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讨

2020-09-26 10:41李强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学生兴趣策略探讨初中化学

李强

【摘要】素质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教育工作者自身教育能力的提升,其基本教学素质决定了未来的课程发展;其次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化学学习能力有助于其发展自身能力,成为符合国家要求的知识型人才。在当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环节,学生面对着理解难度大、知识点较为复杂等学习问题,本文结合当下初中化学发展现状,提出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生兴趣  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3-0111-02

相较于其它科目的学习,化学的知识点较为复杂,不仅包含着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理论,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协调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受制于化学知识点多样性、复杂性的教学本质,一些学生在长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兴趣。如何以课程标准作为教育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应思考的问题。

一、过去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化学教学脱离实际

化学对初中生来说是较难的一个学习模块,主要是它可能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化学是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化学现象、规律进行解释。让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这是对学生经验思维的一种挑战,更是对由父母长辈传授的知识的一种挑战。学生要看到正常生活现象背后的物质变化,是需要大量知识的积累的,还要经历思维的转变。而现实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对物质元素性质的记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等。刻板的化学知识的记忆会让学生脱离生活实际,且丧失对物质世界探索的欲望,所以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化学教学不注重实验演示

提到化学,大多数学生都会想起那些奇妙的化学实验,那些实验是激发学生探索物质世界的重要手段。而现实中由于化学器材的缺乏,化学实验存在一些危险性,教师操作化学实验演示不够规范等问题,让学生很少接触到化学实验演示的机会。化学实验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感性的认识,调动各个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会让学生记忆更深刻,情感感受更加丰富。其实有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独立操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还可以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所以从学校、教师层面要规范实验室管理、规范实验操作,在管理安全,指导规范的情况下还是多给予学生探索、学习的机会。

(三)化学教学缺乏应用指导

知识的学习更重要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际应用,这对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非常重要。化学现象总是伴随着物质的变化,那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变化来进行一些创造。而且可以利用一些化学变化来改变生活。然而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承受了较多应试教育的压力,总是注重学生是否能够写出一些物质的化学式,能不能准确写出一些化学式,这样才能以成绩体现出教学的效果。而不是注重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际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是非常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在中考中增加物理和化学实验内容就已经很明确的体现了这一点了。而很多教师看不到这一措施背后真正的目的,即便是增加了化学实验的考试内容,还是在考试之前出现了集中练习近些年抽取过的一些化学实验的现象。这还是存在对考试应付的态度,而不是真正地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过于依赖课本

化学本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氧气、水都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它们每天都在产生和消失来供应生命的延续。所以化学的教学内容不能过于局限于课本,因为课本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而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教学的内容可能会出现滞后。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的体现,因为物质的变化需要从味道、颜色、形状的变化来推断而学生从现实世界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通过提高学生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学生可以为课本补充大量的内容。虽然学生为教材补充的内容不是那么系统,那么规范,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为课堂创造讨论的素材。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策略探讨

(一)增加化学实验,培养学习热情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性与自发性已成为引导课程前进的主要条件,在当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依靠实验手段培育化学教学根基,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与学习欲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环节的有机推动手段,化学实验的引入有助于学生获得直观的知识展示,在形成更为深刻的知识认知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在讲解催化剂的相关作用时,教师可设计对比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认知。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强调“催化剂在实验环节发挥了什么作用”,在只依靠单独口语描述的情况下,无法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认知。化学实验的引入则可以改变这一弊端,教师可设计对比实验,依靠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化学认知。以过氧化氢的分解为例,教师可选择增加了催化剂与未增加催化剂的两组试剂进行对比实验,学生依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出“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进程”的结论,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将化学实验作为生活中的调剂,在产生深入了解的求知欲的情况下,学生以更为自发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实际学习当中。

(二)教师语言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更倾向于“叙述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自主认知,在长期单一的教学模式下,缺乏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学生无法做出良好的课堂反馈,对于教师的授课甚至采取“听听算了”的敷衍态度。要使学生融入到当前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就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以自身为主导,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

在相关授课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其化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应用理论知识的操作能力。以金属活动性的认知为例,教师可以将“实验室中制备氢气为什么使用锌却不使用铁”作为探究对象,在做好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观测不同的金属棒与稀硫酸的反应。通过视觉观察、大脑总结,学生对金属的活动性产生基本认知,在培养其基本实验技能的情况下,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在将实验转化为兴趣的情况下,学生摆脱了“被压迫”的抵抗心理,获得更为充实的学习动力。

猜你喜欢
学生兴趣策略探讨初中化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