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花》两种版本的演唱比较分析

2020-09-26 13:31吴纯
戏剧之家 2020年25期
关键词:陕北民歌兰花花彭丽媛

吴纯

【摘 要】陕北叙事性民歌《兰花花》有多种演唱版本,其中以彭丽媛和阿宝两人演唱的版本最具代表性。彭丽媛采用的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民族唱法,而阿宝采用的是原生态唱法,两种演唱版本的《兰花花》具有诸多不同之处。在演唱技巧方面,彭丽媛版气息运用传统“唯”美,咬字行腔饱满圆润,阿宝版气息注重原生“韵”美,咬字行腔淳朴自然;在演唱风格方面,彭丽媛版柔美绵长,阿宝版高亢激昂。

【关键词】陕北民歌;《兰花花》;彭丽媛;阿宝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5-0087-02

《兰花花》这首独具“乡风乡土气息”的陕北民歌,是根据发生在延安临镇的一个真实的凄美爱情故事改编而成的。以纯真和质朴的语言歌颂了一名处于封建时期,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叛逆女性——兰花花,这个美丽坚强的女人为了追求情感上的自由,为了不再受到统治阶级的欺压,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坚决反抗旧时期封建礼教的束缚。新改编的《兰花花》由王志信在保持原民歌歌词和音调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融入创新性元素且与民歌结合,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彭丽媛、阿宝演唱的两个版本《兰花花》,无论是在演唱风格还是演唱技巧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演唱技巧

歌者通过不断对演唱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抓住演唱作品所要表达自身情感的具体方式,对歌曲进行深层次理解,了解所演唱作品的文化背景、音乐类型,并结合自己的演唱能力和丰富的演唱经验,对原曲进行了二度创作,为没有情感的音乐赋予了灵魂。

彭丽媛是我国民族声乐的代表人物,典型的学院派声乐家。她所演唱的《兰花花》采用了典型的中国民族唱法,在演唱上更为注重“唯美”。严格按照科学、专业的发声方法演唱,受到语言以及腔调韵味的限制,声音靠前,运用熟练良好的气息支撑和共鸣腔体,将气流集中在上门牙齿附近进行发声,呈现舒缓状态,声音相对较柔缓。尤其是在歌曲演唱中有多处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和自由延长音,不停地变换气息,保持气息的流动感。

彭版在原曲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编,仍保留了原民歌的少女形象,此时在咬字吐字上可以借鉴二胡的处理方式——高位弱唱,不追求大而实的声音,运用气息支撑,演唱中咬字饱满圆润,运用头腔的高位置弱唱,但声音不能虚。尤其是有些加了装饰音的字词和句末的自由延长音,都呈抛物线式向前抛出,呼喊性的高位置。在歌词咬字中,“青线线”“蓝线线”的第二个“线”字、“田苗子”的“子”都唱成儿化音“线儿”“子儿”等。“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运用哭腔,有一种似断非断的感觉,就如演奏二胡运弓技巧中的揉弦一样,如泣如诉。描绘了兰花花被抬去周家的路上,表现出十分焦急的心情。最后一句“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重复演唱了两遍,在演唱第二遍时速度放慢,让听众愈感悲情。彭版极其注重“唯”美,采用中国典型的民族唱法,严格按照王志信改编的版本运用润腔技巧演唱,如带“点缀性”的装饰音、“声断气不断”的顿腔、“如泣如诉”的哭腔等。

阿宝是我国内地歌手,他采用信天游的唱法,与彭丽媛有明显不同的是,他基本上为真声演唱。在气息转换的粗与细之间灵活转换,连贯性较强,让如空气般客观存在的气息,在歌曲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演唱时也不会过于夸张,自然而明亮,这些都保证了歌曲的完整性。同时还运用了大量的衬词、衬腔,结合陕北地方方言,突出情感表达,增添了原生态唱法的“韵”美。在原版与其他演唱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变动,使用了大量的叠词、衬字以及衬腔,并加入了陕北地方方言。这些极富装饰美的特色更加增添了原生态唱法的“韵”美,丰富了歌曲的内容,以一种新颖又独特的形式,给听众带来一场别具一格的视听盛宴。

二、演唱风格

陕北民歌的题材是多样的,主要可分为号子、信天游和小调。歌曲《兰花花》是“信天游”的代表,信天游在演唱风格上的特点有:极为自由,歌词可随着演唱者的喜好发生或长或短的变化,没有太多的约束,曲调较为缠绵,也极为高亢。

“作为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代表人之一。从她进入到音乐学院开始对民族声乐学习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推动民族声乐的发展”①。以塑造人物形象作为出发点,通过歌声讲述主人公兰花花的故事,演唱歌词的长短句清晰可见,也没有完全按照该歌曲原有风格演唱,而是使用普通话演唱,打破了“土洋之争”的局面,将歌曲柔美绵长的一面呈现给听众。

从曲调特征上看:彭版《兰花花》作为陕北民歌的代表之作,曲调激昂饱满、情感真挚,是典型的陕北信天游风格,并且能表达出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该歌曲采用典型的羽调式,采用了润腔等一些变异性装饰,能够充分地展现信天游的独特韵味。多次反复同一旋律的不同歌词,运用两次四度跳进,提升了歌曲所要渲染的凄凉意境。整体来说,歌曲《兰花花》整个曲调的走向都是由高音逐渐转为低音,旋律对比明显,更好地展示了人物的悲惨命运与性格特征。从节奏、节拍特征上看:节奏上,与歌曲要表达的内在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故事情节的变化可通过节奏的变化表现出来。如歌词“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和“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这两句是兰花花被迫出嫁,节奏比原来慢了许多,流露出兰花花内心的无奈。节拍上,采用的是4/4的节拍,与未改编版2/4拍的《兰花花》有着明显的差异,采用4/4拍式的音乐结构较复杂,具有非常典型的陕北民歌节拍特点。歌曲篇幅较长,全曲共分为三部分,融入了更多的艺术性和戏剧性因素,所以在演唱上的要求更为严苛。从语言特征上:利用陕北方言,将陕北民歌特有的咬字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歌词“青线线(那个)蓝线线……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地爱死人”,这段歌词的“线”在演唱时应唱成儿化音“线儿”,“生”字用陕北平舌音唱出,最明显的是“下”“人”字,唱出来应分别是陕北方言的“ha”“reng”音。我们经常能在信天游中看到这些明显的方言特征,象征着陕北民歌所特有的语言。

阿宝追求“个性”,也没有经过专业正规的声乐学习,仅仅只是按照自己的嗓音条件和审美取向,演绎出各种具有独特风格魅力的音乐作品。阿宝版《兰花花》使用地道的陕北方言,真、纯、不做作,致力于将陕北民歌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在坚持原版歌曲的主旋律的基础上,保留了民族特色,又通过几段不同的情感演绎,高亢激昂,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听觉效果。

阿版与原曲相比,有一定程度上的改编,突出了原民歌陕北风味的特点,在咬字上突出儿化音和陕北独有的地方韵味的字。在歌词“青线线”“蓝线线”这些叠词中,用儿化音来演唱。“就数(那个)兰花花好”这一句在处理上重点突出“兰花花”,第二个“花”字运用滑音。还有“蓝线线”使用的四度甩腔。陕北方言的个别特殊语言与我们平时讲的普通话大异其趣,例如:儿化音“英(ying)英(ying)”唱成“英(yang)英(yang)”、平舌音“生(sheng)下(xia)”唱成“生(seng)下(ha)”、“哥(ge)”唱成“哥(guo)”、前鼻音唱成后鼻音“人(ren)”唱成“人(reng)”、字頭归韵“爱(ai)”唱成“爱(ng-ai)”等这些地道的方言,为歌曲的表现增添了色彩。

综上所述,不论是彭丽媛版本还是阿宝版本的演唱技巧与演唱风格,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民族化元素,并对我国民族音乐创作的个性化有所启示,也为新时期民歌的改编与创新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注释:

①郝婷婷.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风格探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8.

参考文献:

[1]郝婷婷.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风格探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8.

[2]张千一.从音乐角度审视戏剧——歌剧<兰花花>的创作与思考[J].中国音乐,2019,(01).

[3]张敏.<兰花花>两种演唱版本的比较分析[J].戏剧之家,2017,(18):68-69.

[4]刘瀛莹.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风格问题探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猜你喜欢
陕北民歌兰花花彭丽媛
兰花花新传
青年彭丽媛
浅析《兰花花叙事曲》特色揉弦的运用
浅析陕北民歌《赶牲灵》的艺术特色
马可:衣以载道——彭丽媛的御用服装设计师
彭丽媛选手机,国产的
兰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