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云
江南水乡宜兴自古以来就是山明水秀、物华天宝之地。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到宜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再加上宜兴本来就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之一,所产茶叶还被选为贡茶而名扬天下,与之相匹配的,就是从宋朝发端,直到现在依然炙手可热的紫砂器,成为无数爱茶之人的心头所好。宜兴紫砂集散地丁蜀镇位于宜南山区和太湖水域的结合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壳运动形成了举世无双的紫砂泥料,于是宜兴人民凭借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将普通的紫泥演绎出一段神秘而又精彩的传奇,五湖四海的游客纷纷来到宜兴一睹紫砂之芳容和探究紫砂的奥秘,紫砂艺术欣逢盛世,蒸蒸日上。紫砂艺术在千年的传承之中,不仅融合了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而且结合了许多其他工艺制品的纹理装饰,赋予了紫砂壶丰富的人文和精神内涵,使得紫砂壶完成实用器到艺术品的完美升华。
我的这件作品朱泥《仿古如意》壶就是在传统仿古器型的基础之上,经过独特的纹饰演变而成。众所周知,仿古壶是紫砂经典器型,是一代紫砂巨匠邵大亨的代表之作,其他的紫砂器型经过演化之后,可以有很多种变化,比如石瓢壶,衍生出了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而仿古壶基本沿襲了大亨款式,壶身饱满匀称、端庄稳重,大口的设计非常实用,壶身周围加入如意纹饰,美观吉祥,技艺精湛。壶流胥出自然,出水流畅有力;壶把运势而起,自然圈卷,和壶嘴一张一弛,前后呼应;壶盖口沿和壶口截成一条圆线,严丝合缝,通转流畅;壶钮为如意形桥梁式,平缓舒展,精美绝伦,宛如一座江南小桥一般,在朱红色的泥色衬托下呈现出一派悠然、典雅之美。从整体上来看此壶,错落有致,骨肉匀亭,仿古器型临摹到位,如意纹饰优美动人。朱泥的烧成难度非常之高,但是色泽鲜艳,吸水性强,后期的把玩乐趣非常丰富,可谓是泥中之王啊。我的另一件作品是段泥《仿古如意》壶,通体呈现金黄之色,和这件组合起来可谓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代表吉祥如意的色彩彰显出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用“如意纹饰”的器具题材范围很广,寓意万事顺遂、吉祥如意。我把纹饰运用在仿古壶中,使其成为器型的组成部分,装饰和造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充满了如意富贵之悠然气质。
我的另一件作品朱泥《菱花》壶,是一款十分经典的筋纹器,器型整体简约大气、饱满圆润,菱花筋纹从壶盖开始包围四周,阴阳交替,清晰有力,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味感。众所周知,筋纹器在紫砂壶中的成型难度非常之高,更何况是朱泥。我开始的设计到制作都是几易其稿,一丝不苟,最终把亭亭玉立的壶身用一丝不苟的条条筋纹均匀细分,壶肩部的过度处理灵巧而不失雅致,壶嘴、壶把、壶钮又寓含着方器的形态,可谓是紫砂造型艺术的集大成者。关于菱花壶的造型来源,最早是由“明四家”之一的董翰根据菱花形制的铜镜制作而成。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我的这件作品《菱花》壶由具象的菱花抽象演绎而来,意境绝美而魅力无穷,朱泥的质地和色泽更是让此壶锦上添花,把紫韵金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展示得淋漓尽致。
通常情况下,广大的壶友往往是通过紫砂壶“双透气孔”结构的实用性来接触紫砂,用来泡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茶叶的本来滋味,深受人们喜欢和青睐。其实,在我们紫砂艺人看来,紫砂还有第二重价值,那就是艺术审美价值,这一价值可以说是紫砂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不二法门。在今后的紫砂艺术道路上,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作品,把千变万化的紫砂器型之中蕴含的吉祥如意文化更多地传递给大家,希望紫砂艺术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情趣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都能支持紫砂艺术,使其永远传承下去,成就永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