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认同认知现状调查

2020-09-26 13:34李孟端张琳瑜朱志敏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认同对分课堂认知

李孟端 张琳瑜 朱志敏

摘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文章尝试结合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方法,探究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同认知现状。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认同;认知;大学英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将讲授和讨论进行有机融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对分课堂自2014年由张学新教授一提出,就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并应用到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其中包括大学英语教学。基于中国知网可视化文献的计量分析,目前针对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主要围绕对分课堂的理论构架、对分课堂的价值、对分课堂的实施建议以及对分课堂的实践和效果(宫丽,2019;何云琴,2018)。然而,极少有研究从学生视角检验这一教学模式。本研究将基于学生视角探讨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1.问卷调查: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海南某高校42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其中男生16人,女生26人。之所以选择这些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他们全部参与了一个学期的对分课堂教学实验。对分课堂实验主要采用“隔堂对分”和“当堂对分”两种教学形式。

2.访谈:笔者通过便利抽样选取了实验班的4名学生(男生和女生各2名)作为访谈对象。

(二)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的目的, 笔者把调查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1)学生对对分课堂的认同程度;(2)学生对对分课堂的认知情况。

(三)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量表基于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编制。为了避免趋中回答,我们采用里克特六级量表。1表示强烈不同意,2表示有点不同意,3表示不同意,4表示有点同意,5表示同意,6表示强烈同意。量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量表主体部分,其中量表题项1—10项是为了调查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效果的认同程度;量表题项11—16项是为了调查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氛围的认知程度。另一部分为被调查学生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等。访谈问题则基于问卷内容设定,旨在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看法。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

所有问卷都在对分课堂实验结束当周的课堂上完成。一共发放问卷42份,回收有效问卷42份,回收率100%。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22.0导入和分析。所有访谈通过录音笔记录,每名学生的访谈时长约为10~12分钟,访谈结束后将录音全部转换成文字的形式。随后基于问卷内容,对相似内容进行归类。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分课堂的认同程度

关于学生对对分课堂的认同程度调查,我们设计了10项,从结果(见表1)看,所有项目都高于4,总体上学生比较认同这一教学模式。其中,认同程度较高的四项分别为:M4=5.86;M10=5.55;M7=5.50;M5=5.40。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对分课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翻译、写作学习和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及思辨能力。通过之后学生的访谈,笔者发现这可能主要归因于对分课堂中设置的“亮考帮”作业展示环节。受访学生A在访谈中提到:“……我最喜欢‘亮考帮,因为它让我既可以向别人展现我的观点和优点,向别人提问,还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我觉得非常有趣……”同时,受访学生C也提到:“……我最喜欢‘亮考帮所有小组一起竞争,让我觉得学习有活力,让我有动力。尤其是翻译和写作部分的‘亮考帮环节……”由此可见,这一教学环节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在口语和听力等部分也同样引入“亮考帮”作业呈现环节,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此外,在本调查中,部分学生表示在课后不一定為课堂讨论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准备,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某些高校部分专业的课程负担较重。所以,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学情来平衡课后练习的布置数量和次数;另一方面,教师应灵活对分课堂的呈现形式,对于专业课程繁重的学生,应当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当堂对分的形式。

(二)对分课堂的认知情况

关于学生对对分课堂的认知情况,我们设计了6个题项。从结果(表2)来看,除了项目17外(M17=4.90),所有题项均值都高于5,由高至低分别为M15=5.72;M14=5.49;M13=5.40;M16=5.30;M12=5.29;M11=5.05,这一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在增进师生、生生间互动和交流的同时,还有利于师生、生生间建立友好和睦的关系。这一观点在之后的学生访谈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如受访学生C表示“……这一学期英语课的氛围非常好,课上讨论让我在课堂上更专注,同时还加强了我和老师还有其他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别的课上大家一般都各顾各的,我觉得特别不好……” 由此可见,教师和同伴的支持以及师生和生生的频繁互动和交流是营造和谐融洽、轻松愉悦课堂氛围的关键。同时,由于受班级人数和课时的限制,部分学生还不能在课堂上经常展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尤其是性格内向的或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学生。“……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安排小组讨论后派代表陈述小组观点,但是每次好像都是那几个人在说,有些同学基本没发言过……”(受访学生B)。因而,在组织和安排小组活动时,教师应当预先考虑小组人员搭配。另外,还应对每次小组讨论发言的组员设定相关规则(如小组内成员需按序轮流发言)。如此,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研究启示

基于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笔者认为教师在运用对分课堂于大学英语教学时还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凸显“亮考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亮考帮”环节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一环节打破了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亮考帮”对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加之“听说读写译”于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当尝试在词汇、阅读、听力和口语等学习中引入“亮考帮”以提升英语学习的效果。

(二)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灵活设计对分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为了保证对分课堂的实践效果,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应主动了解教授的学习群体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和学习动机等,因为这些信息能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加科学和灵活。对于专业课程课业繁重的学生,应当尽可能采用“当堂对分”的形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数量和难度上对学习内容和课后练习进行控制,以保证学习任务和学习投入成正比。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时要把握内容和作业的开放度和灵活度,以期更好地启迪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充分考虑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充分利用“对分易”平台,提供学生多样化的平台,让学生在课下能即时提问、下载补充学习资料和提交作业等。

(三)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合理组织和安排课堂活动

Zoltán D·rnyei(2005)曾指出相较性格外向的学习者,性格内向的学习者很难在课堂交际活动中把握住学习机会和口语练习机会。因此,在课堂分组时,教师应考虑将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较为平均的分配在各个组,同时规定各个组在做小组汇报时采取小组成员轮流汇报的方式。一方面,性格外向的学生不仅能起到小组讨论“破冰”的作用,还可以调动小组内的讨论氛围;另一方面,这样的小组分配和规则安排能够给过去怯于表达和不敢提问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四)教师应适时监控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运用过程中更应抱有“反思性实践”的意识,并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可以在学期中和学期后,以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的认知程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想法相应调整教学设计,从而弥补实践中的不足,完善对分课堂实践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探究了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研究发现学生普遍认同对分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均认为对分课堂能够增进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促进师生、生生間的互动和交流。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本研究设计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最大的研究局限性在于本研究样本较少,调查结果不一定能全面反映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同和认知现状。未来研究建议采用大规模定量和定性调查研究,以期更加全面和准确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认知和认同情况。

参考文献:

[1]Dornyei,Z.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ahwah, [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J].2005.

[2]宫丽.“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翻译对分课堂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464—469.

[3]何云琴.对分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尝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149—150.

[4]田志强,郑翠玲.大学英语拓展课教学探索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275(3):17—19.

[5]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新智慧[M].科学出版社,2016.

编辑∕姜雯

猜你喜欢
认同对分课堂认知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