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灿星
(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北京)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进展快,对于临床观察、管理、护理质量要求均较高。同时,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病后康复期间往往存在程度不等的功能性障碍,在认知、言语、情绪、知觉、运动等方面均可能出现问题,对患者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带来严重影响,加重其生活负担和工作困难度。而在这一背景下,良好护理管理与干预效果,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康复十分有利,尤其是胃肠道营养护理过程中,优质、周密、全面的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胃肠道耐受性,早日改善其营养状态,恢复其免疫功能,从而早期康复出院。近期,我科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尝试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强化胃肠道耐受性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有借鉴意义。
本研究选择纳入102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是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按摸球法将本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分成对照组51例、研究组51例,而护理方法不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男26例,女25例;年龄为19~85岁,平均年龄为(46.64±3.18)岁。研究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男27例,女24例;年龄为20~85岁,平均年龄为(46.77±3.06)岁。两组昏迷评分、年龄等一般资料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对照组:经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均接受神经外科围术期护理常规方法,即入院后禁食1~2d,平稳度过休克期后留置胃管,缓慢泵入营养液,若有胃肠道不适,则减少泵入量,使用吗丁啉等胃肠动力药物等治疗。
研究组:以上述护理基础上,围绕肠内营养支持展开综合护理干预,操作如下:①入院后第2~4h内留置胃管,并送检胃液标本,按“零禁食”原则,每隔4h予以稀米汤50mL;②床头提高30~45°,预防反流误吸;③准备掌握营养液输注“温度、浓度、速度”,伤后24h检测胃液隐血,若为阴性则应用功能胃肠营养泵、加热泵,取80mL肠内营养乳剂,以160mL的温开水稀释,以每小时10mL速度缓慢泵入。48h后,若患者无胃肠道不适反应,则继续按上述营养液剂量、泵入速度进行营养支持。72h后若患者依然能耐受,则将营养液剂量增加到240mL,以每小时10mL速度泵入,鼻饲时间为20h,浓度逐渐过渡至原液。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全身病理生理状态,调整营养支持方案。营养液输注速度每日增加5mL/h,总量逐渐达到2000~2500mL/d。全部患者均使用鼻饲泵控制营养液温度,持续喂养,保证营养液无菌。④每隔8h服用一次益生菌酸牛奶,调节肠道菌群,并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⑤维持大便通畅,加速肠蠕动,必要时灌肠或者使用开塞露。⑥加速营养液输注,每隔4h检测一次胃内残留量,若胃潴留量超过200mL则暂停输注,胃肠功能康复后再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若胃潴留量不足200mL,则维持原来输注速度,若低于100mL则加快输注。
(1)营养指标变化: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2周的营养指标水平,包括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
(2)胃肠道耐受性:统计胃肠道不耐受性反应发生率,包括呕吐、吸入性肺炎、胃潴留、消化道出血、腹泻、应激性溃疡、反流等。
护理后,研究组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01),详见表 1。
研究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营养指标比较(n=51,mg/L, )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营养指标比较(n=51,mg/L, )
血清总蛋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131.54±10.66 117.05±9.31 65.15±3.28 58.69±2.75对照组 131.75±10.17 106.54±11.69 65.42±3.08 51.69±2.33 t 0.102 5.022 0.429 13.869 P 0.460 P<0.001 0.335 P<0.001组别 血红蛋白
表2 两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51,%)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往往是因脑部受到严重创伤或者脑出血而进入机体高应激状态,各个系统功能均比较脆弱,对肠内营养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腹泻、腹胀、呕吐、恶心等胃肠道反应,这些均为胃肠道耐受表现,严重影响其营养支持效果,加重患者身心痛苦[1-2]。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神经内科学为重症患者康复过程中重要环节,保证患者营养充足,即表示可早日恢复患者健康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早日康复出院[3-4]。因此,如何改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以及胃肠道耐受性,是医护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而辅助以周密、优质、恰当的护理干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点研究方向。
综合护理作为现代医学上新近涌现的护理模式,其特色在于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理念指导下,针对常规护理中的缺陷、弊端,以弥补、完善护理干预方案为目标,提供周全、系统的护理计划,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水平[5]。为此,笔者在本次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结果可佐证:研究组护理后2周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01,可见该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直观证明了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进一步辅助营养支持、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方面的积极作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为神经内科为危重症患者康复时期临床护理中的重中之重,各种危重症患者病后均不可避免接受营养支持,但在营养支持护理中应用何种模式依然众说纷纭[6]。曹丽芬等[7]均主张在重症颅脑损伤、维持性腹膜透析等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该模式,结果提示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均明显改善,与本研究结果高度一致。同时,综合护理干预的加持,还可减轻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形成的刺激,从而降低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4证明:研究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可切实减轻肠内营养支持操作对病人胃肠道的不良刺激,增强患者胃肠道耐受性,避免中断肠内营养支持,这对患者早日恢复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机体免疫能力后康复出院均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建议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中选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