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璇霖 农秀明 耿宝忠 韦琦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壮医科,南宁市 530023,电子邮箱:3058576516@qq.com)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一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腹胀痛、腰骶酸痛、月经不调、神疲乏力、带下增多,甚则不孕或异位妊娠,具有延绵难愈、容易复发等特点[1]。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加,性伴侣增多,性传播疾病增多及流产频繁等因素,盆腔炎发病率不断增高[2]。目前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西医多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但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长易产生耐药性,并造成菌群失调等[3-5]。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不同证候辨证治疗,具备独特优势[6]。有研究证明,针灸联合中药灌肠治疗CPID,具有一定的优势[7]。本研究采用壮医针灸联合壮药定痛饮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CPID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壮医针灸科门诊就诊的气滞血瘀型CPID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选标准:(1)超声检查可见盆腔积液;(2)按照《中医妇科学》[8]相关标准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少腹部胀痛或刺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经期、劳累、性交后加重,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多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舌有瘀斑,脉弦涩;(3)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恶性肿瘤或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胃肠道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4)精神病患者;(5)不能坚持配合治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年龄24~58(36.3±2.4)岁;中医证候积分(39.85±8.16)分;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子宫直肠窝积液最深为(41.73±2.60)mm;病程3~16(6.5±1.6)个月;观察组年龄23~49(36.8±1.8)岁;中医证候积分(40.26±7.68)分;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子宫直肠窝积液最深为(40.13±3.16)mm;病程3~15(7.1±1.3)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口服妇乐颗粒(四川宝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0624)12 g/次,2次/d,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2.2 观察组:给予壮医针灸联合壮药定痛饮保留灌肠治疗。(1)针灸治疗:选取穴位:脐内环穴(心、肾、肝)、下脐行穴(脐下3、4、5等分穴位)、水线穴(2、4、6等分穴位)为主穴,随症加减,伴有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等气道不通表现者加血海穴、足三里穴,有腰膝酸软等水道不通者加三阴交穴、水泉穴、复溜穴,有大便溏烂、纳差等谷道不通者加太冲穴。患者取平卧位,暴露针刺穴位,常规局部消毒后,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华佗牌,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0.20 mm×25 mm,0.25 mm×40 mm)针刺;针刺手法:脐内环穴(心、肾、肝),用平补平泻手法,以脐中央为中心,距离脐窝外侧缘旁开0.5寸处进针,针尖向外与皮肤呈10°角放射状平刺,进针深度约20 mm[9];下脐行穴用吐纳泻法,嘱患者做腹式深呼吸,医者用左拇指指甲重切穴位固定,趁患者纳气时将针尖迅速刺入穴位,静候片刻,待患者再纳气时将针再次深刺1/3,再停片刻,再待纳气时再将针刺入所需深度,进针完毕,连泻3次;水线穴等各穴位均用吐纳补法,嘱患者做腹式深呼吸,医者用左拇指指甲重切穴位,并趁患者吐气时将针尖迅速刺入穴位,静候片刻,待患者再吐气再深刺1/3,再吐气再刺入所需深度,连补3次,留针30 min后出针。用恒温灸盒放置于脐环穴、下脐行穴上进行隔针架空艾灸,1次/d,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月经期间停止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2)壮药保留灌肠:定痛饮由拦路蛇30 g、金英根30 g、金不换15 g、两面针10 g、益母草10 g、白花蛇舌草10 g、蒲公英10 g、桃仁10 g、红花5 g等组成,由我院药剂科煎煮后包装成每袋100 mL,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保留灌肠,灌肠前将药液加热至38℃左右,将一次性导尿管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并接上灌肠药液,排尽管内空气;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后,取侧卧位,臀部稍垫高5~10 cm,用液状石蜡润滑导尿管后轻轻插入肛门15~20 cm,打开输液器调节器,以60~70滴/min的速度输入,完毕后拔管,嘱患者继续保持侧卧位15~20 min,保留药液2 h,1次/d,1剂/次,连续治疗14 d后休息,待下次月经干净3 d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主要临床症状(下腹疼痛、胸胁胀痛、腰骶痛、带下量多、带下色黄)和体征(盆腔积液、附件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压痛),按照症状严重程度由无、轻、中、重分别计 0、2、4、6分,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2)临床疗效。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超声显示盆腔积液完全吸收,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超声显示盆腔积液区或包块较治疗前减少>6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超声显示盆腔积液区或包块较治疗前减少40%~6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超声显示盆腔积液区或包块较治疗前减少<4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或增加。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U=7.588,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主要体征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主要症状、主要体征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分)
CPID多因急性盆腔炎治疗未痊愈发展而来,具有延绵难愈、复发率高等特点,患者因长期腰骶酸痛、下腹疼痛、性生活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质量。本病多为混合感染,由于盆腔炎症延绵难愈导致局部组织粘连及微循环障碍,常规抗感染治疗时药物难以渗入盆腔组织,疗效欠佳。另外,盆腔处于机体低位,局部血药浓度较低,疗效受到一定影响,加上长期广谱抗生素治疗可增加耐药菌株出现的概率和导致菌群失衡容易形成二重感染[11]。
壮医认为,“毒虚致百病”,即一切疾病都是由于“毒邪”入侵,或体虚气血不足所致;当毒邪(热毒、火毒、湿毒)入侵机体时,若机体气血虚弱或道路(三道两路,即气道、谷道、水道,龙路、火路)不通而抗病能力下降则发病。当毒袭水道(相当于西医的泌尿生殖道)则发为盆腔炎;如机体正气虚衰、气血不足,不能驱毒外出,毒邪则进一步入侵水道致气滞血瘀,毒瘀互结致使水道龙路、火路不畅,发为重疾,故治疗当以 “解毒”“祛瘀”“补虚”并举[12]。壮药定痛饮由拦路蛇、金英根、金不换、两面针、益母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桃仁、红花等壮药组成,拦路蛇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活血、祛风消肿之功效;金英根具有祛瘀、活血、止痛之功效;金不换具有破旧血生新血之功效;白花蛇舌草、两面针,蒲公英具清热解毒、祛风通络之功效;益母草有活血调经之功效;桃仁、红花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全方药共奏解毒祛瘀的功效。本研究采用壮药定痛饮保留灌肠,药物通过直肠黏膜渗透吸收进入局部,使盆腔微循环血药浓度较高从而发挥更好的“解毒”“祛瘀”作用,并且药物的温热作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壮医脐环穴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脐内环穴(心、肾、肝)具有通调三道两路、调气补虚的作用,下脐行穴有通路止痛、调理气血、健运谷道之功效,水线穴具有利水渗湿,通调水道作用[12]。本研究选取脐内环穴(心、肾、肝)、下脐行穴(脐下3、4、5等分穴位)、水线穴(2、4、6等分穴位)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诸穴合用,并配合艾灸温经通络,共奏通调三道两路、补气调气、平衡气血、增强脏腑功能,使路通气畅,则邪有出窍,使天、地、人三气运行恢复同步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3]。
本研究应用壮医针灸联合壮药定痛饮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CPID,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好于采用口服妇乐颗粒治疗的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主要症状、主要体征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壮医针灸联合壮药定痛饮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CPID疗效好,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壮医针灸联合壮药定痛饮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CPID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该方法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