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李宏 吴卫军
摘 要:随着体育逐浙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学校体育而言,小学生参与社区体育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人们健康观念改变和小学生健康问题凸显的背景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形成合力、协同发展已成为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社区体育对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影响及参与现状出发,为小学生更好地参与社区体育提供思考,使得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有了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社区体育 健康教育 服务功能 小学生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8(a)-0204-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to every corner of the society, i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daily life. Compared wit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physical education has not been given due atten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hange of people's health concept and the highligh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ealth problems, the formation of joint forc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phys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ealth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community physical education 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current participation situation, and offers consideration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be better able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sports, and provide a more fuller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Community sports; Health education; Service functi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fluence
近年来,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庭都在努力营造与创建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但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问题,小学阶段总是表现的比较突出,当然,小学生健康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体制等都需要协同联动,方能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在诸多因素中,體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么,就体育教育而言,小学生体育教育包括学校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方面,社会体育又可分为专业的社团协会及培训机构的专业教育和较为灵活随意的社区体育两方面。本文主要从社区体育的角度讨论其对小学生健康的影响。
1 社会体育与社区体育
按体育实施的范围划分,社会体育包括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三部分。
广义上讲,除家庭、学校体育之外的一切体育活动都属于社区体育的范畴。狭义的社区体育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所在区域内的各种体育资源为物质基础,以本辖区的社区成员为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和发展社区人际关系为基本目的,就地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1]”。
尽管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对象,但随着“终身体育、生活体育”等观念的形成,三者之间之间的界限会进一步打破,其关系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
2 社区体育的特点
2.1 开放性
社区体育场馆、设施等是对所有参与运动的人群开放的,且很多户外相关体育设施的使用没有时间限制,极大方便了不同人群多样化的需求。
2.2 普适性
社区体育可以为广大居民提供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供身体锻炼、休闲娱乐活动的设施与场所,社区体育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参与对象不分年龄性别,没有固定的群体,服务功能以满足大众的一般健身与休闲需求为主,具有普惠民众的公益性特征。
2.3 灵活性
社区体育的灵活性指的是个体选择的灵活性。社区居民进行自主选择,表现在参与方式的多样性、参与时间不确定性、组织形式多元化等方面,这种灵活性能较好地照顾到个体的兴趣与个别需求差异,这也是社区体育为大众所接受的魅力所在。
3 社区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健康的影响
社区体育的对象社区内全体居民,但一直以来,参与的主体主体却是中老年人,当然这参与者的时间、精力、意识等有关,但长期的现实状况也会给人一种惯性认识,即小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并不是必要的。实际上,这种认识和目前全社会所倡导的“终身体育”“阳光体育”等观念格格不入,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协同发展才是我国走向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必须认识到,社区体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能够“从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增进学生的健康,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现体育教育途径的最优化[2]”,主要表现如下。
3.1 缓解学习压力,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当代的小学生学业压力大,负担重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学生放学后还要完成很多作业,这种情况长期持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危害很大[3]。而社区远离学校,环境的改变有助于让孩子释放压力,社区中的体育锻炼运动量不大,参与的人也都表现的比较随意淡然,这种环境氛围能较快让紧张忙碌了一天的身心放松下来,对小学生而言,这是身心放松的宝贵时间,他们三五成群,或锻炼身体,或游戏娱乐,都是很好的选择。
3.2 能够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大脑是指挥人一切活动的中枢,其活动的规律是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小学生学习的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疲劳感,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等情况。在校时间作为一个较长的抑制周期,非常需要在离开学校的环境中恢复,而短时间的社区体育活动是一个最适宜的选择,能有效消除小学生的大脑神经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3.3 新陈代谢适度,促进小学生生长发育
社区体育活动一般运动量不大,方式灵活。这正好适合小学阶段的身体锻炼要求,本来孩子的新陈代谢较快,故不太适合高强度运动和锻炼。另外,学生的肠胃功能还不完善,运动量过少也不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社区体育适度的运动量是较好的选择。此外,研究表明,小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能有效促进骨骼的健康生长,肌肉的均衡发育、关节的灵活性与牢固性增强等作用,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运动机能,促进生长发育。
3.4 提升交际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区是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人际交往的环境,小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一般多选择和家人、同一社区的伙伴们一起。他们参与其中更大的乐趣也来与他人愉快地交往,小学生在锻炼身体、游戏娱乐的过程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这一过程是兼具锻炼、交往、娱心的交互过程,极大丰富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社会阅历。21世纪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在相关指导文件中突出了“校外体育”地位,旨在通过“学校体育”与“校外体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 结语
相对于专业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而言,我国社区体育“健康服务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不断持续推进发展的过程,但目前总体上仍处于初步探索和局部示范建设阶段,还尚未真正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善的运行体系。”社区体育的设施不完善及功能不健全的情况非常普遍。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主要变现在社区体育的空间局限;而经济较为落后的偏于地区则主要表现在设施配套的不足和服務能力有限。总之,无论是哪个地区,社区体育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成年人,甚至是老年人,小学生是经常被忽略的群体,故其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有限。因为“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社区体育已非传统的具有‘单位制性质的社区体育,仅仅依赖源于基层政府的有限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亟待整体性治理的实现,即是基层政府、非政府体育组织、体育服务企业等在一定的区域、领域中联动,相互协同,来实现社区体育有效治理”,使其服务社会的功能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志华.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6.
[2] 王改芳.城市小学生休闲体育行为养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 (美)保罗·皮尔泽,著.财富第五波:获取巨大财富的新契机[M].王永编,译.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17.
[4] 戴红磊,苏光颖.我国社区体医健康服务模式困境及发展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0(3):62-66.
[5] 张艳.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的社会资本培育:逻辑、困惑与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43-48.
[6] 刘京,刘应民.均衡与重构:城市社区体育风险治理的破壁之道[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3):18-24,44.
[7] 贺鑫森.社会结构变迁下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