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杰
【摘 要】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众多。钢琴奏鸣曲贯穿于贝多芬一生的创作中,贝多芬创作的23首钢琴奏鸣曲不但勾画出了他在艺术演变中的不同形象,同时又描绘了他的生活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传的意义。《f小调钢琴奏鸣曲》属于贝多芬中期的作品,是贝多芬伟大的成果之一。本文将通过查证作曲家以及该作品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对《f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进而感受贝多芬独特的音乐创作魅力。
【关键词】贝多芬;f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4-0082-02
贝多芬的音乐融合了前辈音乐大师们的优秀成果,集亨德尔、巴赫、莫扎特音乐之大成,站在新的高度,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贝多芬创作的音乐作品是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最重要的是贝多芬对19世纪欧洲音乐的发展及其特征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力。他创作的《f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一部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优秀作品,斗争的热情如浪潮般扑面而来,故又称《“热情”奏鸣曲》。这一别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该作品的实质,一直沿用至今。
一、贝多芬生平及其音乐的创作特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的波恩,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由于其祖父与父亲都为宫廷乐队服务,所以贝多芬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另外,贝多芬深受他的出生地德国波恩当时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影响。贝多芬一生的音乐创作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波恩部分(贝多芬的青少年时期)、维也纳部分(贝多芬创作的第二时期)、创作成熟部分以及晚年部分。贝多芬的音乐大力传承和发展了古典主义,并开始向浪漫主义发展。他的音乐深受当时革命和文化思潮的影响,具有深刻的革命意义和更加丰富的内涵,追求“自由”和“平等”。贝多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他通过刻画一个典型的人物来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传递给观众,他的音乐通常具备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故事走向。贝多芬一生创作的作品数量众多,体裁广泛。对于钢琴学习和发展贡献以及影响最大的就是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集》。
二、《f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f小调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此时的贝多芬生活在人生的阴影中,这个时期的作品已经展示出贝多芬獨特的个性,摆脱了纯古典式的影响,表现出了典型的英雄形象,展现出强烈的斗志以及不向命运低头的无畏气度。他通过对大自然的赞叹,表现出他的乐观精神。这个时候的贝多芬深受耳疾的折磨,只能通过纸笔和别人交流。虽然如此,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这个时期的作品也奠定了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f小调钢琴奏鸣曲》中展现出来的强大斗志、音乐戏剧矛盾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是同类作品中少有的,从侧面可以看出贝多芬对于命运的反抗以及对于社会的不满。此外,贝多芬曾用莎士比亚《暴风雨》中人们顽强地同大自然进行斗争取得胜利来形容这首奏鸣曲,足以展现出贝多芬的斗争精神。
三、贝多芬《f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
该奏鸣曲采用传统的奏鸣曲式体裁,第一乐章主要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一)呈示部
呈示部是第1小节至第65小节,第一乐章主部的陈述蕴藏着奏鸣曲的全部内容。由f小调的主和弦分解构成,音乐展现出来的是黎明前的黑暗,感觉是在黑暗中不断探索、蹒跚前行的音乐形象。侧面反映出作者对于战争前宁静气氛的描写。演奏者在演奏时要注意将乐句拉长,手关节要撑开,胳膊放松,顺着手指弹。不可只用手指发力,要用身体的力量带动手指。在这一部分中,以三个音为一组的同音反复出现。很多人在练习这一部分时常常出现节奏与力度不均的情况,演奏者要按照3-2-1的指法慢练,将贝多芬的内心矛盾以及不服从命运的安排而叩响命运之门的不屈精神表达出来。演奏时注意每个音的颗粒感,指尖要集中,触键时要轻巧有力。第3小节的颤音所展示出来的音乐形象,像是作者在自言自语,不停地问自己到底是不是呢?又好像不停地向生活提出质疑。内心充满希望的同时又夹杂着一丝恐惧,徘徊不定,不停颤抖,预示着有重大事件要发生。
第24小节至第35小节,左手的轮指要弹得均匀、清晰又有弹性,重点突出右手和弦。第51小节主部主题通过变奏的形式得以展开,演奏的力度也由pp变成f以及ff。此处连续三次从p-ff的强弱交替,象征着贝多芬内心的沉思与斗争,愤怒与呐喊等力量在积聚。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极弱转化为极强或极强转化极弱的情况,与贝多芬内心情感的释放有直接联系。在弹奏时,要通过想象来构建音色要求,在触键的手法上,演奏者不仅要着重突出此处重音的音色力度,还要注意余音音色发生的变化,学会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统一又协调的句子。此部分给人的感觉像是暴风雨来袭一般,更像是潮水扑面而来,是作者对于命运的不满宣泄。右手高声部的旋律音要突出,特别注意要将作者内心的矛盾表现出来。演奏者需要对重音部分进行加强练习,这样才可以在演奏的过程中提高触键的效率,符合这部作品的演奏需求。
(二)展开部
展开部是第65小节至第135小节。音乐的主题动机在左右手交替中出现,此时要注意左右手交替跑动。在这一部分中,作品的主部主题动机通过模仿进行的方式展开,并且不断加强。矛盾在这里不断加剧,此处弱音旋律虽然轻柔处理,但是内在需要扎实的力量支撑。由于音乐速度较快,有许多演奏者速度跟不上或者弹得太重导致声音太笨重。演奏者注意大臂要放松,手腕要放松,手指垂直向下,要“立起来”弹,声音要强且有弹性,顺着手指跑动弹奏。要特别注意指法准确,用手指灵活地将十六分音符弹奏出来,并非单单使用踏板。此处的音色应是宏大且坚定的,表现出作者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三)再现部
再现部分是第135小节至第238小节。该部分在属持续音的烘托下,音乐的戏剧矛盾再次持续并激烈进行, 战斗的号角开始吹响, 该部分又增加了战斗的情绪和紧张的气氛, 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控制好此部分属持续音的音量,并且要突出主体部分。主题旋律的再现体现在右手的八度旋律进行,在第190小节至第195小节中,演奏者要用手指指尖部位演奏,同时指尖要保持明确的触感,要垂直击键,琴键下落之后要迅速抬起,果断又不拖拉,声音集中、清脆,力度均匀,表现出了晶莹剔透的音色。这里的八度旋律是充满希望的、神圣的,流畅的旋律仿佛作者在轻声哼唱。演奏者要注意用手腕的力量去弹奏,要学会靠手腕的带动来转换力量,使之更加流畅。手关节要撑开,手型不能塌,指尖触键时要快速坚定,不能太过溜指和过于短促。连接部采用的是F大调,与前面的音乐形成鲜明而又强烈的对比。由于调性的影响,此处的音乐形象变得明亮愉悦起来。从第216小节开始,是整首曲子的高潮部分。表现出激烈的斗争,在极强与极弱的情绪碰撞中形成了鲜明对比,将作者心里的矛盾发挥到了极致。作者已经冲出矛盾,不断肯定自己、坚定自己,与黑暗的恶势力不断斗争,将激昂奔放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这里的每一个乐句跟每一个层次都要表现得非常清晰。
(四)尾声
尾声部分是第239小节到最后。这部作品的尾声部分相较于其他的奏鸣曲是较庞大的。在第238小节pp和第239小节ff中,主部主题动机通过左手的弹奏表现了出来,传递给我们的音乐形象更像是作者的内心困惑,但困惑之后就是对内心想法的坚定。之后主部主题动机通过右手不停进行变奏加速,仿佛是在宣泄内心的不平。矛盾在此时愈演愈烈,同时又是对美好生活不断期盼和向往。在演奏该部分时,演奏者要注意左手的伴奏部分,不要突出,同时要将右手的主题动机进行突出演奏。要注意把每一个旋律音弹奏得平均清晰。从第257小节开始,音乐逐渐由ff走向ppp,此部分右手为伴奏,主部主题开始由左手进行演奏。该部分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迷茫,更像是战争并没有完全取得胜利,美好生活依旧在远方,斗争依旧在继续。在渐行渐远中内心继续进行着斗争,在渐行渐远中结束该乐章。
演奏者要注意一定要整体弱下来,手指不能硬,手腕要放松,要做到音断气息不断,并且留意音乐记号的变化,将ff到ppp的过程表达出来,将作者的情绪波动表达出来。
四、结语
《f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几乎就是由一个动机繁衍发展起来的,整个乐章就像是贝多芬在不断的斗争中一次次肯定自己,却又很快否定自己,在这种矛盾斗争中战胜自己,同时不停地同命运进行斗争,其乐观精神令人敬佩。貝多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神圣、光明的幸福生活令人神往,他的坚强意志和绝不放弃的勇气深深打动了我们。节奏上的频繁变化、切分和休止创造出来的音色所带来的动力感,以及和声的不协和与调式的不稳定等诸多因素,造就了贝多芬音乐的独特性,以及因此而带给人们的强大感染力。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强大的英雄气魄令人震撼。
贝多芬创作的音乐体裁甚广,每部作品都凝聚了他的心血,都是我们不可失去、需要永远学习的珍品。《f小调钢琴奏鸣曲》给人们带来了一场气势磅礴的听觉盛宴,更以一个小动机为契机不断发展壮大,抒发了个人情感,并以乐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带给我们共鸣。这首经典的作品,在音乐发展史上留下绚丽的一笔,值得我们去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