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的对比剂剂量及流速

2020-09-26 05:35马振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8期
关键词:螺旋原发性影像学

马振邦

(杭州滨江绿康康复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52)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排名第3的肿瘤之一,死亡率较高,影像学诊断是鉴别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不同于传统CT,螺旋CT能够对病灶完成连续容积扫描,增强扫描主要是通过向血管内注入对比剂,使血肿含碘量维持一定水平,病灶及器官影像增强显示更加清晰[1]。此外,螺旋CT还能够通过增强扫描了解病灶的血供情况,以此来鉴别恶性与良性[2-3]。临床有关研究发现,螺旋CT增强扫描在临床疾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已明确,但有关对比剂剂量与流速对影像学特征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次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对比剂以不同剂量、流速注入时,对原发性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影响,旨在为疾病诊断提供明确的理论参考。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取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将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本次研究设计方案后,患者及家属根据自身情况随机选取检查方案,根据患者选取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6.17±3.33)岁。观察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6.21±3.25)岁。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均衡性良好(P>0.05),可对比。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摘要》[4]中相关诊断;②经CT或超声检查证实肝脏存在实体单发病变;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参加;④受试者在后期随访过程中均证实患原发性肝癌。(2)排除标准:①伴高血压患者;②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③伴心脏疾病者;④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

1.3 扫描方法

扫描均采用16排Philips Brilliance CT扫描机,对比剂选择碘海醇注射液(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321)。完善检查前准备工作,检查当天嘱患者空腹,先行平扫,之后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延迟时间设置为0.5min、1.0min、3.0min,若病情需要可适当延迟。对比剂给药方式:通过肘前静脉团注给药,速度:2.5mL/s;对比剂剂量:对照组:80~90mL,观察组:110~120mL,根据实际情况可对剂量酌情增减。扫描类型:16排探测器螺旋扫描;层厚:5mm;螺距:1.50:1;扫描时间:0.8s,床速:35mm;图像减薄至1.25mm,最终重建分析检查图像。

1.4 评价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动静脉期、门静脉期、实质期进行三期扫描,并对不停窗口期影响特征进行观察、对比,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所有计量资料均经正态分布性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期增强扫描检出率

经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观察组患者共检出病灶59个,对照组共检出病灶58个。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动脉期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门脉期及平衡期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三期增强扫描检出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CT增强图像检查结果与对比剂剂量、流速关系

平扫时,入组患者均为单发,影像学特征表现:肝内类圆形病变,呈低密度阴影,边界模糊,病变直径2.1~7.6cm,其中26例患者平扫摄片显示病灶内部密度均匀,18例患者病变中央密度较低,其中病灶在肝左叶20例,肝右叶23例。动脉期影像学多呈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边缘显示不规则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不断下降,强化效果逐渐增强且向中间推进,经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观察组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图像质量。观察组患者对比剂剂量为110~120mL,对照组对比剂剂量为80~90mL,在平衡期与门脉期扫描强化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临床死亡率较高,早期症状不明显,诸多患者发现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针对该病影像学是其主要检查手段[5]。

CT检查主要是利用机体不同组织部位对X线的吸收率及透过率不同,并经高灵敏度的仪器测量,并将数据传至计算机系统处理,能够得到病灶处的断面及立体的图像,帮助区分机体内微小的病变,螺旋CT工作原理是根据螺旋状前进的轨迹迅速、连续的扫描病灶容积;能够对单个部位或器官一次性进行扫描,确保无遗漏现象;当扫描速度增快时,利于减少运动造成的伪影影响,提高准确率,减少误差;造影剂的高效利用,避免其浪费;且其图像质量不受重建次数及层间隔的影响[6-7]。在普通CT的基础上,增强CT通过向血管灌注不同剂量的造影剂,区分病灶与周围血管的联系,正确鉴别病变类型,有效提高病灶的检出率。临床容易对螺旋扫描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扫描延迟时间、个体差异、对比剂浓度、剂量及注射速率;浓度直接对动脉强化峰及峰值时间造成影响,浓度越高,其峰值及峰值时间越高,与此同时,增加对比剂的浓度,能够使峰值强化,有效降低达到峰值的时间。扫描延迟时间是扫描成功的重要保障,临床具有重要意义。肝脏是双重供血的脏器,当机体出现肝癌病变时,CT平扫时常出现,低密度阴影,门静脉期显示低密度影,动脉期显示高密度阴影,本研究结果显示,肝内类圆形病变,呈低密度阴影,边界模糊,病变直径2.1~7.6cm,其中26例患者平扫摄片显示病灶内部密度均匀,18例患者病变中央密度较低,其主要是因为,较大的病灶是由多个动脉供血有关。郭越炯[8]等通过对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对比剂,结果显示,高剂量的对比剂在门脉期及平衡期扫描强化效果较好,能够更加清楚的显示病灶及其血供情况,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采取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时,不同的对比剂剂量及流速会呈现不同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猜你喜欢
螺旋原发性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旋风“螺旋丸”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