越高,但幼儿园数量的增长却没有跟上入园率的增长步伐。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指出,按照“两教一保”的标准,今天我国至少缺教师71万,缺保育员76万。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大多数幼儿园的班级人数,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师幼比例,生师比平均达到了22:1。加上私立幼儿园以营利为目的,为了降低办园成本,更是无节制地人为扩大班级规模。以上情况使不少幼儿教师在进行师幼互动时高度紧张、疲于应付,根本体会不到师幼互动中所带来的身心愉悦。

(四)幼儿成长的模糊性带给教师的工作成就感低

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成就感来自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个人努力后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对教师而言,在教育活动中的成就感,主要源于教师的劳动付出在学生身上产生的直接变化,如学生掌握的知识增加、能力增多增强等。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社会交换中付出的专业服务,直接为幼儿所接受,并最终换来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体说来,即幼儿教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情感投入,促进了幼儿包括社会、认知、健康、语言等在内的各个领域的进步。但是,相对于中小学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提升,幼儿身心发展的进步显得模糊与难以计量,这一特性往往给幼儿教师造成一种假象:教师的劳动付出没有换来应有的实际效果,从而使很多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工作无用”的失落感。尤其在现实生活中,尚有部分幼儿教师不是专业出身,对幼教职业的认同本来就低,缺乏那种发自内心的对幼儿的关注与热爱,所以很难觉察幼儿成长中的细微进步,自然更加难以感受到因为幼儿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也就无法获得另一种精神报酬。

三、怠教离职:社会交换公平缺失带来的幼儿教师职业困境

“互惠原则指人们对一种特定的交换关系将带来的报酬有所期待,这种期待被公平交换关系(即公正原则)所制约……越是违反交换关系中的互惠义务,不能实现公平规范,被剥夺者就越会倾向于消极地制裁违背规范的人。”[6]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社会交换带来的公平感缺失会导致教师故意敷衍了事,用工作上的消极行为来表达其对相关交换者的愤懑与不满。这种消极行为影响很大,造成教师工作积极性受挫,认真、负责程度下降,工作效果变差。同时,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总是希望得到的利润与付出的投资成正比,任何一方都不会自愿地、长久地进行赔本的交换……”[3]178如果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社会交换的不公平状态长期得不到改变,会导致教师对幼教职业的否定,为了重新选择交换对象而离职。

(一)怠教:幼儿教师降低交换成本

对于那些因为各种因素(不包括热爱幼教职业因素)而坚守幼教工作岗位的教师,或者由于个人学历层次不够高,或者能力素质等不够出色,对职业选择上没有太多自由,在社会交换中,即使被不公平对待,也没办法主动更改交换对象。从表面看,这类教师似乎只能无奈接受不公平交换的事实,但实际上,交换主体都有追求公平交换的期望,虽然不能提高获得的报酬,但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即降低个体的成本付出来实现社会交换的公平。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教师因为受到不公平对待,会弱化对幼教工作的责任心,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敷衍了事,对幼儿的需求不上心,在师幼互动中缺乏应有的耐心与热情。这种状况一方面降低了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并大大增加了诸如虐待儿童等教师失范行为的产生几率,“付出与收入的不匹配不仅使幼师的岗位失去吸引力,也使一些幼师心理失衡,极易产生‘踢猫效应’,即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会沿着社会关系链条向弱于自己或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传递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人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7]另一方面,幼儿教师群体工作的消极状态,严重妨碍了幼教师资队伍的专业成长,成了制约当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原因。

(二)离职:幼儿教师另选社会交换对象

至于那些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教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参与社会交换的公平缺失所带来的后果更加严重。一方面,优秀教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更认真负责,更愿意为工作投入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在社会交换中成本付出相对更多,对交换对象反馈的报酬期望自然也更高,在成本付出——报酬获取不对称中感受到的不公平也更强烈。另一方面,优秀教师因为个人整体素质较好,综合能力较强,对职业的选择余地多,除了从事幼教工作,还可进公司、企业或者考取其他事业单位编制。综上所述,优秀教师很容易产生辞职行为,从而给幼儿教师队伍带来巨大损失,自然也影响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四、公平回归:社会交换视角下纾解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困境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人民对美好社会追求的应有之义。“人们之间的所有接触依赖于给予和回报等值这一模式。”[8]35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需要幼儿教师积极投身幼教事业,教师的工作状态非常关键,而只有让教师在参与社会交换过程中获得应有的公平感,才能保证教师积极的工作付出与投入。

(一)提高工资福利,合理控制工作强度

工资福利是教师在社会交换中,用专业服务获取的个体乃至家庭成员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是保证教师持续提供专业服务的重要前提。当前幼教行业的整体工资福利提升的空间很大,最少需要达到教师行业的整体平均水平。同时,要对幼儿教师的工作强度适当控制,即在横向对比上,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强度大体持平,在纵向对比上,要与教师长期以来个人所能承受的工作强度相匹配。幼儿园要“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讲求实效,在充分考虑教师的职责范畴、能力和符合劳动法的前提下,对教师性格、能力、学识、兴趣、专长等进行具体分析,巧妙搭配,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为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9]

(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幼儿教育观,转变家长态度

应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渠道,举办各种形式的幼教专栏,向人们传递科学合理的儿童观与幼儿教育观,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即儿童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奠基期,幼儿期的教育目的是为个体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幼儿教育的任务是养成幼儿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并为系统知识学习做好准备。“幼儿教育注重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也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进行启蒙教育并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10]游戏不是简单的娱乐,更不是为了消磨时光而开展的无价值活动,而是最重要的幼儿教育手段与途径。另外,积极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利用社区资源,为民众开展有关幼儿教育的专题活动,让人们认知到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与不可替代性,树立尊师重教的正确理念。

(三)控制班级规模,合理进行班级布局

国家应有针对性地出台或修订相关政策法规,对幼儿园班级规模作出明确规定,以此控制私立幼儿园为了更多营利而无节制地扩大班级幼儿人数。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私立幼儿园办学的过程监督,对违章行为要进行严惩,以保证政策的真正落实与执行。另外,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改革力度,探索更适合师幼互动的班级活动开展模式,增强教育活动中师幼的快乐体验。最后,针对当前幼儿教师队伍中尚存在专业性不强、专业素质与能力不够的教师这一现状,国家应继续推行相关职后培训计划,通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对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降低其在师幼互动中的被动性及其焦虑感、无助感,提升其积极的情绪体验。

(四)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以爱儿童作为遴选标准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体验到的满足既取决于他们从中获得的实际利益,也取决于交往给他们带来的期望”,[1]210只有内心怀有对职业的真正接纳与认同,才能在工作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对幼儿教师而言,幼儿教育是培养幼儿基础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事业,是否对幼儿充满自发的喜爱之情,决定了其对所从事职业的内心认同程度。“幼儿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教师比其他学段的教师,更要具有爱心、细心和耐心。”[11]在现实生活中,只有那些职业认同高、热爱儿童的幼儿教师,才会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敏锐地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才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一些人之所以选择幼教职业,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幼儿,而是基于其他因素的选择。针对这类教师,必须加强相关职业认同教育。同时,从长远来看,要保证从教者对幼教职业的认同,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把关,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要改革专业招生模式,在统一的国家考试外,对于文化成绩上线的考生应增加相应的幼儿态度心理测试,对不喜欢幼儿者,不予录取。而在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幼儿园招聘教师时,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测试,需要针对应聘者的幼儿接纳情况进行专门考量,以防止不符合条件者进入幼教师资行列。

当然,按照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要让个体在不公平的前提下仍然坚持交换,前提要么是通过强制手段或权力的不对等,要么是让个体不计报酬、心甘情愿付出。在当前以及相当一段时间内,要提高幼儿教师的各种报酬,估计有不少困难,因此,在积极消除不公平的同时,有必要通过一些方式让幼儿教师接受不公平的现实,这些方式肯定不包括强制措施,而只能是通过适当的思想宣传教育,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奉献精神。

猜你喜欢
报酬幼教幼儿教师
职场不公平,所有人都变懒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CPE中国幼教展365云展会启动,足不出户采购幼教新品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医生的最佳报酬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