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筝演奏音色的重要性

2020-09-26 13:31张姝
戏剧之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泛音古筝音色

张姝

【摘 要】古筝音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整体的音响效果和乐曲的表现。好的音色可为优美的音乐锦上添花,否则会掩盖音乐的光彩。一个好的演奏家一定会根据乐曲的背景、内容调动情绪,运用情绪控制手指尖的力度,控制手指下弦的速度,力求把最好的音色呈现出来。

【关键词】古筝演奏;音色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4-0077-02

古筝是一件伴随着我国悠久文化,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几千年来,古筝为我们演绎了无数千回百转、荡气回肠的经典旋律,如《琵琶吟》《平湖秋月》《寒鸦戏水》等。如今传统民族器乐正处于一个非常时期,在多元筝乐演奏大潮中,新观念、新技法层出不穷,这有利于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在追求新潮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会忽视演奏音色处理的问题,对传统筝乐讲究气韵美产生排斥与否定。当前筝坛重“舞曲”,强调速度快、响,轻“文曲”,忽略音色、韵味的现象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以弹奏疾徐来评定古筝演奏技艺之高低,大有“以声代韵”取代“以韵补声”之势,热衷炫技,双手演奏左右飞腾、婉转反复,在继承与发展古筝这种传统艺术上有些厚此薄彼。如今青少年学习古筝演奏也顺从潮流,“苦音”与“欢音”不分,乃重技术、轻音色之缘故,是当前古筝审美与教学的误区。古筝是半固定音阶乐器,古筝的灵魂在于左手按音技术的运用“以韵补声”,而“二变”之音则是表现地方风格的奥秘所在,而热衷于速度、强响,造成轻音色的弊端,对古筝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十分不利。

一、音色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

准确地把握古筝演奏的音色,能够恰当地反映演奏者的音乐情感以及乐曲的音乐文化。唐代柳中庸的《听筝》诗:“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从这些优美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弹筝佳人素手轻挥,手底的音符似心中哀思源源不断流淌出来,这便是筝乐的魅力。和其他许多民族乐器一样,筝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筝起源的说法,至今未能完全取得共识,特别是一些说法,结论未必正确,但音色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如筝曲《春到湘江》改编者充分发挥了古筝演奏的特点,初练者容易忽视细小的地方,装饰性的花指、轮指要弹奏得轻巧、精致。练习时可以先放慢速度,尽量将每一个音清晰、自然地表现出来。A段如歌的行板、长摇的旋律模拟摇橹的音型,演奏时,要注意气息的运用,随旋律横向伸展,以便体现音乐的宽度。B段和C段欢腾的快板,由羽调式转为同宫徵羽交替调式。练习和演奏时要突出重拍附点的节奏,才能使模拟的鼓声更加形象地表现出来。快板演奏使柔润与激情交互辉映,把深切的情谊富有神韵地表现出来。练习时应将手臂、手腕靠近琴弦,使力量很好地传递于手上。指头不要在弦上有太大的跳跃,否则,旋律的连贯性会受到影响。各个手指的力度要一致,并且每根手指要带动指根关节运动,以弹奏出均匀、快速、饱满的音色。在古筝演奏中理想音色并没有尺度,要不断提升演奏技巧,不断完善古筝演奏中的音色。

二、娴熟的演奏技巧是获取理想音色的前提

对音色的把握需要细致入微地去体会和研究。例如,在演奏《建昌月》的小快板部分时,右手充当一个背景音色,突出左手旋律。全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加一个尾声。第一段是韵致悠远、抒情舒缓的慢板,营造出一幅美丽的湖光山色图。第二部分是欢欣的快板,仿佛是渔人晚归,浆荡湖心,泛起阵阵涟漪,打破了刚才的宁谧。渔翁们摇橹破浪,水花四溅,歌声四起,江面上水声、摇橹声、歌声、应答声交织成一片。热闹过后,乐曲迎来了尾声,轻柔的筝声把人们带回到逐渐安宁、涟漪散去后的黄昏湖面,而激荡的音乐还盘旋在脑海里。乐曲开头舒缓典雅,描绘夕阳斜照碧波的画面,接着音调逐层递降,反复变化,采用五声音阶回旋环绕技法,表现渔翁唱晚的情趣。

20世纪90年代,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创作了《云岭音画》,全曲由《晨曲》《寨庆》《恋歌》《夜火》四部分连接组成。《晨曲》运用了大指与食指的双指摇与右手轮指,新创了左手单手泛音,新创的左手泛音则是用左手无名指或小指点弦,同时用左手食指抹奏出泛音。这样一来,以前用双手才能弹奏的泛音技巧现在只要用一只手就可以做到,剩下的另一只手则可以用来演奏其他技巧。此曲运用了左手泛音与右手摇指同步进行弹奏,使得旋律更加丰满。此曲在《恋歌》段落的尾部还新创使用了双手摇指的技术。一种是用右手弹摇指,左手使用快速轮指技巧做分解和弦伴奏;另一种则为新创的双摇弹法。用右手摇主旋律,左右摇副旋律,形成西洋音乐中复调的格局。第二种弹法的表现形式更新颖,在听觉上更独具一格,而这个技巧也使此曲成为最高难度的代表曲目之一。另外此曲還运用了大量的左手快速轮弹的技巧,音乐层次多样,音响非常丰富。

《高山流水》原为琴曲曲名,但因其源自伯牙子期知音之事,故在许多乐种及独奏乐乃至说唱上皆有冠以此名之作品,其间或叙事、或取意,涉入不一。浙江筝的《高山流水》有两个版本。传统的版本曲调淡雅,与山东筝的《汉宫秋月》同为最具文人风格的筝曲,其音色已远远超越民间音乐的兴味,乐曲以“意在高山流水”切入,不着一字。由王巽之在传统版本发展出来的《高山流水》,曲分二段,前段以庄重沉厚的音符、和弦、指法写出了山的不动,后段则在曲调骨干音上以连续拂音做出连绵不绝的流水声,更有“花自飘零水自流”或“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怀与观照,也有“长江广流,绵延徐逝”的场景。曲终在庄重的音符后,以泛音作结,予人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余思,堪称筝之经典,置诸琴、琵琶之林,亦属翘楚。清新的筝曲《锦上花》,冷冽孤寂的山东筝曲《汉宫秋月》,其音色的温婉,也体现出音色在古筝作品中的重要性。

三、古筝演奏中摇奏技巧对音色的影响

古筝和琵琶相比音色更为醇厚,作曲家王建民创作了具有苗族音乐风格特色音阶的《幻想曲》。此乐曲旋律优美,调式新颖,演奏手法新奇,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此曲中的悬手摇指开始在靠近筝码的弦段摇奏,造成了虚无缥缈的音色效果,不同于以往的悬摇技巧仅仅作为快速部分的连接需要而弹奏。这样使用的悬手摇指在音色变化上又增加了一个功能,类似于传统河南派游摇技巧的音色变化效果,使得悬手摇既有明亮坚实的音色,又增加了空灵缥缈的声音,在此曲中使用后者,正符合幻想的主题,大段的摇奏将人的思绪拉到无限宽广的空间,使音乐的渲染效果新奇而恰到好处,使人仿佛置身于具有异域风情的载歌载舞的场景中。

在摇奏时完全要靠手腕的稳定性来控制,因此难度很大;也由于脱离了扎桩的束缚,摇奏时非常自由,可以在不同位置的弦段上进行摇奏。摇奏时可以自行控制频率和力度,使得音色富于变化,更加灵活,既可以表现细腻温婉的音乐,也可以表现大气磅礴的乐章,同时也使得音乐强弱虚实的对比更加明显。更重要的是,由于摆脱了扎桩的束缚力量,摇奏的速度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点。1979年赵曼琴创作的《打虎上山》是根据京剧过场音乐改编而成。此曲中作者运用了快速指序、扫摇、快四点等技巧,首创了和弦长音、大指悬手摇等技巧,其中有许多悬手摇与快速指序结合的快板段,用来表现激越奔放的音乐场景。悬手摇的使用将点状音乐与线状音乐结合得非常流畅而不着痕迹,使用其他摇指很难做到或者说很难做得这么好。悬手摇指的出现为古筝音乐的进一步丰富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打虎上山》中的摇指突出的特点是快速灵活,曲目的风格一直处于一种快速奔放的状态,使得摇指的音色变化不大。在后来20世纪80年代的筝曲中悬手摇指才开始运用于不同色彩变化的音乐当中。

作为一名古筝演奏者,要弹奏出乐曲的理想音色,不但要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还要有丰富的内心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有了心理音色的尺度才可能达到实际音色所要求的高度,因此,演奏者还应重视自身的心理音色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张梦怡.谈古筝演奏中的音色问题[J].音乐生活,2014,(01):81-83.

[2]范上娥.古筝演奏中的音色问题[J].中国音乐,1988,(02):81-82.

猜你喜欢
泛音古筝音色
小提琴泛音演奏的原理与实践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第一次弹古筝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古筝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我的古筝之旅
谈谈笛子的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