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微视频的使用策略

2020-09-26 10:41蔡斌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灵活微视频效率

蔡斌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我们的生活迎来了“微时代”,伴随着可汗学院、TEDed等微视频引入我国,这种短小精悍的视频学习模式受到学习者的欢迎,也带给教育工作者们全新的教学理念。本文针对小学科学课堂常见的教学问题,分析如何合理利用微视频进行解决,落实完成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查阅大量教学案例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实际教学中微视频的使用策略。

【关键词】微视频  灵活  实验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3-0063-02

一、微视频的含义及作用

(一)什么是微视频

微视频泛指很短的視频短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 短片、视频剪辑等,可通过 PC、手机、摄像头、DV、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

(二)微视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强调以探究活动为重要学习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在实际科学课堂中,学生经常受空间限制或时间限制难以对某些现象进行探究,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此时就要求教师能够利用身边资源完成相关内容,最常用的就是微视频,它能为学生提供大量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再现真实的情景,拓宽学生的求知领域,并且视频资源能牢牢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注意力,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

二、微视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网络上教学资源繁杂多样,教师可以简单、便捷地获取到微视频资源,但视频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应服务于科学课堂教学,既不能完全代替教学,也不能代替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合理地使用微视频,才能使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利用微视频辅助教学,笔者查阅了大量教学案例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五点策略:

(一)把握课堂主题,突出“微视频”的微小与精准

微视频的选取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这意味着教师要利用高质量的微视频资源。视频内容应与本节课的主题或实验联系紧密、主题鲜明、指向清晰,切忌冗余信息过多,造成视频的主题不明确。

自己拍摄的视频应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实验的重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制作;对网络上搜集的视频资源,有意识地进行剪辑,只保留与教学目标、重难点联系紧密的内容。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每次使用微视频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2-3分钟以内,慎用时长超过5分钟的视频。

(二)突破实验操作,突出“微视频”的指导示范作用进行教学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进行探究实验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科学实验要求细致严谨,实验操作的指导十分重要,利用微视频放大教学细节,可以提高课堂上实验操作的成功率。

学生开展实验之前,教师会进行演示实验,花费大量时间示范讲解操作流程及要领,但许多学生表示很难看清楚,对操作要领也不够明确。使用微视频可以起到放大教学细节的作用,利用特写镜头、添加字幕、慢动作、静止等方式来指导学生,指导效果会更好。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测量摩擦力大小》一课中,教师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摩擦力的示范操作学生无法正常观察。因此,笔者在课前拍摄了测量物体摩擦力操作的示范视频,并进行剪辑,将实验需要注意的细节用字幕重点突出出来,并在课堂上利用暂停的方法明确测力计调零、匀速拉动等操作要领,大大提高了学生操作的规范程度(如图1)。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工具的使用方法需要指导,如温度计、酒精灯、量筒的使用等需要近距离观察指导的操作,均可以在微视频中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来,同时在播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关键位置暂停,补充讲解注意事项,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考虑到一般科学教师授课班级较多,进行大量重复性的演示实验,教师难免会感觉枯燥乏味。实验操作的演示微视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科学教师的课堂重复劳动量,让科学教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组织和思考多种模式教学。

(三)突破理解难点,突出“微视频”的直观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直观现象容易理解,但空间思维能力较差,对于某些知识点较难理解,特别是有关天文知识的部分。如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四季的形成》中有关太阳直射位置的变化,书中提出的方法是在地球仪上安插一根牙签模拟地球上的树苗,用灯泡模拟太阳,通过模拟地球公转过程,观察树苗影子长短的变化,并思考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而推导出太阳的直射位置是变化的。这个模拟实验操作看似简单,但操作的要求很高,从汇报的结果来看,实验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是操作时较难保持稳定、树影变化不明显等,阻碍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在讲解天文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微视频辅助讲解,通过简洁直观的视频画面,让学生从动画中领悟相关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的知识点。

笔者通过截取央视科普节目《斗转星移》中的相关片段,辅助讲解太阳直射位置的变化(如图2)。在看完微视频前,向同学们提出“用你们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这一要求。之后继续提问“通过刚才的动画,你们能够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一系列的问题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出四季形成的原因。

(四)突破知识联系,突出“微视频”的高效性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学生整理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的回顾总结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的课时并不多,特别是低段一周只有一节,加之各种法定假期,教师面临的困难是一个单元需要讲一个月甚至更久,教学时间轴较长,而学生年龄尚小容易遗忘,帮助学生回顾知识显得更加重要。

科学课堂有很多的实验,在复习时无法再重新做一遍,所以利用微视频进行回顾反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先学生喜欢动画,让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同时去回忆所学知识,既满足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又避免了实验时学生过度兴奋;其次复习效率高,短时间内可以回顾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最后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有所用,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采用微视频复习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时,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的兴趣很高,“磁铁有哪些类型?”、“可以看出磁铁的什么性质?”、“生活中哪里有磁铁?”,学生很积极的回答着问题,也很期待视频后面的内容,复习的热情和效率都很高(如图3)。

(五)突破时空限制,突出“微视频”的灵活性

小学科学大多数是在课堂进行,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很多地方无法亲历探究、许多实验无法有效开展。灵活使用微视频,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的高度与深度。如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一课,可以用动画短片的形式,模拟植物生长不同阶段的不同形态,让学生更仔细地观察到花、叶、果实的形态变化,加深对植物生长变化的理解(如图4)。

利用微视频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身临其境,特别遇到教学内容是无法再现的历史变迁,如地球的演变、地形地貌的变化等,利用视频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全面地了解知识和事物的发展过程,也避免了空洞乏味的讲解。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网络资源可以被我们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合理选择并利用好“微视频”,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师生共同成长,最终构建和谐高效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

[2]王苍.“微视频”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运用[J].青海教育,2019(01):48.

[3]王连飞.小学科学课视频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2):10-11.

[4]刘冬梅.教学微视频制作的困境探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6):63-66.

猜你喜欢
灵活微视频效率
关于开设计算机的辅助课程探究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