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的第三境界。“寻他”即是寻找文学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只是因“望尽天涯路”的视野或高或低、或近或远、或宽或窄、或深或浅,“寻他”的结果不同罢了。
一般的写作者在文学的表达上存在“四缺”。一是缺厚度;二是缺感觉;三是耐心;四是缺沟通。就像我步入老年缺钙的身体一样,不补充,两腿就发软。
厚度,既有后天的努力,也有先天的基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作家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下笔千言立就,挥毫四座皆惊。“竟陵派”的代表人物谭元春“一篇文字,不须伸纸和墨,仰屋运思,已自有一篇全文”(《与钟居易》)。作家才思敏捷、信手拈来是靠平时的积累。搜肠刮肚、江郎才尽,书到用时方恨少正说明积累的匮乏。恰如“公安派”领袖袁宏道所说:“但恨无青莲之诗,子瞻之文,描写其高古喷薄之势,为缺典耳。”积累决定厚度,好文章与厚度成正比。学识渊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开头二句就是借用三国时期的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典之作。
感觉,既有必然,也有偶然;既有睿智,也有氛围。作家格物致知的敏锐,触类旁通的应变,无中生有的联想,酣畅淋漓的抒发,缠绵悱恻的倾诉,凭借“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体验,依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观察。苏轼为了找豪放独特的感觉,“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感觉不能剽窃,不能拾人牙慧。前些年流行的歌曲《女人是老虎》,竟发现是从清代大文豪袁枚《沙弥思老虎》的小品文改编而来,韵味旋律便大打折扣。
耐心,仿佛与性格有关。“猴急”是形容人没有耐心的常用词。文学的耐心体现在持之以恒,反复推敲,过滤沉淀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世说新语》记载:“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这是一向崇拜嵇康的钟会投稿没有耐心。至于充当晋文帝司马昭的帮凶害死嵇康与本文无关。与耐心相对应的是自以为是,胸无成竹,缺乏底气。
沟通,仿佛对暗号。《智取威虎山》中阴险狡诈的座山雕一声“天王盖地虎”,如果杨子荣对不上“宝塔镇河妖”,就牺牲性命。写作者与报刊杂志沟通需要一种不可言状的默契。汪曾祺早年在昆明发表的作品主要通过他的老师沈从文推荐。二十岁的汪曾祺正应了《乾卦》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现在刊物栏目众多,选稿参差不齐,投稿也应有的放矢。栏目要求,字数限制,编辑的口味要搞清楚弄明白。顺畅的沟通能事半功倍。我的散文《一只不幸的苍蝇》投稿后,某个杂志的编辑看后说不怎么样,不予采用。而《散文选刊》(原创版)的黄艳秋老师赞赏有加。文章刊发后,分别被达达文档网范文大全和家庭文摘网收录。
我的“寻他”之路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几百字的处女作发表后,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把它作为定情物送给女友。诸多原因曾半途搁浅,寝食难安。离职后,初心未泯,晚年又搭上了遣词造句的顺风船。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努力寻找文学的表达。
广阅读,增加积累。郑玄家的奴婢皆读书,开口就用《诗经》对话,堪称魏晋风骨的经典佐证。带着问题阅读,“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但用郑板桥的话说“学问在我,原不是折本的买卖。”书读得少,往往笔是心非;有时写作就像买彩票,凭手气操觚。2018年9月,我加入中国散文学会后,现为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的同学许正林对我说,现在只能说你是刚入门,你有多少文章经得起推敲,又有几篇作品能作写作范文?可谓切中要害,一点沾沾自喜的念头瞬间被浇灭。悲镜生白发,读书岁月老。
勤写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何以文运事,如何将过往小题大做提炼出有意义的表达,便成为我的日常写作。写亲情、话变迁、聊童趣、记乡愁、抗疫情,力求体现最恰当的文学表达。近几年,仅写父母亲的文章就发了5篇,话变迁的文章也上了《鸭绿江》杂志。一是认真地写。同学李祥富担任校长多年,出版了三本与教学有关的集子,还为我的第一本书写过评论。他的随笔也透露校长的架子,像述职报告,与文学表达有“学非所用之嫌”。我调侃他说,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参考他的文章,我想到的是如何学写结合。二是不停地改。拙文《堤街》的结尾原是这样写的:“不知这条有故事的老街还能支撑多久。”总感觉太硬,不耐咀嚼。最后改为:“不知这条老街的故事还能延续多久。”文章就增添了绵柔回味感。
多沟通,丑媳妇迟早要见公婆。《西部散文选刊》的执行主编梅雨墨在微信中对我说,怎么写是你的事,发不发是我的事。采风、笔会是沟通的学习的最好機会。首先是要不怕丑。大自然怕丑就制造了黑夜,写作者怕丑就跳不出俗囿的阴影。多向大家高手讨教。黄明山是本市的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文、小说、剧本都有丰硕成果。我2017年在《散文选刊》发表的第一篇散文《唠叨》就是他推荐的。至今已发表十多篇。习作脱稿后,我首先就请他拨冗赐教。或改题目,或增减一段文字,一个标点符号他都仔细标注。散文《我在旅途当大厨》刊发在《散文选刊》2020年第二期。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他在路途给我提示的。原题目:我在贵州当大厨。当然,少不了酌问字之酒。参加大型杂志组织的笔会,是最好的学习机会。2018年在黑龙江北安,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他亲自为我颁奖,给我“开小灶”,为我题词:“道德文章”,令我终身受用。2019年江苏睢宁,有幸聆听了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的讲座,并与之合影留念。近几年的笔会,多次聆听梁晓声、刘庆邦、鲍尔吉·原野、晓苏、巴根、蒋建伟、高玉昆等大家的讲座,广泛接触全国各地的文友,收获颇丰。经常向资深编辑何子英、郑建荣、黄艳秋讨教,受益匪浅。
舞文弄墨虽然是个体行为,但“画眉”的深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悦己”者,既要“入时”,就必须肩负春风化雨的社会责任。个人的情感必须融入大众的情愫,文学的表达必须与时代的节拍契合,留给后世的文字必须经得起时光的考验。添毫吮墨固然寂寞,“寻他”之路纵然修远,只要坚持不懈,虽跛躄也将振足而起。
吴斌,湖北潜江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速读》、《参花》、《青年文学家》、《鸭绿江》、《长江丛刊》、《海外文摘》、《散文选刊》、《散文百家》等杂志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著有散文集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