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君 张曙萱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产妇常见的一种妊娠期并发症,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血压水平随之异常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头晕、恶心、蛋白尿、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含量降低等,多数产妇在产后血压水平会恢复正常[1-2],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发生出血的风险较大,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产妇及婴儿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该病易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3-4]。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产妇除了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外,还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以降低对母婴的风险,改善妊娠结局,近年来临床护理工作人员一直在探讨有效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产妇护理措施。为进一步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研究。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7年2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8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产妇,所有产妇均符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标准,并合并产后出血。排除合并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产妇。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8.6±1.4)岁,孕周为34~41周,平均(36.7±1.6)周,初产妇29例,经产妇1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7.9±1.1)岁,孕周为35~42周,平均(37.1±1.4)周,初产妇31例,经产妇11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即入院后给予健康宣教,介绍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严密监测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产妇的止血及用药工作。观察组产妇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如下综合护理干预:
1.2.1 系统健康教育 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制定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产后出血发生风险、母婴危害、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等[5]。印制健康教育手册,免费发放给产妇,每周组织一次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防治专题教育,播放相关宣教视频,与产妇进行互动交流,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以提高产妇对疾病及防治的认知水平,进而提高治疗配合度。
1.2.2 心理护理 产后出血量大会增加产妇紧张、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不良心理情绪会产生生理应激反应,进而增加出血量,因此需对产妇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对每位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评估,积极安慰产妇情绪,加强与其交流沟通,对其心理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鼓励产妇诉说心中的苦闷,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6-7]。同时,指导患者如何放松心情,通过聊天、看视频、看书等方式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以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2.3 出血评估 在定时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同时,还要重点观察并记录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膀胱充盈情况以及出血速度,同时观察出血的性状及颜色,提示详细询问每位产妇有无头晕、头痛或全身不适感,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预防子痫、电解质失衡发生。
1.2.4 止血护理 协助产妇保持平卧位,双脚稍垫高,加强对产妇宫缩强度的监测,若宫缩乏力应遵医嘱给予使用药物,以提高宫缩强度,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对产妇的观察,防止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产妇进行下腹按摩,以刺激子宫收缩,促进积血排出,协助新生儿吮吸乳头,以促进分泌催产素,增加宫缩强度,提高止血效果[8]。加强对产妇的会阴部护理,及时清理其阴道流出的血液,同时观察产妇有无再出血发生,若发生再出血,则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其进行处理。
1.2.5 饮食护理 产妇由于产后出血因此身体较弱,营养状况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及正常哺乳,因此应为产妇制定科学的饮食护理计划。嘱产妇进食米汤、稀粥等少量流质食物,以促进其胃肠蠕动和乳汁分泌,多进食富含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9],同时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每日营养摄入充足,嘱产妇不要食用牛奶、豆制品等易胀气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及含有高盐、高热量的食物。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干预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同时记录两组产妇的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活动性出血停止时间。对两组产妇随访,记录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等妊娠结局。
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观察组产妇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活动性出血停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目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发生在妊娠期20周后,随着病情的发展,容易发展为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已成为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的重要产科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易发生产后出血,这是由于妊娠期高血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因血窦闭合时间长、血管压力高、子宫肌肉松弛,导致子宫发生纤维水肿,进而引发产后出血,产妇宫缩乏力以及胎盘处置不当也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此外产妇伴有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这也是导致宫缩,引发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10-1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的风险较大,产妇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可威胁母婴生命安全。临床处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主要以积极的止血,防止相关并发症为主,在治疗干预过程中辅以有效的护理尤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干预后产妇的出血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活动性出血停止时间明显缩短,且改善了母婴结局,这与勾翠英[13]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治疗,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出血评估和止血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控制出血,减少出血量[14]。此外,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母婴的安全,产妇围产期血压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进而能够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子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对于改善母婴结局具有现实意义。
表1 两组产妇干预后血压水平比较(mmHg, x- ±s)
表2 两组产妇出血观察指标比较( x- ±s)
表3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例(%)]
护理人员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重点观察并评估患者出血情况,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止血工作。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通过健康知识宣教使产妇及其家属能够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以便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出血的不利因素[15-16]。同时,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干预也尤为重要,对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改善营养状态,以促进产妇恢复,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