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磊,王 怡,王佳慧,梁天坚,赵铁建,郑 洋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特征为血糖水平增高并伴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对DM典型症状的分类,将DM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近年来,DM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世界上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后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1]。全球DM患病率8.8%,中国患病率10.9%[2]。DM影响着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高血糖可导致内皮细胞受损,阻碍新生血管形成,增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发生率;DM还可导致视力丧失、周围神经损伤、免疫功能障碍、中风等疾病[3]。因此对DM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使用的降糖药种类繁多,但大都价格高昂,不良反应多。有研究表明[4]中药治疗DM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治疗成本低,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竹沥(Succusbambusae)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及同属数种植物的茎经火烤后流出的淡黄色液汁[5]。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提到竹沥水用开水兑服可治疗消渴症[6];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记载竹沥可治消渴等病症[7],但目前尚无竹沥与DM之间的研究报道。
甲酸(formic acid,FMT)是竹沥当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化学式CH2O2,化学结构见图1。随着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使得研究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的靶点基因有了可用的研究策略[8-9],本研究通过对FMT作用靶点和DM相关靶点蛋白进行交互处理,得到FMT治疗DM的重要靶点蛋白,并对这些靶点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竹沥治疗DM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希冀为基础实验提供科学参考。
图1 FMT分子3D结构
1.1FMT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筛选使用TCMSP数据库(http:ibts.hkbu.edu.hk/LSP/tcmsp.php)收集FMT作用靶点蛋白信息,通过UniProt(https://www.uniprot.org/)数据库将获得的靶点蛋白转换为靶点基因,并设置物种为“Homo sapiens”,剔除重复、非人源与不规范的靶点。结合文献报道查找FMT已报道的靶点进行筛选补充。
1.2FMT作用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的构建将“1.1”项所得的FMT作用靶点信息上传STRING 10.5在线软件(http://string-db.org)[10],限定研究物种为人类,获得PPI网络图。将从STRING数据库导出的tsv文件导入Cytoscape 3.6.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得到网络分析结果。进一步设置节点大小与颜色反映度(degree)值大小,边的粗细反映Combined score大小,最终获得PPI网络。
1.3FMT与DM交互靶点的筛选以diabetes mellitus为关键词检索NCBI数据库,选择物种为Homo sapiens,得到1 958个与DM相关的基因。与“1.2”项获得的靶点进行交互比对,获得FMT治疗DM的潜在作用靶点。
1.4通路和基因的富集分析将Gene ID导入DAVID v6.8数据库(https://david.ncifcrf.gov/)和gProfiler(https://biit.cs.ut.ee/gprofiler/gost)中,对重要靶点基因进行Pathway分析,然后勾选生物过程(BP)、分子功能(CC)、细胞成分(MF)对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来的核心通路用气泡图展现出来。
1.5网络靶点特性分析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中插件Network Analyzer计算网络的拓扑参数。网络中节点之间如存在调控作用关系则以边相连。本研究基于平均最短路径、介数中心性、中心接近度、聚类系数、度值等参数评估节点在全网络中的关键性。
2.1FMT作用的靶点信息根据TCMSP数据库以及经过文献检索查找得到552个FMT作用靶点,通过剔除重复、非人源与不规范的靶点,最终得到FMT的作用靶点232个,其中包括前列腺素环氧化物酶1(PTGS1)、一氧化氮合酶1(NOS1)、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1(HPRT1)、前胶原赖氨酸双加合酶2(PLOD2)、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1(AMD1)等。FMT的靶点相互作用见图2。关系网络中节点详细信息见表1(仅列度值最高的前20个靶点)。
图2 FMT作用靶点互作网络
2.2DM相关靶点及交互处理结果在NCBI中检索DM相关靶点基因,共筛选出1 958个基因,用筛选出来的基因构建了DM靶点数据库,将FMT作用靶点与DM靶点进行比对,得出FMT与DM相关发病机制的58个作用靶点,包括PTGS1、NOS1、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ALOX5)、前列腺素环氧化物酶2(PTGS2)、血红素加氧酶1(HMOX1)、谷氨酸脱羧酶2(GAD2)、环氧水解酶2(EPHX2)等。其中56个重叠靶点[其中碳酸酐酶1(CA1)与半乳糖基转移酶(ABO)不在网络中]是FMT与DM作用的关键分子基础,并在关系网络中体现了较好的连通特性,见表2,图3,图4。
表1 FMT作用靶点互作网络拓扑学分析(度值排名前20)
图3 FMT靶点与DM发病相关靶点韦恩图
图4 FTM与DM交互靶点的互作网络
表2 FMT与DM交互靶点的拓扑学分析
续表2:
2.3FMT对DM作用靶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经DAVID数据库和gProfiler数据库GO分析得出236个BP,包括小分子代谢过程、药物代谢过程、有机酸代谢过程等;39个CC,包括细胞外间隙、细胞外小体、细胞外囊泡;35个MF,包括氧化还原酶活性、辅酶结合、辅因子结合等,见表3,图5。经DAVID数据库分析,共分析出44条信号转导通路,结果得到与DM相关度最高的16条相关通路,其中包括代谢途径信号通路、氨基酸生物合成信号通路、碳代谢信号通路、抗生素合成信号通路、酪氨酸代谢信号通路、糖酵解/糖异生信号通路、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信号通路、精氨酸生物合成信号通路、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信号通路等,见图6。
注:红色:MF(35);黄色:BP(236),绿色:CC(39)。图5 交互靶点蛋白GO功能分析图
表3 FMT对DM作用靶点的GO分析
图6 FMT对DM作用靶点的KEGG分析气泡图(前16条)
DM发病率正在快速增长,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DM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对全身各种组织器官产生影响,造成各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虽然新的降糖药物不断研发并应用于临床,但经济成本高昂,临床迫切需要寻找多靶点且安全价廉的降糖药。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DM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11]。根据DM的病机和临床特点,其属于中医“消渴”“脾瘅”“鬲消”等范围,古代医家多认为,过食肥甘为其病因,“阴虚燥热”为其病机特点[12]。《黄帝内经》认为“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火盛灼金,不能生水,故令燥渴。”竹沥归心、肺经,可泄心火和肺火,竹沥治疗DM具有中医理论依据。
本次研究通过TCMSP和NCBI数据库筛出FMT和DM的相关靶点分别为232和1958个,交互处理后得出FMT作用于DM靶点58个,这些靶点与DM发病密切相关,也是FMT治疗DM的重要作用靶点。PTGS是人体内合成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关键酶,有两个异构体PTGS1和PTGS2,PTGS及其产物可以调节人体血药、炎症等多种生理和病理的过程[13]。研究表明[14]DM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TNF与DM发病关系密切。外源性TNF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行有效调节,且微血管病变患者的TNF水平相比无微血管病变患者明显升高,说明在DM的发生发展中,TNF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对炎症细胞进行黏附,将内皮细胞促凝血因子的水平增加,同时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的表达增加,从而逐渐形成血管血栓,对内皮细胞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刺激,促进细胞增殖导致血管病变[15-16]。基质金属肽酶(MMP)可以调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研究表明[17-19]DM慢性溃疡中MMP及其活性酶显著升高,即使在未发生溃疡的DM皮肤中也检测到MMP呈高表达,MMP和DM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乙醇脱氢酶1C(ADH1C)和乙醇脱氢酶1B(ADH1B)可以调控乙醇的代谢过程[20-21],研究报道[22]ADH1C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在糖尿病肾病发生时,Ras家族成员A(RHOA)含量明显升高,RHOA信号系统通过调节肌球蛋白磷酸酶活性,使细胞浆内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水平提高,肌动和肌球蛋白交联增加,进而促进肌动蛋白微丝骨架聚合,对足细胞骨架结构与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糖尿病肾病的症状[23-25]。
网络节点的重要性往往通过网络中心性进行衡量,度中心性反映网络节点直接相邻节点的数目,是衡量节点重要性最简单直观的体现;紧密度中心性代表着信号传递在节点之间的速度;介度中心性认为网络中经过某一节点的最短路径数越多,则该节点影响力越大[26]。
在本次研究中,对FMT作用靶点和FMT作用于DM靶点分别构建了PPI网络图,在前者PPI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过氧化氢酶(CAT)、磷酸三糖异构酶1(TPI1)、2,4-二烯酰辅酶A还原酶1(DECR1)、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HMT2)、乳酸脱氢酶A(LDHA)、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SHMT1)、精氨酸琥珀酸合酶1(ASS1)、谷氨酸草酰转氨酶2(GOT2)是度值排名前几位的靶点基因,说明FMT发挥药理作用与这些基因关系密切。在后者的PPI网络中GAPDH、CAT、TNF、PTGS2、TPI1、酪氨酸激酶(SRC)、丙酮酸激酶(PKM)、精氨酸酶1(ARG1)、HMOX1是度值排名前几位的靶点基因,说明FMT对DM发挥治疗作用于这些基因关系密切。通过对交互靶点的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GO分析表明,FMT治疗DM的机制可能与药物代谢过程、有机酸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其作用靶点主要位于细胞外间隙、细胞外小体、细胞外囊泡等,这些靶点的功能主要包括氧化还原酶活性、辅酶结合、辅因子结合等。KEGG通路GO分析结果表明FMT治疗DM的效应通路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信号通路、氨基酸生物合成信号通路、碳代谢信号通路、抗生素合成信号通路、酪氨酸代谢信号通路、糖酵解/糖异生信号通路、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信号通路、精氨酸生物合成信号通路、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信号通路等。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了竹沥活性成分FMT治疗DM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得出了FMT治疗DM可能的潜在靶点,为进一步理解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也为中医药治疗DM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本研究仅限于网络药理学层面对治疗DM进行了初步研究,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尚不全面、数据库资料准确性及实时更新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原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竹沥可能通过药物中的其它小分子等多种原因对DM间接起到调控作用。因此对竹沥中其它成分对DM的调控作用的研究和网络药理学结果的实验验证,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