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昱
摘 要:在中小学课程中,美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通过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设计,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于此,本文从教学意义、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6C-0077-02
在以往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大多数只是将绘画技巧授予学生,没有给予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绘画作品缺乏个人特色,而且大多数是临摹而来,并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中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发展时期,如果艺术教育能够从小抓起,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意义
(一)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中小学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要求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授时,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不仅是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艺术教育中,美术是其中重要的一门学科,而艺术的来源便是创造,创造使艺术作品更加具有活力。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艺术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艺术,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自身的眼见,丰富知识视野。
(三)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其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普遍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有效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产生更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能够在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中,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原则
在以往的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数是教师主导课堂,学生由于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学习的兴趣并不高,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并不佳。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围绕这一教学目标,遵循教学原则,开展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教学原则。
(一)自由化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遵循自由化原则并不是放任学生不管,任其发展,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以此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多元化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中小学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很难积极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对此,在开展中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应当遵循多元化的教学原则,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个性化
由于学生的生活經验、认知能力等各不相同,所以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性化特征。针对这一特征,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遵循个性化的教学原则,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情况、学习需求、学习能力等,优化教学设计,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策略
(一)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所以,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前提条件。对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美术创作,提升创造力。
比如,在教学绘画时,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户外写生,让学生能够在户外写生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身临其境中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绘画创作;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学校一日游”的活动,让学生观察学校的景物,并对其进行创作,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也能够在富有趣味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提升创造力。
(二) 联系生活实际
艺术来源于生活。由于中小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所以学生之间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都不相同。在开展教学时,中小学美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能力,优化教学设计,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的美,感受到艺术作品的含义,从而激发美术创作的欲望,实现教学目的。比如,教师在教学完基础的绘画知识后,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实际生活中的美术素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直观地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深层次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不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针对性指导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期性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科学积极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和艺术欣赏能力,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真正地感受艺术之美,从而进行艺术创作。
比如,在教学结构和色彩时,教师结合生活实际中的景点或者事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得以有效发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也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加强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此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凤云.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
[2]马小虎.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8,(16).
[3]蒋延兰.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个人创造力培养措施分析[J].亚太教育,2016,(6).
[4]杨志美.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
[5]李东俐.中小学美术教育创造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