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霞娟
(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400)
血液透析治疗周期较长,透析期间,频繁穿刺等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1],导致其出现抵抗情绪,甚至自暴自弃,影响治疗效果。临床要采取相关护理措施配合治疗,让患者明确治疗的重要性,以此来稳定透析效果,减轻其痛苦。本研究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的运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开展,血液透析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平分法划分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8例;实验组中,男患者与女患者比例为20:18,最大年龄59岁,最小年龄32岁,平均为(45.67±0.57)岁;按照疾病类型分类,急性肾衰竭18例,尿毒症9例,慢性肾衰竭11例;参照组中,男患者与女患者比例为22:16,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为(45.59±0.71)岁;疾病类型:尿毒症16例,急性肾衰竭患者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15例;两组临床资料检验结果为P>0.05,差异无意义,可对比。征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其中。
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其宣传疾病知识,包括血液透析方法,同时加强血压的监测,其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等[2]。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1)健康教育:评估患者心理健康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向其介绍疾病知识,明确血液透析的重要性,从而意识到肾衰竭不是不治之症,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能够缓解的,并建议其多看电视与报纸,多听收音机,关注社会实事,保持愉悦的心情;(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关注其内心情绪变化,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多对其列举成功案例,同时为其营造和谐舒适的病房环境,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使其感受到关心、爱护;鼓励家属参与到护理活动中,让其多陪伴患者,给予鼓励与安慰[3],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真实想法,从而引导其宣泄内心情绪,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树立积极的价值观;护理人员也可与患者转换角色,了解其内心需求,并采取针对的措施舒缓其不良情绪。
(1)心理情绪: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各20个评价条目,50分以上为焦虑,54分以上为抑郁,分数越高,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2)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分数区间0~100分,评分80及以上为非常满意;评分60~79为基本满意;评分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输入SPSS 18.0中计算,心理情绪t值检验,满意度x2值检验,分别用均数平方差与百分比表示,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前,负面情绪评分无差异,而护理后有所上升,但实验组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SDS、SAS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SDS、SAS评分对比(±s)
?
患者更加满意实验组护理效果,与参照组数据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见表2。
表2 满意度分析[n(%)]
血液透析成为治疗肾衰竭的主要手段,其能够净化血液中的毒素[4-5],将干净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效果良好。患者长期受到病痛折磨,反复穿刺痛苦以及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均会给其内心带来恐惧与伤害。心理活动与患者文化修养、社会阅历、性格有关,由于血液透析的长期性特点,患者难免会出现心理障碍,从而加重疾病,给治疗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个性化心理护理立足于患者心理活动[6],针对其不同情绪给予护理,能够减轻其心理负担,让其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治疗顺利开展。另外,针对性心理护理的实施,体现了人性化与个性化的优点,能够依据不同患者情况制定方案,并鼓励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对生活的信心,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展开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期间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对其进行健康宣讲,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主动参与到治疗与护理中,不仅强化了透析的治疗效果,也有利于拉近护患关系,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减轻其家庭压力。根据研究数据可以得知,护理后,实验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显著下降,且各项指标均比参照组理想,体现了此护理法的优势;在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概率为92.11%,高于参照组的73.68%,由此可见,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更为显著,其对增进护患感情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要加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改善其负面情绪,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与质量,从而控制不良反应,使患者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