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妙群
(肇庆市德庆县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脑梗死是因为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脑部病变,其是腔隙性梗死、脑栓塞及脑血栓等疾病的总称。近年,我国脑梗死患病人数越来越多,且呈增加趋势,其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存活人群中,80%左右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且具有显著后遗症,往往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而降低了患者自身生活质量[1]。据有关资料显示[2],临床上,在治疗脑梗死疾病的同时,联合中医康复护理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同时可协助其保持良好心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因此,本文针对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将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接收的60例脑梗死患者收入本研究中,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中,有18例男,12例女;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60岁和82岁,平均(72.65±2.35)岁;观察组(30例)中,有19例男,11例女;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62岁和81岁,平均(72.71±2.43)岁;在临床资料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
实施常规护理者为对照组,具体如下:定期清洁病房,并对患者饮食进行相应的指导,将皮肤干预及口腔干预等工作做好,严禁患者饮酒、吸烟,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果排便难度较大,则予以甘油栓、番泻叶等,以便加快排便等。
实施中医康复护理者为观察组,详细内容如下:①仰卧位。尽可能向前伸肩胛骨与上肢,将软枕放置在肩胛骨下方,避免肩胛脱位的发生。向外侧伸展肩关节,使其呈45°,外展腕关节,掌心朝上。将软枕置于髋关节和腰部,轻微向内旋髋关节,背曲踝关节,足尖朝上,避免足下垂。②健侧卧位。一般情况下,健侧肩处于下方,帮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患侧肩位于上方,屈曲上肢大约80°至90°,将软枕置于患侧肩下方,轻微屈曲肘部,并向前方旋前臂,伸展手部。健侧下肢轻微向后伸展,屈曲患侧膝至患侧前,屈膝、屈髋,并将软枕置于下方。③患侧卧位。向前伸屈肩,防止受压,将软枕置于下方,伸直肘,向后旋前臂,伸展手。健侧上肢通常选取舒适体位。向后伸患侧下肢,屈膝,踝中立位。④肢体康复训练。每日在规定时间上举、旋转和外展踝关节、指关节、膝关节、肩关节、髋关节、肘关节等,同时每个角度均需要维持数秒,对肢体控制能力进行训练。协助患者在床边进行站、坐等训练,在床边缓慢移动。对于合并功能缺陷者,予以下肢矫形器。对室内步行进行训练,每次进行大约30分钟。⑤穴位按摩。按摩患侧肢体如下穴位:太冲、曲池、三阴交、手三里、足三里、外关、血海、合谷和梁丘等,每次进行大约30分钟按摩,1次/日,加快患侧肢体血液循环速度,疏通经脉,避免静脉血栓及鸡肉味萎缩的发生。
评估60例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判定依据为NIHSS评分[3],同时评估不良情绪状况,包括抑郁和焦虑,判定依据分别是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4],分值越高,说明抑郁、焦虑现象越严重。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1.0准确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检验值分别是()和t;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检验值分别是率(%)和χ2;两组对比经P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 1。
表1 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分)
表1 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分)
分组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0 12.45±2.16 6.06±1.39观察组 30 12.36±2.41 2.84±0.67 t 0.152 11.429 P 0.879 0.000
护理前,2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护理后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具体如下表2。
表2 比较不良情绪评分( ,分)
表2 比较不良情绪评分( ,分)
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0 57.68±10.31 45.65±5.31 56.78±6.48 48.93±3.26观察组 30 57.59±10.26 38.47±6.36 56.92±6.53 34.57±2.35 t 0.034 4.747 0.083 19.571 P 0.973 0.000 0.934 0.000分组 例数 焦虑评分
脑梗死是当前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每年我国脑血管疾病新患病人数超过200万,每年150万左右因为该病死亡。现阶段,在诊断技术日益完善和提高的同时,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越来越低,但是由于该病造成的致残率显著提高,使得患者社会及家庭经济压力增加。脑梗死患者康复是当前改善脑梗死患者病症的主要方法,经调查研究发现,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脑梗死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5]。近年,在诊治水平及医疗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早期康复护理及训练应用范围越来越高,其有助于致残率、死亡率降低,尽可能的恢复患者身心残障。
中医将脑梗死归于中风疾病的范围内,大部分是因为过度情绪波动、精血亏耗等致使气血逆乱、阳亢于上等,导致半身不遂等表现。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康复护理可在患者各项指标平稳、意识清楚后进行,初始阶段实施体位改变、肢体按摩等方式,重建神经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理活动、呼吸和消化等[6]。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尽量避免肢体挛缩的发生,防止肌肉萎缩的发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情绪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
综上,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其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不良情绪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