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09-26 11:18李晓晗王一淞
商业文化 2020年18期
关键词:农民生产农业

李晓晗 王一淞

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基础地位不容低估。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农业和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变化有利有弊,新的科技改革不一定能给农民以及整个农业体系带来好处,相反也会给农业发展带来很多挑战。目前,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在生产、销售、流通都存在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来从多方面提出我国切实可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案。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最早出现于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签署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随后中国也引入了可持续发展这个观念,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近几年,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为基础,农业与其结合形成了新的概念,赋予了中国特色。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通过政策制度引导,结合相关科学生产技术,在生态环境不受影响破坏的前提下调动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农业生产满足当代人类及后代的需求。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农产品品质、农业生产者收益水平、乡村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加强人们的环保观念,利用科学生产技术使社会经济发展及自然环境保护处于动态平衡、相互融合的状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做到对环境资源进行可持续性地利用, 并将科技研究成果融入其中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从而实现其基本目标,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体系。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价意义

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乃至社会发展存在着重要意义。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农业工业化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模式和结构,人们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人为的破坏加速了生态环境全球化变暖,进而使整个地球环境受到破坏。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同时,人们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也随之减少,经济发展由此受到阻碍,农业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此时实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打破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互制约的现状,维护农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劳动力流失

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的主要症结在于人工成本。在当前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也在不断提升,使本来就难以压缩的农业生产成本变得更加无法承担,农产品的利润也随之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农村还面临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问题,许多年轻人为了更高的收入而选择外出务工。有关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年轻生产力流失严重,大多数的乡村年轻人选择去一、二线城市谋取更好的发展,因而老人和孩子由于年龄问题就会被留守在村里,而他们都不具备良好的劳动力。当今市场对农业生产的专业性要求日渐增加,而劳动力的流失无法给这种要求做出保障。如果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无法接受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会严重影响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农民专业知识欠缺,市场信息闭塞

总的来讲,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有限,对农业科学生产专业技术了如指掌的农民更是屈指可数。此外,变化多端的气候也大大影响农户的种植收益。农民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天气变化情报将使农民在播种防灾等环节上无法主动调整,在对抗不利客观因素上处于极其被动的位置。农民在农业生产专业知识上的匮乏为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设下了直接瓶颈。根据供给关系,市场决定应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农民不应该通过自己喜好或者跟风来决定生产什么,而是关注市场走向。但是由于农村的信息传输网络体系相比于城市不够发达,市场信息严重闭塞,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第一手材料,导致农业发展无法适应市场,农民收入起伏波动非常大。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

根据学界的划分,农业由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三部分组成。然而长期以来,种植业一直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起主导地位。单一的种植业生产结构是不合理的,应当学习将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相结合。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主要以小规模农业经济为主,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不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许多地方缺乏大型规模的加工企业,并且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民的生产和营销直接面对市场,导致风险增加。

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加强相关投入,培育新型农民

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情况,控制成本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工作方向。国家和政府应当加强资金方面的支持,做好相应的补贴,给农民提供应有的保障,让他们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减轻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的问题。从金融的角度看,农业融资工作可以从贷款等多方面进行。要解决资金带来的难题,最应该重视的是培养专业知识水平过硬的高素质农民。国家和政府可以为农民提供课程,开展大规模、规范化的教育。在培训过程中,要设计合理的农民培训内容,在地方一级进行事先实地调查分析,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发挥当地农业特色,让农民真正实现职业技能的提高。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采用集中教学、实地教学、参观演示等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专业人才。

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学界对于农业信息化的定义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包括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流通过程和农业管理过程。当今世界进入信息时代,中国农业步入信息化道路也是顺应时代所趋。农业信息化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等、获取困难等问题。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建立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基础设施,这是农业信息化最基本内容,例如网络、信息安全设施等;其二,人才培養,农业化信息人才可以 有效推广和执行现代农业技术、观念,它将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其三,信息服务与系统开发,以各地农业实际发展和需求为出发,建立有效的信息服务和服务平台。农业信息化产业由此形成一个闭环,一步一步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产业化

针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管理层应当秉着科学、环保、高效的态度,对农业生产的规划及开展进行合理的引导,充分将科学技术研究转为先进农业生产力,使得当前农业真正实现产业化、现代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在调整实际生产结构时,还应注意农业产业链构建和价值链构建并重的原则,使农业产业链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带来的收益。鼓励农业经济主导产业,发展主导产业,增进农业产业化成长,使农民得到更大的利益,促进农业经济高速度、高质量发展。

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础地位不容低估。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尽管进入我国在21世纪以后,特别是在近五年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在培育新型农民、建立农业信息化体系等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但我国农民专业知识水平、农业信息化发达程度等比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因此,我国仍需通过加大相关投入,培育新型农民,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农业、种植业、林业相结合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产业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新的环境下,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巩固和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信随着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我国农业经济一定能得到更好更快地稳步发展,实现高速度、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

(李晓晗  中国农业大学)

(王一淞  江南大学)

猜你喜欢
农民生产农业
耕牛和农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农民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食品与水
农业科学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