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娟,邹 勇*
(1.长江航运总医院院前急救科,湖北 武汉 430010;2.武汉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科,湖北 武汉 430022)
院前急救指的是患者从现场到医院过程中的抢救与护理等工作,是急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阶段护理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了对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时将医疗资源送到患者身旁,能够有效减少抢救时间的延误,有利于迅速控制病情[1]。我院加强了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就常规护理与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效果做了随机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急诊收治患者110例,时间2019年1月~2019年12月。纳入标准:(1)院前急救资料完整;(2)接诊前为采取其他治疗措施;(3)认知功能正常;(4)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特殊生理时期者;(2)严重心肾脏器疾病者;(3)恶性肿瘤者;(4)不同意参与研究者。本组患者中男64例,女46例,年龄18~86(45.22±11.78)岁,包括骨折30例,心脑血管意外42例,软组织损伤22例,颅脑外伤8例,中毒性疾病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可比。
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主要包括:(1)人员培训,对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均需要加强心电监护、心肺复苏、AV穿刺留置针、人工呼吸等的培训,开展规范化抢救训练工作,加强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2]。(2)定期检查,要求“120”急救电话随时正常运行,专人24 h值班接听,并在接听后迅速询问地址、患者数量、联系方式、病情等,做好记录。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立刻上报领导,完成资源组织与抢救工作。(3)合理排班,要求出诊护士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水平,熟悉业务,合理排班[3]。(4)急救准备,严格落实院前急救管理工作,要求急救设备、物品均保持完好,禁止外借、挪用,定点放置,定期检查管理,使用后及时清点、补充。(5)规范现场急救工作,迅速从头部到四肢检查,准确评估病情,并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如合理摆放体位、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迅速控制患者病情,为后期抢救工作的开展预留时间。(6)急救转运,要求先救后送,并注意兼顾就近原则、自愿原则以及专科优先原则等。采取适宜的方法搬运,表明身份后做好安慰工作,固定患者,再进行搬运。转运中需要注意加强监护,维持管道畅通,定期检查询问,并进行病情说明。(7)院前救护工作完成后,准确进行护理文书的记录。
(1)院前急救效率与效果,即出车反应时间与途中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2)护理满意度。
采用SPSS 21.0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时间分别为(171.10±14.45)s、(181.25±10.76)min,短于对照组(3 22.4 6±2 7.6 8)s、(2 6 5.0 2±1 5.8 2)m i n,P<0.05(t=35.9496、32.4713)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8.18%(54/55),高于对照组90.91%(50/55),P<0.05(x2=5.124,P=0.024)。
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对比表[n(%)]
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抢救是否成功,而通过早期及时准确的救护,则可有效控制病情,为患者争取抢救的时间,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明显意义[4]。而就本次研究所制定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措施来看,做好培训、定期检查、合理排班,能够为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给以可靠的人力、物力资源保障,可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在具体院前急救工作上,做好急救准备,有利于及时出车,规范现场急救制度,则有利于维持患者状态的稳定,迅速识别与控制病情,再加上转运护理,则可缩短转运时间,保障转运过程中患者的安全性。规范完成护理文书,则可为后期诊疗工作提供参考,并规避法律风险。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抢救效率、抢救时间、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案效果理想。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院前救护工作的效率以及效果,可改善患者的护理服务体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