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芳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分院结防科,江苏 苏州 215500)
耐药结核病是结核病患者对一种及其以上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据WHO统计2008年全球耐药结核率为20%,近年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耐药结核发生率持续上升,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1]。耐药结核病患者治疗难度大,为确保临床疗效需在治疗同时辅助开展护理干预,降低负性情绪对治疗依从性影响,本文对比不同护理干预价值,现报道如下。
纳入研究18例耐药结核病患者均选自2013年01月~2019年12月区间,依据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观察组男5例,女4例,年龄均值(51.69±16.42)岁;病程均值(6.13±1.84)年;3高中以上学历者、2高中学历者、4高中以下学历者。对照组男6例,女3例,年龄均值(51.35±16.81)岁;病程均值(6.14±1.31)年;2高中以上学历者、2高中学历者、5高中以下学历者,数据统计P>0.05。本研究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
纳排标准:(1)纳入:①痰菌检查呈阳性者;②药敏试验对利福平或异烟肼耐药者;③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无认知及听力障碍者;⑤临床资料齐全者;⑥经SDS、SAS评分,结果>50分者。
(2)排除①精神疾病者;②存在听力、认知障碍者;③既往有焦虑、抑郁病史者;④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
1.2.1 常规护理
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疏导。
1.2.2 人文关怀护理
(1)心理护理:结核病活动期传染性较强,患者多需进行隔离治疗,为降低其焦虑、自卑、病耻感,配合责任医师,详细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其治疗背景,确保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产生全面、正确认知。同时邀请病情控制理想者通过微信视频与患者互动,提高治疗依从性[2]。(2)健康宣教:发放疾病相关知识,医院每月组织科室专家开展1次“耐药结核”专题讲座,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疑惑。采用视频、PPT、图片等辅助宣教,还可借助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定时推动疾病相关知识,循序渐进提高其认知程度。每月对患者认知程度实施评估,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确保每位患者了解疾病危害、自我护理知识[3]。(3)用药指导:根据处方单为患者讲解早期、全程、定时、定量用药的价值,并定期评估,针对服药依从性较差可反复讲解规律用药重要性,叮嘱家属督促患者科学用药,并密切观察其用药后不良反应,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入院治疗[4]。(4)不良反应指导:指导患者观察、记录不良反应情况,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发现异常适时给予干预,若干预后症状无法缓解需及时上报医师,调整治疗方案。
①参考QOL量表从生理、心理、社会等8个维度评价,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②参考SDS、SAS量表评价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得分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
选择SPSS 22.0分析,t、平方差表示计量数据,%、x2表示计数数据,P值表示结果。
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对比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负性情绪评分(±s,分)
表1 负性情绪评分(±s,分)
?
观察组8方面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s,分)
表2 生活质量(±s,分)
?
耐药结核病患者带菌时间长、治愈率低,且具有治疗费用高、痰菌不易转阴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亦可增加耐药结核病防治难度,如何控制耐药结核病,降低疾病复发率为目前疾病防治面临问题。有报告指出防止或减少疾病传播是目前减少结核病传播的关键,为此需加强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31.62±2.35分、抑郁评分30.05±1.92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人文关怀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分析:结核病多采取抑菌、抗结核药物治疗,虽可取得理想效果,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结核菌耐药性明显提升,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人文关怀护理可优化常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工作规范化,确保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其次秉持以患者为中心原则,根据患者心理状态、认知情况随时调整护理方案,同时加强对其病情变化的观察,确保可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科学处理,确保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负性情绪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5]。
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在耐药结核病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既可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评分,亦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