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2020-09-24 03:16王瑾乔鹏程
中国商论 2020年17期
关键词:财务共享企业集团内部审计

王瑾 乔鹏程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采用财务共享模式来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本文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内部审计所造成的影响入手,分析了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革新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实税务法律风险的防控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改善方法,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共享  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企业集团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9(a)--03

隨着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大、业务类型的增加,财务管理越来越困难,传统的财务管理已面临严峻的考验,财务转型势在必行,财务共享应运而生[1]。企业实行财务共享后,纳入财务共享的下属公司不再单独进行内部审计,财务共享中心将所有单位的内部审计业务集中进行统一处理,以实现集中化、标准化的内部审计工作。企业集团通过构建财务共享模式,可以将低附加值的作业劳动归集在一起,进行流程再造和系统整合,提升审计的效率[2]。

Andersen(2002)通过调查发现财务共享中心内部的审计工作,形成了一个实时、高效的监测体系,能够流程化处理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3]。Bailey等(2006)指出采用财务共享模式后,集团审计部门能够收到一手数据,财务数据不再滞后[4]。侯瑞(2014)认为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可以加强风险管控,加强资金管控、合同管控、预算管控等,利于强化运营风险控制。华晶(2015)出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集团的财务数据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归集起来,审计人员不再需要跨地域收集财务数据,有效提升工作效率[5]。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都认可财务共享模式下,对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带来了好处,但是也要发现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为确保内部审计质量需要重点关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方式、风险防控等方面。企业集团对内部审计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从而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确保企业集团持续健康地发展。

1 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产生的积极影响

1.1 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

在传统模式下,企业集团的会计资料保管陈旧或跨地区公司凭证格式要求不一致,往往在合并分析时增加难度,降低审计的工作效率;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集团可以制定统一的录入标准,下属公司可以异地下载制式文件进行录入、上传数据。通过财务共享模式不仅使审计人员收集到标准化的会计资料,还克服了实地审计的困难,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审计的效率。

此外,在传统模式下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时,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一般是事后开展,缺乏时效性,不能为审计人员提供实时的数据;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集团可以实施借助数据分析软件或云平台等手段实现对数据的在线监控与动态分析,增加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形成全过程审计[6]。使企业处于主动、及时的状态,降低了时间的滞后性,有效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1.2 利于强化风险管控

在传统模式下,组织运行中存在局限的技术手段和独立的一线部门管理流程,总部的监管只能通过报表和举报的形式发现问题,形成事后监管。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集团通过集中审核、统一标准、规范流程等措施,让财务业务处理更加有效,实现合规性风险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审计工作质量。各个下属单位的财务业务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处理,可批量处理,实现财务流程优化。

在传统模式下,对于费用、资本性支出等资金流出的关键环节,总部无法实时监控,这样会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性。而采用财务共享模式,在费用方面可以实现实时控制,所有支出都由总部审批,将费用管理和预算管理集成应用,不仅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多的审核依据,而且实现了预算控制前移,有效避免了预算事后不合理的现象。

2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审计工作水平的保障。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包括机构自我控制和项目自我控制。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集团的机构自我控制方面存在不足,表现在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定制相关制度,未充分考虑企业集团内部的利益关系,存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制定不清晰,工作中出现推诿,导致制度操作性不强。在项目自我控制方面,由于现有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使制度流于形势,未真正落到实处。由于被审计单位的部分财务责任转移到共享中心,同一笔经济业务涉及不同的审计对象,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同一个项目会出现两个责任主体,造成责任难以界定,造成内部审计复核制度执行困难。复核人员需要明确自己的复核内容和责任并坚持全面复核,突出重点,力求做到复核的内容涵盖审计项目的全部。此外,在实际审计中,责任追究制度设置不合理,就会出现审计考评和责任落实不到位,审计人员责任感弱,审计风险意识淡薄,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2.2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熟知信息系统的流程和操作,还要具备专业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以充分利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数据支撑,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但是企业集团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智能化+审计”的素质,不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具备从财务共享中心挖掘有效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没有高效整合审计资源,没有充分发挥财务共享平台的优势。传统的内部审计人员审计思维守旧,在信息化时代仍旧采用传统的审计方式,这种方式显然不能适应企业集团经营规模的扩大、地域的限制等客观条件,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没有充分运用到实际审计工作中,这些都将影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低、审计成本增加,从而影响审计质量。企业集团严重缺乏“智能化+审计”的复合型高素质审计人员,即具备财务、审计、信息技术、法律等知识的综合型内部审计人员,这就会阻碍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继而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

2.3 内部审计技术方式局限

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采用传统手工方式下的审计方式对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审计,不考虑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这种“绕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增加了企业的审计风险[7]。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人员在面临这样的控制系统,需要不断更新内部审计技术方式,从而提高审计质量。不应只采用传统手工方式对系统的输入、输出的数据进行审计,而忽略对处理过程的控制,缺乏对专业审计程序的应用。企业集团需要采用符合财务共享特点的内部审计方式进行审计,以此满足企业集团的审计要求。

2.4 税务法律风险防控不到位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集团企业的下属单位自行向所属地纳税并各自进行税务管理。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会带来税务法律风险[8]。一方面,下属单位的纳税与税务管理工作转移到财务共享中心,集团下属单位地区税务差异化,财务共享中心与各地区税务部门沟通有难度,不能有效行使纳税和税务管理,会引发税务稽核问题。另一方面,不能及时获得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会增加企业的税务成本。税务风险控制方面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目标,如果税务法律风险升高,就不能为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

3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改善方法

3.1 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为保障内部审计质量,应制定切实、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9]。在机构自我控制方面,首先,内部审计机构要依据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使各项审计工作趋于规范化,做到任务具体分配,确保责任划分明确,不仅明晰了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也应避免审计人员自身行为引起的误解,从而确保审计正常工作秩序。其次,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政策,要符合财务共享模式的特点,保证各项制度贯彻落实。同时及时更新审计政策,对新增加的规章制度重点强调,对已经废除的规章制度及时删减,利于审计工作有序展开,以满足审计监督的需求。在项目自我控制方面,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确保每一个项目都从源头抓起,按操作步骤处理业务,及时传达和反馈指导意见,若审计中发现审计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应及时向审计部门负责人报告,及时调整方案,以确保审计的可靠性。

3.2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需要拥有“智能化+审计”的复合型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建立内部审计准入制度,严格按照相关的招聘流程和具备从业资格的要求,从社会和企业内部两种渠道同时聘选和培养审计人员,确保聘选上的人员能履行其职责并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企业集团对内审人员定期进行绩效评价,实行末位淘汰机制,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2)注重内部审计人员持续的专业技能培训,定期为内审人员安排高水平的培训,涉及信息技术、财务、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应侧重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利于审计人员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以适应信息化的审计环境[10]。(3)审计人员自身应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审计思维的转变,深入了解本单位数据库和财务共享结构,适当参与系统的控制与部分开发,学习如何高效识别系统输出结果,提高审计效率;转变传统的审计思维方式,以便高效地完成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财务共享模式发展的新要求。需要审计人员转变审计观念,自主学习新的审计方法,愿意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去应用,为适应企业集团经营规模的扩大、地域的限制等客观条件,可以选择非现场审计、大数据审计等,不仅节省审计成本,也提高审计效率。

3.3 革新内部审计技术方法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采用“穿过计算机审计”的方式,可以提高数据处理、内部控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可以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以下介绍两种技术方法:一是大数据审计,按照财务共享模式的规则,财务数据的输入要符合规范的格式,并且这些数据可以在其他端口导出[11]。以财务审计集成系统为例,该系统将财务核算模块与内部审计模块进行紧密链接与集成,审计资源池的数据均来自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共享系统,并通过一定的经验模型输出,审计人员可通过上述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调阅和分析,为审计人员带来信息采集工作的便利。审计人员在使用基础数据时,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多维数据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筛选和分析。二是云审计,即云计算与审计相结合,企业可以访问“云”中存储的信息,审计人员能够实时获取被审计单位上传的数据,随时调取数据进行审计分析[12]。通过这种方式,审计工作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提高了审计效率。企业集团使用云审计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审计的分析速度并且能够存储海量的数据,成为信息化审计的趋势。云审计的出现,解决了行业的实时性需求,可以给审计人员提供实时的数据,以便进行实时分析,及早发现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估,更好地实现全过程审计。

3.4 落实税务法律风险的防控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集团建立柔性税务管理平台,在系统内及时更新行业税务法规,允许各下属公司可以出具不同地区差异化的报告[13];制定税务管理的事前预警机制,建立税务风险控制模型对税务风险进行预警,把税务风险降低至可控范围内,并按时进行税务风险自查并制定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在企业集团成立税务小组,专职人员可以与下属公司当地的税务部门及时沟通,配合开展税务稽核工作。以风险控制为基础可以提高审计质量,从风险因素的分析入手,有助于形成审计控制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从而建立全面、有效的审计控制体系。企业集团提高审计的风险管理水平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4 结语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立,在促进业财融合、改变内部审计方式、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等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具有局限性,如增加了审计风险、使审计管理职能弱化等。因此,财务共享中心应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革新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实税务法律风险的防控,从而更好地促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刘杰.基于财务共享背景下财务人员转型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11).

张瑞君,陈虎,张永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J].会计研究,2010(07).

Andersen.Shared services as a new organizational form: Some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accounting [J].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02.

Bailey, Derek. Accounting in transition in the transitional economy[J].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陈国珍,赵婧.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研究[J].会计之友,2013(22).

陆迎霞.内部审计实施事前或事中审计的路径选择[J].中国内部审计,2015(05).

牛学良.计算机审计软件设计浅析[J].中国内部审计,2005(07).

胡靖.集团财务共享模式下风险管控的挑战及应对[J].财务与会计,2016(08).

李恩胜,赵问平.关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程序的探讨[J].区域金融研究,2005(07).

荆霞,张金城,黄作明.基于数据挖掘的審计数据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7).

刘星,牛艳芳,唐志豪.关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2016(05).

严巍,周岚,王箭.浅谈“云计算”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5(10).

高晶,关涛.基于战略柔性的企业集团协同机制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01).

猜你喜欢
财务共享企业集团内部审计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平安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结构框架研究
浅析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