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对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2020-09-26 06:02:24吴晶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1期
关键词:病症针对性医护人员

吴晶晶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放射科,广东 佛山)

0 引言

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心脏骤停是一种临床危急病症,是因为心脏射血功能的终止导致的。主要临床表现主要有①意识丧失,伴局部或全身性抽搐;②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断续成叹息样或者呼吸停止;④皮肤苍白、瞳孔散大、二便失禁。目前,心脏复苏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主要临床手段,心跳呼吸骤停是心脏骤停的一种,它最紧急的临床病症,此病症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多,医院应该采用合适的治疗仪器,并配合规范化的护理方式,从何提高抢救率。因此选择使用哪种护理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1]。针对性护理是针对不同患者,更加详细的对待患者的病情,更加认真的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用针对性护理心脏骤停的患者对降低患者并发症产生概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减少患者待在ICU病房的时间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也更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本文就针对性护理对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9年1月进入急诊科的60名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将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病因主要有:一氧化碳中毒、急性心梗死、急性心衰、溺水缺氧。

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在(36.5±2.5)岁。一氧化碳中毒10例,溺水4例,急性心梗死7例,急性心衰9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在(37.4±2.6)岁。其中,一氧化碳中毒12例,溺水3例,急性心梗死9例,急性心衰6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上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两组均采取急救措施

(1)病情危急情况评估,根据患者的运动反映情况,将患者分为DRABC进行评估。D为危险程度,R指患者不同反应,A为呼吸顺畅,B为呼吸情况,C为循环支持。医护人员需要尽快对患者进行分类,以便接下来工作的开展。

(2)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使患者平躺,露出胸部,由抢救者对患者进行急救。

①心肺复苏。将病人平卧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额上用力向后压,右手指放在下颌沿,将头部向上向前抬起。注意,让病人仰头,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防止舌头阻塞气道口,保持气道通畅;进行口对口呼吸法;抢救者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两手的手指翘起不接触病人的胸壁,伸直双臂,肘关节不弯曲,用双肩向下压而形成压力,将胸骨下压4厘米至5厘米(小儿为1厘米至2厘米),注意,按压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胃等内脏。压力要适宜,过轻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过重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2]。

②呼吸道干预 医护人员注意定时查看并清理患者口腔,此时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可能出现痰阻塞气管,过着进入肺部引起发炎[3]。

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主要选择颈部或者肘窝处的静脉血管建立通路。

(3)医护人员做好监护工作 按时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是否有变化,并准备好各项除颤工作,医护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注意水电解质平衡[4]。

急救越早越好,为患者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呼吸和循环,保证脑组织的氧和血液灌溉,要尽早的进行CPR,切勿因为其他原因耽误抢救恢复时间,越早进行抢救,成功率越高。

1.2.2 护理方式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记录,按时查看注意患者的身体情况,心电图变化,维持电解质平衡等进行一些常规操作。

(2)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 ①组织培训 医院可对相关人员加强心跳呼吸骤停方面相关知识的培训,例如:一些体征的正常数值、急救措施等,按时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②成立考察小组 以护士长为组长,按时对相关人员所负责的患者进行查看,考评相关人员是否认真负责,防止因为医护人员不称职导致对患者生命造成危险。③密切观察 医护人员要更加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巡视,医护人员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查看患者的体征数据是否处于正常,以便于及时高效与医生进行沟通。④心理干预 因为患者严重的病情,可能会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危害,导致患者治疗不积极对待,心理产生放弃,此时医护人员可以进行适当安慰,进行鼓励,使患者增强信心,更加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⑤查看患者呼吸道 按时查看患者的呼吸管是否被痰等东西堵塞,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呼吸,也防止痰液进入肺部引起感染,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遵循无菌原则。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居住于ICU病房的时间;②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③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④计算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处理与分析。用t检验,当P<0.05时,即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指标

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住ICU的时间两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

由表格可以看出,患者及家属明显对针对性护理更加满意,并且患者在ICU居住时间减少,对患者的家庭负担情况也有很大的帮助。

表2 对比两组在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抢救成功率方面的情况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针对性护理无论对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花费还是对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3 讨论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血流不能自然地流出和流入心脏。临床上造成心跳呼吸骤停原因很多,如严重创伤、各种休克、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植物神经反射异常、溺水窒息、中风、药物过量、心脏病发、失血、电击、一氧化碳中毒、手术麻醉意外等。心跳呼吸骤停通常是一种突然性病症,,属于危急病症,在发病数十分钟内就可能使患者脑供氧不足导致死亡,死亡率极高。[5]随着临床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以及器械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心跳呼吸骤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措施导致的抢救率也在随之增加,除了对患者进行急救治疗,相关的护理方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医生在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抢救时,需要医护人员提供许多干预措施,而心跳呼吸骤停属于危急病症,普通的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危急病症所要求的极高的条件。一旦护理过程中,有注意不到细节或者产生差错,都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危害,影响救治的整体效果,因此护理过程中一定要符合严谨规范、科学有效的原则,确保急救工作快速、有效的进行。[6]有研究指出,在急救过程中,相关的医护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手段,而且要具备过强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在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进行抢救救治时,要珍惜时间,尽早治疗,同时可以采取针对性护理的干预,对提高抢救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均有显著效果。医院应该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针对性护理更早的应用于救治过程,非常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病症针对性医护人员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祝您健康(2022年6期)2022-06-10 01:37:18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1:00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青春期病症
学生天地(2020年3期)2020-08-25 09:04:06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