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巧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创新,这样才能够保证所构建的实验课更加规范。本文对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以期让化学课堂呈现出新的面貌和形态。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4-0065-02
引 言
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具体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为学生营造全新的实验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效地吸收和内化基础的实验原理,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同时让学生在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化学课程所具有的科学性特征比较显著,实验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关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1]。在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授课方法主要为演示教学。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展示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实施步骤,教师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课程内容,在课堂上缺乏自主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的实验学习效果较差。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方法單一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中心,以演示实验为主,希望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但是,演示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自主思维的发散,也阻碍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单纯依靠演示法来开展实验教学,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也影响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
2.环境设置不合理,设施不规范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的教师在环境设置方面并不符合规范[2]。教师在课堂上单向讲授知识,导致教学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体验需求,从而会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影响教学进度的有效推进。同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器材和设施的不规范、不完善也会导致教学环境的不合理,因此,学校和教师要进一步完善实验材料,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3.评价体系缺乏创新性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评价环节可以说是影响授课效果的重要因素[3]。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思想和行为缺乏规范性,如在思想上比较滞后,看重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方法上也缺乏创新性,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是一味地进行师评,评价结果往往比较片面。
结合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化学教师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授课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创设良好的化学教学环境。
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
1.微实验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做好实验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径[4]。为了优化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积极地渗透微概念的思想,也就是说要合理设置微型实验,并将其运用到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在观察微试验的过程中思考其中所涉及的化学原理。这样,学生能在此过程中有效感受和分析具体的实验内容,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的微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创造良好的互动条件,使师生能够进行互动,推测和探讨其中的原理,将学生的学习精力集中到课堂上。
2.创设实验情境,规范实验流程
在实验教学中,教学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为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实验教学情境,在情境的支撑下为学生规范展示具体的实验流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利用相关知识来探索实验活动。
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时,为了丰富学生在实验常识方面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实验材料,包括设备的安装顺序和步骤,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例如,为学生直观展示铁架台、集气瓶、量筒等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规范、有序地观察实验,以便于学生接下来的实验探究。
3.组织探究式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对初中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能够让他们产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授课思路,在授课形态上做出调整,加强探究思想的贯彻,在此基础上营造开放的实验教学氛围。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围绕具体的实验主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步骤,并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具体的实验技巧,进而总结实验规律。
在教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条件,引导学生在分组的前提下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在明确实验目标的基础上,利用量筒、滴管、玻璃棒等器具操作实验,对氯化钠溶液进行配比。学生在溶液配比和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实验中涉及的基础概念和化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和互动。
4.设置虚拟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
有些实验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理解上也会产生困惑。同时,有些实验材料具有特殊性,学生在使用其进行实验时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对这些实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对教学载体进行创新。例如,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播放实验视频,为学生展示具体的实验现象,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观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具体的实验原理,总结实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