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舒阳
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上下刷屏的“武汉加油”与日本友人寄赠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诗句形成的强烈感官对比,让不少国人高呼:“中国人弄丢了自己的文化。”难道事实真的如此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诚然,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古文化在大部分人们生活中的存在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且自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在历史车轮的推动之下逐步替代了文言文的地位,让古文古诗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失掉了用武之地,但这并不等同于“词穷”。尽管大范围的应用并不多见,但个人爱好者、兴趣小组、研究团队以及各类协会的存在即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并未“词穷”,因为我们不是不会说,而是没有说。
另外,邻邦在援助物资上以我们的方式表达美好祝愿,只是两国交往的一种礼仪,一种动人的用心,一种庄严的宣告,一种可鉴的衷肠,而并非“侃侃而谈”。
而“武汉加油”作为疫情传播范围最广的口号,收获了感动也招致口诛笔伐。我以为它并非没有文化,而是一种简洁,一种真挚,一种力量。
就像该高唱劳动号子的地方没有人会唱起水乡小调,但它们同是人民生活的一抹色彩,不分孰高孰低。无论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还是“武汉加油”,其内涵都是相同的,旨在对苦难之中的人们表达出自己从心底里殷殷切切捧出来的鼓励、真诚和爱。只是性格不同,习惯不同,表达方式也有含蓄有直接,但“武汉加油”无疑是受众最广,最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一种。
这样看来,没有尽善尽美的答卷,只有充满怨气的心。可想而知,倘若各大媒体与社交平台日日刷屏的口号不是“加油”而是各异的诗句,又会有键盘侠们以“假大空”“落不到实处”“形式主义”为由头再度掀起一轮风波。
鲁迅先生曾发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疫情肆虐的当下,这式样的问句依然是适用的。若是照网友所言之理,汉文化似乎是早就失掉了的,否则为什么当国外阅读《诗经》和“四大名著”蔚然成风时,国内却推崇着洋人作家呢?为什么当国外学习汉语蔚然成风时,国内高考中语文和英语却占同样的分数呢?由此,想必经过他们的“合宜推理”,是闭关锁国,自产自销,留一个古典的背影供他人“瞻仰”最好了?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自几百年前开辟新航路起,世界就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整体化、扁平化,一味专注于“民族的”而抛弃“世界的”,只会作茧自缚,同世界交恶,与潮流脱节。个中意味,网友们举出的反面例子中的主角,应是最明白的。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这是不足为据的。
一言以蔽之,中国人是远没有失掉汉文化的,然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以防被鋪天盖地的“键盘爱国”言论蒙蔽双眼,失掉岌岌可危的判断力。
(指导老师:郑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