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亮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糖尿病属于我院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具有病程时间长、难以完全治愈的疾病特点[1],而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状,如果不给予即使的治疗和病情控制,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2],但是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表示,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依从性较差,需要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进行辅助,整体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3];为了能够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指标的控制,本文将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模式,其结果如下。
回顾性选取本院在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54例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n=27)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4:13;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9-68岁之间,平均年龄(53.8±3.8)岁;患者的最长病程时间和最短病程时间分别为20年和3年,平均病程时间(10.50±1.0)年;实验组(n=27)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5:4;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9-68岁之间,平均年龄(53.5±3.5)岁;患者的最长病程时间和最短病程时间分别为20年和3年,平均病程时间(10.23±1.01)年;两组患者的基数资料对比,均经相关辅助检查符合“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4],且排除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均在家属的陪同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内容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数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在临床中均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降压治疗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常规组患者接受护理人员给予的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等普通护理干预[5],实验组则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模式,主要内容为:
(1)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人实际情况以及心理特点,进行糖尿病肾病相关知识宣教,可采用宣传手册、视频循环播放等方式告知患者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对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够避免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提出的相关问题采用专业的知识进行耐心解答,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认可度和依赖性。
(2)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长时间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真正的治疗和护理想法,并运用专业的医疗知识对其不当想法进行及时纠正,在尽量满足患者真实想法的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抚,有利于改善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不良看法,树立患者的治愈信心,提高日常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3)由本院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体重以及实际病情计算每天应该摄入的总热量,保持每天摄入的蛋白质热量占比14%左右,脂肪占比25%左右,糖份占比65%左右;嘱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食用生葱、辣椒以及生蒜等辛辣食品;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耐受力度以及年龄为其制定合适的康复训练计划,训练内容需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可指导患者进行快步行走、打太极等常规锻炼,同时由家属进行监督,整体提高患者的身体恢复能力。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按计划进行运动、服从用药指导、定时定量饮食)以及护理前后的常规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进行观察记录,其中血糖指标较低且依从性较高的一组患者表示护理效果较好。
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平方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比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按计划进行运动、服从用药指导、定时定量饮食等治疗依从性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实验组和常规组在护理前的血糖指标比较,组间未出现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相比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均较低,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治疗依从性[n/%]
表2 血糖指标[]
表2 血糖指标[]
组别 例数 护理前(mmol/L) 护理后(mmol/L)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常规组 27 12.80±2.10 17.25±4.88 7.86±1.06 13.35±2.56实验组 27 12.60±2.80 16.87±4.96 6.16±0.47 10.26±1.36 t-0.350 0.195 9.825 15.234 P-0.821 0.845 0.000 0.000
参考相关医学文献资料发现[6],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的发病机制为患者自身所携带的遗传因素和后期发生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日渐消瘦以及过于肥胖和疲乏无力等[7],多数患者由于肾功能衰退而导致机体无法完全清除代谢物,最终造成蛋白尿、水肿等症状,需要临床中给予相关的护理干预有效控制病情的恶化[8],改善患者的机体代谢紊乱现象。
个性化康复护理属于我院诸多护理模式中满意度较高的一种护理方式,其主要通过护理模式中综合、连续、协调、人性化的综合特点[9],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开展一定的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日常饮食控制以及适度康复训练指导等护理内容[10],全面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标,同时也可以整体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和对我院医护人员的认可度[11];对于这一结论,本次研究给予了重要依据,即:实验组的按计划进行运动、服从用药指导、定时定量饮食等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且实验组和常规组在护理前的血糖指标比较,组间未出现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相比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均较低,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说明,相比普通护理模式,个性化康复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由此可见,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个性化康复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不仅能够整体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按计划进行运动、服从用药指导、定时定量饮食等治疗依从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