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初中语文和历史教学相结合,从现在语文和历史的教学现状出发,发现单一的语文或者历史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非常无趣,并且语文课文中有的内容只是从历史书籍中截取出来一段,教师讲解得不够全面,学生无法理解当时作者的心理,无法理解课文,这就需要穿插历史事件,教师可以通过搜集资料,通过不同的历史事件来引出课文,或者举办关于文本内要求的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整理分析,然后通过演讲的形式去分享,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和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让教师重视学科之间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改变曾经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一起进步。
关键词:相关性;初中语文;历史;融合
中國历史悠久,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历史,先从最早的人类开始讲述,到不同的朝代,中国从古至今,积攒了丰富的文化。从奴隶社会到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同时在历史上,我们也走过很多的弯路,但是流淌至今的,就是我国的文字和语言,不管朝代如何更替,社会如何动乱,我国的文化和语言从未中断过,这就形成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语文的覆盖范围也十分的广泛,有古诗词、历史故事、有现代诗词、社会现象等等,因此,文史是相关联的,但是在语文的学习中,并没有对关于历史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介绍,都是比较随机和分散的,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准确的介绍课文中所出现的历史故事、涉及的历史人物、当时的政治情况。这样就会把历史知识融入语文教学中,丰富了语文课堂,同时也增加了历史知识的普及范围。
一、 语文和历史融合的必要性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提倡的是扩展语文的讲述范围,将语文和其他课程融合起来,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的语文课程和历史课程是完全不相关的,不同课的教师只是去完成自己课题的教学,并不会对这些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这样的单一教学的效果并不好。这就要呼吁教师去融合不同的课程,让教师了解历史和语文的教学相关性,将它们融合起来,
才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对语文知识的巩固,让学生的历史和语文共同进步。
(一)文史结合对于语文的好处
新课改后,我们倡议去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的学习充满活力。教室应该注重教学方式,采用现在的科技手段去更好地教学,让学生不仅仅是学到枯燥的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去运用和理解,学到了学习方法,增宽了自己的眼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以后各个方面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新课改后,我们就应该知道,语文的学习和别的学科结合起来,会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当讲到《出师表》时,学生不应该仅仅去背诵完这篇课文,然后记住每一个词是什么意思。教师应该结合这篇课文所出自的朝代,当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作者为何去写下这篇文章,让学生更能深入地感受到这个文章的意义。对于出师表,教师可以去讲述当时刘备病死后,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为开导刘禅,在出师伐魏之前,写下《出师表》,希望它能够承担先帝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来让汉室再现繁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让他们在了解当时的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激活课堂
文字是抽象的,过于复杂的文字很难让学生理解表达的意思,因此语文教学中,应该用生动形象,又不烦琐的语言去表达,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更加直观全面的去展示语文课文中所表达的含义。教师如果只是局限的讲述课文上的内容,学生听的也难以理解,会使课堂氛围沉闷,因此将语文教学和历史结合起来,引入很多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让学生提起精神去听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他们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东西发表自己的观点,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力,让学生也对历史了解很多,这样的授课就会变得非常有意思。例如,教师在上《孙权劝学》时,教师不仅仅要讲述这篇课文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关于这篇课文的历史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孙权为何要去劝学,劝的是谁,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发言,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以及相关的见解,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有积极性。
(三)符合新课改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语文和历史本来就是同根同源,很多语文的阅读和历史的事件都是相关的,学生要学的不仅仅是课文内容,也应该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知道我们学这个的目的是什么,学会举一反三。例如,学习《出师表》的时,不仅仅要讲述诸葛亮的忠贞不二,也要去讲述为什么他会成为一个良臣,是什么让他如此的忠贞。可以让学生去收集资料,然后进行讨论。同时让学生去思考自己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他有什么让人佩服的品质或故事,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学生通过分享,可以互相了解,也能互相增长见识,同时加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多元化的学习,满足新课改后的教学要求。
二、 文史结合的方法
(一)文言文、古诗词的背景介绍
当初中生在学习语文时,课文中会有很多关于历史的文言文,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所学习的内容,搜集一些历史典故,名人事迹等等。将它们放在课文的讲述之中,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更加感兴趣。例如,我们在学《陈涉世家》这篇课文,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当时的朝代。例如这是在秦始皇时期,进行大量的宫殿建设和陵墓建设,修长城、驰道等等,浪费了国家很多的资源和人力,当时人民生活非常的艰难,因此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最后引出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结合背景故事,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又例如我们在讲到《出师表》的时候,可以结合其他的古诗词来进入教学。例如用杜甫的“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来问学生这是谁写的,这个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来引出诸葛亮,这样可以丰富课堂的内容。教师在进行语文授课时,可以经常性的去引入一些诗词、典故等等,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范围,也可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让教师授课更加吸引人,让教师的授课效果更好。
(二)穿插历史资料
在社会中,每个不同的事物都会存在一定的联系,当然历史和语文必然存在很大的联系,历史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更深入,更能去感受到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候的感受,增加了学习的效率。例如我们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其中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难以理解的,因为按照我们现在的社会理念,鲁迅的文章传达出来的很多东西,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例如在学习《风筝》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什么放风筝对于大家来说就是没追求的,为什么我弟弟对我毫不反抗,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去穿插一些当时的一些历史资料,例如当时的社会传统的思想,只有读书才是最有出息的,并且还存长幼尊卑。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为什么文章要这么写,为什么这些事情会发生,为什么大家会这么说。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了。因此,历史材料的穿插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优化语文教学的效果,让历史和语文共同发展。并且教师在选择资料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并且比较容易理解的历史资料穿插。
(三)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去累积相关材料
上面讲述了教师应该如何去让文史结合起来,现在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讲述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将历史融入语文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学会运用。例如可以布置一些课外竞赛,例如九年级语文综合学习中“话说千年风流人物”,首先让学生去写下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关于这个任务的历史资料,他所做出的贡献,他身上所发生的历史故事等等,让每个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的。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演讲,用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这些英雄人物身上的品德,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的刻苦和有耐心。这个活动也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演讲能力,让历史人物放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在活动中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给予一定的肯定,让学生不再仅限于盲目追星,而是去崇拜我国的历史人物,学习他们的精神。
(四)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素材
教师如果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學习语文中的历史故事,就需要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不能仅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述,这样知识面是非常窄的。但是文史结合并不是说没有范围的去随便引用,而是要去结合语文的内容,让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分析历史,穿插一些比较合理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教师需要一些历史背景故事时,也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阅读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和历史书籍,增加他们对语文和历史的兴趣,教师授课的时候也会更加的容易一些。
三、 结语
语文和历史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中考过程中也是有很大比例的,但是曾经的授课方式让他们对于语文和历史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新课改后,要求教师将各个学科联系起来,教师多元化教学,学生多方面成长,而语文和历史向来是不分家的,在授课过程中,合理地放一些历史故事,可以让授课内容更好地理解,增进授课的趣味性,让学生不在觉得枯燥。在文史结合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当时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所面临的社会现状,由此来引出作者写出这篇文章的目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己去结合历史,阅读这方面的历史知识去加强自己的理解。明白历史和语文结合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平.把握相关性,优化初中语文与历史的融合教学[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8(1):82-83.
[2]汪国新.让目标引领课堂: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J].中学教学参考,2014(25):96-97.
[3]赵美芳.通过优化古诗学习提高初中语文教学魅力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6(33):58.
[4]陈黎.借助互联网络 优化语文学习:我的语文学习经验[J].中华少年,2018(1).
[5]王文杰.优化古诗教学,发散初中语文教学魅力[J].神州旬刊,2015(12).
[6]王静侠.探索高效模式 优化初中文言文教学[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6(9):38-39.
作者简介:梁晓燕,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