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君子人格思想对高校大学生人格的塑造

2020-09-26 11:50刘杰常国良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孔子

刘杰 常国良

内容摘要:君子文化是民族伦理的基本要素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孔子所培养的君子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生命意义感,可以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将个体的自我人格融入到社会发展中,对于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发展和个体进步都有积极意义,对于当今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仍存在借鉴意义。本文将从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君子人格的修养路径两方面阐述和分析,进而说明孔子君子人格思想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 君子人格 高校大学生人格塑造

一.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内涵

在孔子时期,君子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统治者,二是有品德修养和实际能力的人。对孔子来说,君子重要的不是社会身份,而是能否自觉承担道义,因此孔子将原来的身份君子转变为道德君子,不但强调了君子人格现实性的品格,还注重君子人格的德性特征。孔子提出的“君子之德”归于道德伦理范畴。孔子提出的君子人格内涵大致包括10种,即仁、义、礼、智、忠信、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与自强不息。[1]

(一)仁

“仁”是君子人格的基础,在孔子道德谱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是成就君子的根本所在,是人以博大之心爱人的理念、行为和境界。[2]仁爱是孔子君子人格的最高道德准则,主要强调“己”与“他人”关系的和谐,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人和忠恕。“爱人”讲求孝悌,其中“孝”是指尊敬父母,“悌”是尊敬兄长。“忠恕”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具体行为准则,所谓“忠”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恕”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融洽。

(二)义

“义”注重的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讲求人们的价值取向必须与正义和道德规范相符,它是提高君子修养的重要途径,要求君子以“义”为内在品质。孔子提出“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认为“义”是君子第一位的价值准绳,一个人的一生应将道义放在第一位,主张物质利益的取舍应以义作为准则。“义以为上”和“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体现于生活中就是努力追求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的提升。[3]作为君子,首先应助人为乐,“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其次应具有“杀身成仁”的献身精神,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永恒;最后,讲气节,保持个人独立性的品格与人格尊严。

(三)礼

“礼”是对各种典章、制度、仪节和习俗的总称,它对于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引导与约束的作用。对于君子而言,是君子人格的外在规范和言行准则,是君子必须严格恪守的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是以仁为内在基础,以恭敬之心,传统礼仪为标准的社会心理和行为,通过谦逊的言辞来表达,诚信的态度来实现。于是,“礼”作为行为规范的标准进而约束个体的日常行为,逐步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自觉意识。从礼的社会功用来看,“礼”规范了亲缘关系、规定了人与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生活就会和谐稳定。孔子认为君子在日常修养中应做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四)知

“知”主要有两方面内涵:第一种是“知”,一种道德理性认知能力,是心灵认知世界及人生的能力;第二种是“智”,是理性判断能力的表现,是基于已有的世界与人生认知所具有的态度取向和价值体验。“知”是形成君子品质的心理前提,是智慧的或理性的状态,要求君子具备辨别是非和理性认知的能力。

(五)忠信

“忠信”表现的是一种诚实守信的心理品行,主张君子要在仁和義的前提下讲忠和信,做到以真诚之心待人接物,尽心竭力为他人办事。“忠信”的心理品质主要体现在个人立身处世、交朋处友、从政治国三方面。首先,在立身处世上,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必须讲求诚信,坚守诺言;其次,在朋友的交往过程中要恪守诺言,讲求信用,以诚相待,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最后,在治国之道上,君子应固守正道,只讲合乎道义的信,不讲不合道义的信,关注人的德性和人格。

(六)勇

“勇”作为君子的“三达德”之一,是孔子君子人格的意志品质。君子尚勇,但勇的前提是仁、是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强调君子应做到果敢、刚毅、刚强和耿直。

(七)中庸

“中庸”即将中正之道作为处事的根本准则,主张“允之其中”,恰当的协调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庸”思想强调君子是能随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更协调的积极做事。

(八)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主张君子应坚持在不同声音和观点的情况下对于他人宽容,要与人为善、协调合作、和谐相处但却保持独立性,并不盲目附和。其具体表现为谨慎持重而不与人争斗,不为己争利;合群、团结而不拉帮结伙,结党营私;待人态度庄重而真诚,谦虚和善;乐于助人,与人为善,成人之美。

(九)文质彬彬

“文质彬彬”强调君子的人文素养,主要包含“文”和“质”两方面。“文”是经典、礼乐等文化层面的素养,指文雅、庄严、礼貌等风度仪容;“质”指的是天生的品质、仁义道德素养,包括智、勇、逊、信等德目。君子人格的素养是“质”与“文”的全面结合,外在礼仪形式和内在道德品质的完美统一,如果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而弱化、忽视另一方面,就会由于片面性而出现偏颇,陷入误区,产生弊端,因此君子应将内在精神“仁”与外在规范“礼”相结合。

(十)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主要体现在“安贫乐道”和“自强不息”两方面。君子人生的最高境界和终极关怀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安贫乐道”表现孔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是君子的内在特点,表现为自然性或自发性。刚健有为、充满自信、自强自立、奋斗不止是孔子自强不息思想的具体体现,既强调君子心中应时刻存着上进的要求,又强调君子要勇于承担责任。

二.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实现路径

(一)修仁、循礼、达乐

修仁,是训练君子的起步点;循礼,是训练君子的落脚点;达乐是人成为仁的最终指向。[4]修仁的基本方式是“学而时习之”,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一方面,通过读经典和观察、聆听来学;另一方面,通过内省和反思来习。君子修仁的实质是行仁,行仁是内于己而发于外的,是一种自发的无任何外在压迫或物质驱动的行为,行仁的必然要求是循礼,礼约束和规范君子的行为,是君子得立的自我体现。乐是君子生活的常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好学才是致君子的根本之图,修理循礼的目的就是成为生活中的乐者。

(二)修德取位

孔子认为,君子社会必须是精英社会,是德法并存的社会。修德是人成为君子的必备条件,修德必须达到的境界是同时具备“仁”、“知”、“勇”三德,即“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首先,通过修己以得仁并成仁,从而去忧;修己以达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修己以内生勇敢的品质、精神,从而无畏。其次,遵循“用无不周”和“以道事君”的修德原则。“用无不周”原则即无限度原则,既指修己以敬德的范围无限度,涉及“学而时习之”的所有方面,又指修己以敬德的过程无限度,它贯穿于人的一生。“以道事君”是君子的政治服务原则,是君子理想指向政治实践的根本准则,它强调德性和德行、仁与礼的真正统一。最后,明确修德范围。君子修德要贯穿生活各个领域,形成“日用常行”,从而肩负起以返本开新再造君子社会和传承文明的重任。

(三)内外交养

君子修养既有内在的仁爱修养,也有外在的礼仪修养。[5]内在修养是基础,是根本,好学是内在修养的入手路径之一。首先是学各种道德品行和行为准则;其次要博学于文,学习人文经典并掌握一定的才艺;最后,博学也要结合思考,讲求学思结合。只是一味的读书学习,学到的只是知识的堆积,没有自身真正的体悟和见解,无法真正得到内在修养的提升,应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从外在修养来说,反思省察和礼法底线原则,则是仁义道德修养分别在方法和规范上的表现。

(四)反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即对于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应虚心学习,弥补自身的短处;对于别人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我们首先应反省自身是否存在同样的欠缺之处,在自省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孔子强调君子自省和慎独的人格,主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身行为。

(五)重道德礼法,克己自律

君子的道德責任被具体化为道德和礼仪法度。从道德方面来说,君子应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好学、乐学丰富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品德意识的培养,注重思想道德品质。从礼仪法度来说,君子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应遵守社会规范,这是基本要求,君子应做到的是将外在的社会规范内化于心,由外在约束转变为自发遵从。

(六)笃志

志向是一个人行为的动机所在,其高低好坏直接决定着人生的方向。一方面,君子应志于德。人生在世,都面临着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满足,孔子不反对追求物质,但强调君子更应注重精神层面的反思,坚守道德境界,而非汲汲于谋求物质的享受。另一方面,君子应志于道。所谓道,小到个人修身之仁爱之道,大到仁政、德治等安邦治国之道。[6]作为德才兼备的君子,如果仅仅是能独善其身还不够,君子还应凭借自己的能力,积极入世,推行修身与治国之道,为创造一个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七)力行

要实现个人的道德理想与政治追求,仅有志向还不够,还需努力践行。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或工作中,加强知识的应用推广。另一方面,倡导言行一致,即自己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是完全一样的。君子既应做到从知识层面加强与实际的结合,又应注重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

三.孔子君子思想对高校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

(一)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君子所主张的义利观是“义以为上”和“重义轻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大学生呈现出义利取向迷惑,在学习、生活以及价值选择上日趋世俗化和功利化;个人主义突出,而忽视集体;无法正确的平衡义利关系。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更应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首先,大学生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生活和学习的指导,从而明确国家的价值目标、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遵守基本的个人价值准则。其次,深入学习和体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君子所具有的“义以为上”和“重义轻利”的价值观,真正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义利观,并能够在正确义利观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最后,要理性的看待义利关系。正确的义利关系并非完全否定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而是在追求“利”的过程中要以“义”作为前提,在不违背“义”的原则下可以追求物质利益。

(二)大学生应提高诚信意识

孔子所强调的君子人格在诚信层面包括守承诺和讲信用两方面。翟天临博士论文造假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也开始提高对学术论文的要求和加强对学术论文的重新审查,审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诚信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行为的具体要求,也是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大学生肩负着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历史重任,他们的诚信状况关系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应提高诚信意识,注重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一方面,大学生要做到信守承诺,言出必行。在对他人允诺时应先考虑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水平,将诚信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内化为自我约束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诚实。学习上,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努力学习、不断加强学习能力的提升,避免学术不端行为和考试舞弊现象的出现。生活上,生生之间应真诚相待,相互交流和学习,增强彼此间的信任感。

(三)大学生应增强道德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

互联网的出现拓宽了大学生收集信息的渠道,但良莠不齐的信息可能会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侵蚀他们的精神文化,造成部分大学生存在享乐主义倾向,忽视了道德修养的提升。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大学生,应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一方面关注精神世界,增强道德责任感。大学生应有君子怀德般的追求,在追名逐利地社会背景下理性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更注重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另一方面,君子关注社会,积极入世,希望能凭借自身才能为社会做贡献。大学生应学习君子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到身为社会中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贡献。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少年们,更应该多关心国事,将自己的梦想融入伟大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从而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四)大学生应加强自我反省

反省是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君子主张“吾日三省吾身”,大学生也应该向君子学习,从自身出发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大学生应从三个层面进行反省:第一层面是学习,在阶段性学习完成后,大学生应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是否影响自身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第二层面是生活,其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上,大学生可以依据对生活态度的经常性反思来不断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第三层面是工作,对于在校、院、班级内担任职务的学生来说,应经常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反思,总结工作过程中的可借鉴之处和不良之处,为下一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五)大学生应注重全面发展

孔子时代所培养的君子是全面发展的人。依据当代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大学生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首先,大学生不仅应注重课堂中科学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日常生活中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做到“智”与“德”的结合。其次,大学生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同时,大学生还应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身的劳动意识。最后,大学生应提升自身审美意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去发现美、体会美、鉴赏美,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全面发展犹如君子人格中“文质彬彬”的体现,既有德、智、美的内在发展,也有体和劳的外在体现。

参考文献

[1]梁国典.孔子的“君子”人格论[J].齐鲁学刊,2008(5):5.

[2]景懷斌.儒家的人格结构及心理学拓展[J].现代哲学,2007(5):48-56.

[3]赵馥洁.孔子“君子之道”的开新意义及时代价值[J].唐都学刊,2018(2):51.

[4]唐代兴,程碧英.试论孔子的君子学说[J].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学报,2018(2):22.

[5]张茂泽.论孔子的君子观及其历史发展[J]学术界,2016(12):77.

[6]廖丹琪.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与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J].教育评论,2017(5):148.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孔子
孔子如何管人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与小孩
孔子师项橐
孔子在哪儿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