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样题在化学考试测评中的价值引领

2020-09-26 10:19沈玉红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价值导向

沈玉红

摘   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发布后,很多教学工作者对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详细研讨、深度研究。经过统计发现,研究课程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的成果较多,而研究考试测评方面的成果却非常少。为此,我们可以利用新课标中样题的价值导向,在考试测评现状的基础上,提升考试测评试题的信度与效度。

关键词   课标样题  考试测评  价值导向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发布后,很多教学工作者对新课标进行了详细研讨、深度研究,有很多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各级各类的期刊杂志上,甚至成为一本专著,发行于各地各区的教学院校中。经过统计发现,研究课程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的成果数目非常多,而研究考试测评方面的成果却只有寥寥数篇,这说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与评价,还未引发教者与学者的高度关注,而考试测评却是对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们可以利用新课标中样题的价值导向,在考试测评现状的基础上,提升考试测评试题的信度与效度。

一、考试测评的现状分析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考试与评价的引领,然而现行的考试测评虽然也在向着核心素养的方向前行,但在测评方式与技术上仍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现象,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实。

1.考试测评的研讨不深

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落实素质教育,要坚持党的教育教学政策,要以提升人民素养为目标,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四有”且全面发展的国家继承者与创设者。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十三五”时期加快考试招生制度的革新、建立新型的考试招生机制提出了重要方案。同时,教育部考试中心倡导“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模式。新课标又提出,要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目标,考试测评的方向要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但至今,学术上对基于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考试与测评的研讨,仍未获得显著提升,不仅缺乏这方面的理论成果,更缺乏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2.考试测评的导向不够

近些年中,在全国卷以及自主命题的高考卷中,呈现出不少优秀的题目,但是纵观几年的高考题可以发现,考试评价的标准仍显摆动不定,有时试题偏向识记型知识,有时试题侧重能力的测定,有时试题转向学科价值的体现,换言之,高考试题的命制对课堂教学的导向性不够明显,使得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与学失去了明确的方向。

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省市的高考命题组人员的建构,较多都是临时召集的,缺乏长久、可持续的命题与测评钻研。而不同的命题者对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个人不同程度的理解,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人才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因而试题也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导向。尤其2017年新课标实施后,考试评测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对试题的要求,大多都不能与新课标的理念步调一致。

3.试题命制的质量不齐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由于当时的时间紧迫,各省实行了自主出卷、按分录取的政策。这是高考制度恢复后,首次实施以省为单位进行命题的政策。但由于不同省份的试卷良莠不齐,这主要体现在所用题目的信度与效度上,因而1977年的高考效果不尽如人意。1978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实行全国统考,规定全国所有省市(上海获得当年高考的自行出题权利)采用统一试卷进行考试。之后,2002年北京也拥有了高考的自考权。自2004年后,天津、江苏、福建、湖南、山东、安徽等省市也先后进入自行出卷高考的队伍。近些年,自主高考的省市中,有些又恢复到原来的全国统考,加入了使用“全国卷”进行统一高考的大队伍。客观来讲,“同纲不同卷”,致使不同省份的考题良莠不齐,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考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对于各校的平时考试来说,会存在着更多的不合理与不匹配情况。“考题超纲”“乱出考题”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无形中加重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

二、课标样题的价值导向

新课标的最大变化,是在第六板块“实施建议”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部分中,不但详细论述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业质量要求的考评基本设置与指导方针,而且在考试命题建议中给出了一个典型的样题与样题说明。样题及样题说明的出现,以展望的方式给命题教师呈现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检验形式与测评方式,使得试题的命制方向清晰明了,使得课程标准真正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价值功能,让考试,尤其是高考,能更准确地落实新课标的理念与思想。样题对考试测评以及教育教学价值的引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学科核心素养为测评的目标

化学新课标样题中的三个小问题是以检测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层次为目标而设计的,评测学生是否可以应用化学学科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三个小题以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为依托,将选修5的“有机化学基础”与选修3的“物质结构与性质”相结合,考察了有机官能团的主要性质,根据此有机物官能团的组成与结构来解释某个实验事实,并预测其可能具有的性质。这是化学五大核心素养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很好体现,不但促使学生从原子、分子的角度来分析此有机物的性质与变化,还引导学生通过推理來对预测性质进行证实或证伪。这将是今后高考的主流意识,即通过必修与选修之间模块的融合,来考察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真实情境问题为测评的载体

本样题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提取到的可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为载体,在这个具有真实情境、重要意义的背景下,设置了三个层层深入的真实问题。考核难度从新课标所要求的学业质量水平2,逐渐提升到学业质量水平4,使得情境有了结构化的范式,不但情境与问题的引入统一整合且有逻辑顺序,而且情境与问题的设置明白清晰且有思索线路。这样将真实情境与有意问题进行结构化处理,可以有效减少考试时学生对情境与问题的无效解析,使得考试测评的内容更合理、目标更精准。这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3.学科知识技能为测评的工具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为谁培养这样的人,这是教育教学要解决的本质问题,也是考试测评的基础问题。新课标提出:“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达成程度”[1]。这样的说法清晰明确,但是在真正实施命题操作时,这种知识与素养考核间的跨越,难度却是不言而喻的。

这就要求命题者不断深入钻研样题所给的信息,参考样题在考核时是如何将不同模块的内容进行融合,是如何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中的。只有将化学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作为考试的基本依托与工具,并将其融入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去,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理念与思想。

样题与样题说明给我们带来了多维度的启示,深入研究新课标的样题,不但可以使得考试测评的方向更准确、结果更有效,更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学生的课堂学习更高能,从而真正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价值导向
基于价值导向体系下的乡镇企业营销体系的思考
围绕“中国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高中政治的教学要求探析
基于价值链导向的会展旅游产业链提升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价值导向分析
《琅琊榜》浅评
把以人为本思想渗透到办刊实践中
强化社会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作用
作为人类审美的意识形态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