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慧
【摘 要】傣族舞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瑰宝,傣族地区的孔雀舞历史悠久,受众面广,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孔雀象征着吉祥与幸福,傣族人民通过跳孔雀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生命的歌颂和对自然的崇拜。孔雀舞背后蕴含着傣族人民的精神追求、文化信仰,同时它也是凝聚傣族人民的精神纽带。2006年,傣族孔雀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其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云南瑞丽市四位孔雀舞传承人的采访,并结合文献资料,对瑞丽市民间传统孔雀舞的传承现状有了基本的认知。
【关键词】非遗;瑞丽;傣族孔雀舞;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7-0125(2020)24-0156-02
一、傣族历史沿革
傣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以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傣族主要聚居地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多沿河流分布,傣族人民依托水资源带来的便利,发展农业,提高经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越是沿河流域,经济发展越好,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笔者调研的云南瑞丽市沿河设有三个经济开发区,而傣族孔雀舞同样也是依托江河流域发展。
傣族历史悠久,《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可千馀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而蜀贾奸出物者或至焉,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 “滇越”,古代指昆明以西的地方,从地理位置可以确定为今天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先民喜爱用金、银来饰齿,还被称为“金齿”“银齿”“漆齿”“白衣”“茫蛮”“摆夷”等。但这些都是他称,傣族先民自称为“傣那”“傣雅”“傣绷”“傣泐”等。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
傣族人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又称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区的传播是广泛而深入的。小乘佛教是经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传入我国傣族地区的。小乘佛教的教义宣扬的是因果报应,宣扬人在世要积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自我解脱。
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区的传播具有全民性,傣族每一个寨子都有一个奘房,奘房里面有大佛。每个傣族男子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来积善修身,成年之后才会有社会地位。当僧侣期间不进行皈戒,可以不忌荤腥,还可以随时还俗。入寺为僧后主要是在寺庙里学习傣文和佛经。傣族人民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性格善良淳朴、热爱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佛教活动和传统节庆中,傣族人们都要翩翩起舞,舞蹈多与宗教和民俗有关。傣族常见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在这些节日中,人们常会跳起孔雀舞、马鹿舞、白象舞、花环舞、大鹏鸟舞、象脚鼓舞、鱼舞等。
二、云南瑞丽市民间传统孔雀舞传承现状
云南瑞丽市被称为“孔雀舞之乡”。如今,瑞丽市各乡镇都分布着孔雀舞的传承点,跳孔雀舞已是瑞丽傣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在重大节日里还是在民俗活动中,都能看见人们欢快地跳着孔雀舞。
瑞丽市的傣族孔雀舞沿袭的是徒手单人孔雀舞和架子孔雀舞。这两种孔雀舞表演的形式不同,但是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追求。据笔者实地考察,瑞丽市有四位傣族孔雀舞的传承人,旺腊、约相广拉是国家级传承人,传承的是徒手单人孔雀舞;喊思、尚峁相是省级传承人,传承的是架子孔雀舞。
(一)徒手单人孔雀舞
徒手单人孔雀舞,民间称之为“孔雀软跳”,即在跳孔雀舞时不带架子和面具。在过去,徒手单人孔雀舞只能由男子进行表演,现今男女都可以学习表演。徒手单人孔雀舞有固定的表演程式,主要是模仿孔雀飞出森林、探视、漫步、寻水、嬉水、喝水、捕鱼、抖翅、晒吃、飞翔等生活习性。旺腊(傣族)与约相广拉(傣族)两位国家级传承人都师承傣族孔雀舞大师毛相,在表演上也大多沿袭了毛相老师的舞蹈结构内容和跳法。两位传承人经过多年对孔雀舞的钻研、积淀、打磨,又形成了各自的表演风格,两位的孔雀舞表演都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审美性。
约相广拉,国家级傣族孔雀舞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开始将孔雀舞带进本村小学,将孔雀舞引入校园,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学习孔雀舞,传承傣族舞蹈文化。政府拨款修建了传承基地,约相在寒、暑假开办孔雀舞培训班,每一期的学员达到五六十人,现在已开办了19期,共培训学生1600人。
旺腊,国家级傣族孔雀舞代表性传承人,1974年开始授课传习傣族舞蹈,主要对象是傣族舞蹈爱好者。他正式进行孔雀舞传承是2006年傣族孔雀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教学对象也逐渐增多。学生包括瑞丽、盈江、保山、芒市的中小学生以及村寨百姓,还有一些台湾学生和诸多艺术院校的师生。旺腊老师还远赴东南亚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瑞丽市勐卯镇广拉村建立了旺腊小孔雀舞传承基地,此基地是由政府拨款。旺腊老师在该基地开办了34期傣族孔雀舞培训班,培养学生千余人。
(二)架子孔雀舞
架子孔雀舞,民间艺人称它为“孔雀硬跳”,指携带孔雀架子和面具进行表演,属于表演性舞蹈。架子孔雀舞以庞大的“孔雀”架子作为标志,舞者挥舞五彩斑斓的孔雀架子,并配与灵动的眼神、灵巧的步伐,给观众带来美妙的视觉享受。
喊思,省级傣族孔雀舞代表性传承人,她自幼喜爱孔雀舞,少年时期在寨子里和缅甸的师傅学习架子孔雀舞、喜鹊舞。除学习孔雀舞外,喊思还从事着傣族民间舞的搜集、整理和表演工作,她不断探索、完善孔雀舞表现形式。喊思的传承工作是从2012年开始的,她在瑞丽市开办“金孔雀培训班”,教授架子孔雀舞,学员不论年龄、身份,只要想学孔雀舞,她都会悉心教授。
尚峁相,省级傣族孔雀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和父亲学习孔雀舞,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在当地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架子孔雀舞艺人。他在村寨中长期招收学生,教授孔雀舞,定期在中小学、佛学院教授架子孔雀舞。
三、结语
“非遗”舞蹈是各地区、各民族流传下来的精华,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体现了各民族人民的审美,展示了民族个性,也是人们了解各民族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保护文化多样性,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非遗”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弥足珍贵的。笔者调研瑞丽市的傣族传统孔雀舞,发现其在当地民间艺人们的精心呵护下,得到了较好保护、传承和传播。傣族孔雀舞在当地民间重新焕发生机,并活跃在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中,这为“非遗”舞蹈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金吾.傣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2]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3]傣族简史编写组.傣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
[4]杨民康.南传佛教语境下的孔雀舞展演及其族群文化认同[J].黄河之声,2016(02).
[5]苏天祥.浅谈小乘佛教对傣族舞蹈的影响[J].民族艺术研究,1991(03).
[6]石剑峰,石裕祖.翱翔在“南方丝绸之路”的傣族孔雀舞——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傣族孔雀舞个案调研[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8.
[7]张莎莎.傣族孔雀舞的传承与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8]陈姗姗.瑞丽傣族孔雀舞历史形态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