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勤 孙 锋 徐 祥 贾仲伟 唐运成
(1如皋市蚕桑技术指导站,江苏如皋 226500; 2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2)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农村养蚕环境的复杂化,饲养多丝量蚕品种的风险越来越大。其中家蚕血液型脓病一直是威胁养蚕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蚕农的经济收入和养蚕积极性。据统计,如皋市每年因家蚕血液型脓病而减收蚕茧10%~15%,发病严重的蚕户减收蚕茧50%以上,甚至失收,严重制约了如皋市蚕桑产业的稳定和发展[1]。为满足蚕桑生产及蚕农的需求,引进既抗病好养,又能满足缫丝企业需要的抗病蚕品种迫在眉睫[2]。苏豪×钟晔(抗)”是在原中、日合作育成的春用多丝量蚕品种“苏豪×钟晔”的基础上改造选育而成的,兼具了高产、优质与抗血液型脓病的特点,于2017年8月通过江苏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3-4]。如皋市作为江苏省的主要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从2018年秋季引进试养了苏豪×钟晔(抗)[4],截止到2019年中晚秋蚕期先后共引进推广了37 060盒。2018年秋蚕期和2019年春蚕期,连续在如皋市农村对家蚕新品种苏豪×钟晔(抗)进行了生产适应性调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
1.1.1 供试蚕品种 2018年中秋蚕期,试验蚕品种苏豪×钟晔(抗),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各1.0盒,均由镇江蚕种场繁育提供。2019年春蚕期,试验蚕品种钟晔×苏豪(抗),24.5盒,由镇江蚕种场繁育提供;对照蚕品种皓月×菁松,1.0盒,由如皋蚕种场繁育提供。试验蚕品种和对照蚕品种的盒种装卵量均为28 000粒。
1.1.2 供试桑品种 均为育71-1,树龄18年,栽植密度为每667 m2桑园1 000株,低干树型养成。
分别于2018年中秋蚕期和2019年春蚕期在如皋市东陈镇刘阳村,选择饲养管理水平处于中等以上、在全市具有代表性的何秀龙家进行家蚕新品种的饲养试验。2个蚕期的试验蚕品种和对照蚕品种均由如皋市蚕种催青室统一进行催青技术处理,2对蚕品种同时出库、均采用两段催青法进行催青。由于试验蚕品种苏豪×钟晔(抗)的催青积温高于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在起点胚胎一致的情况下,如果给以同样温度催青,苏豪×钟晔(抗)的胚胎发育会略慢于菁松×皓月。因此,在催青过程中,对苏豪×钟晔(抗)给予较高温度保护,以促使2对蚕品种在同一时间转青齐一,蚕卵转青齐一后,发放到何秀龙共育室经包种补催青后收蚁。收蚁后2对蚕品种在同一环境下小蚕共育,3龄饷食后转入大蚕室,苏豪×钟晔(抗)和菁松×皓月的饲养均采用平面一日三回育,眠起处理和桑叶质量均相同,上蔟均采用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技术。
2019年春蚕期,随机安排了东陈镇雪岸社区的10户蚕农,全部饲养钟晔×苏豪(抗),共23.5盒,调查家蚕新品种的农村大批饲养成绩,以当地主推蚕品种菁松×皓月的全市平均成绩作为对照。
从收蚁开始逐日调查给桑量(即记载每顿用叶的实际质量,每龄饷食开始至止桑结束汇总为当龄用桑量,1~5龄用桑量汇总为盒种用桑量;春季5龄期的新梢叶质量均换算为片叶质量)、各龄期经过、蚕体发育整齐度、5龄盛食蚕和熟蚕体质量(各称量20头蚕的平均体质量)、发病率、上蔟营茧时间、结茧率等。
待完全化蛹后每个品种抽取样茧2 kg,调查鲜茧的公斤茧颗数和死笼率,并随机抽取雌雄各30粒鲜茧调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样茧烘干后寄至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进行丝质检测。
从苏豪× 钟晔(抗)的蚕体生长发育情况(表1)可以看出,苏豪×钟晔(抗)的实用孵化率为99.0%,菁松×皓月的实用孵化率为97.5%,苏豪×钟晔(抗)的实用孵化率比菁松×皓月的实用孵化率高1.5个百分点。
表1 苏豪×钟晔(抗)的蚕体生长发育情况
在同样的饲养环境下,试验蚕品种苏豪×钟晔(抗)的发育经过较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略长,5龄经过长4 h,全龄经过长11 h(表1)。
试验蚕品种苏豪×钟晔(抗)个体大,发育整齐,蚕体粗壮,饷食后体色转色较快,体皮青白,普斑。从表1可以看出,苏豪×钟晔(抗)4眠蚕体质量、5龄盛食蚕体质量、熟蚕体质量分别为1.00、5.60、4.15 g,比菁松×皓月的0.88、5.10、3.90 g分别提高13.64%、9.80%、6.41%。可见,苏豪×钟晔(抗)在各发育阶段的蚕体质量均高于菁松×皓月。
2019年春蚕的第2、3龄期间,如皋市的气温较低,日气温在15~22 ℃之间,试验蚕品种苏豪×钟晔(抗)与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相比,食桑不挑叶、不踏叶,蚕座吃得更干净。从2季饲养情况看,苏豪×钟晔(抗)盒种5龄用桑量(均已折算成片叶统计)和盒种全龄用桑量分别为634、755 kg,比菁松×皓月的577、683 kg分别高9.88%、10.54%(表1)。而且,苏豪×钟晔(抗)盛熟后能很快入孔,营茧速度快;而菁松×皓月上蔟时入孔较慢,游山蚕和掉落地面的蚕较多,增加了翻蔟、清理游山蚕的用工。
从2018年中秋蚕期和2019年春蚕期2期的平均值来看,试验蚕品种苏豪×钟晔(抗)的发病率为2.7%,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的发病率为10.4%,苏豪×钟晔(抗)的发病率比菁松×皓月降低了7.7个百分点(表1)。为了进一步调查苏豪×钟晔(抗)与菁松×皓月的抗病力差异,2019年春季重点调查了发病蚕的数量及发病类型。以上蔟时间为分界线,统计2对蚕品种的蚕病发生情况。在饲养过程中发现,钟晔×苏豪(抗)在4眠前的迟眠蚕、弱小蚕少于皓月×菁松,皓月×菁松发育至5龄第8天血液型脓病明显增多,并延续到上蔟后。从表2可以看出:钟晔×苏豪(抗)的血液型脓病全龄发生数量为132头,占收蚁蚕数的0.48%;皓月×菁松的血液型脓病发生数量为804头,占收蚁蚕数的2.98%。钟晔×苏豪(抗)的血液型脓病发病率比皓月×菁松低2.50个百分点,对血液型脓病的抵抗力强于皓月×菁松。但是钟晔×苏豪(抗)的细菌病发生数量为127头、发病率为0.46%,略高于皓月×菁松的84头、0.31%,表明该品种对细菌病的抵抗力稍差。2个品种的僵病发生均较少,可能与当年春蚕期的干燥气候有关,2019年春蚕期钟晔×苏豪(抗)的总发病率比皓月×菁松低4.9个百分点。
表2 2019年春蚕期钟晔×苏豪(抗)的蚕病发生情况
试验蚕品种钟晔×苏豪(抗)和对照蚕品种皓月×菁松发生不结茧蚕、薄皮茧的数量差异也较大,钟晔×苏豪(抗)和皓月×菁松不结茧蚕数分别为165头、366头,不结茧蚕占收蚁蚕数的比率分别为0.59%、1.35%;钟晔×苏豪(抗)和皓月×菁松的薄皮茧分别为192粒、672粒,薄皮茧数占收蚁蚕数的比率分别为0.69%、2.49%。在同一个饲养环境下,钟晔×苏豪(抗)对血液型脓病的抵抗力和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均优于皓月×菁松。
从苏豪×钟晔(抗)的养蚕成绩与茧质情况(表3)可以看出,试验蚕品种苏豪×钟晔(抗)2年的盒种产茧量均高于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苏豪×钟晔(抗)2年平均盒种产茧量为46.4 kg,比菁松×皓月的39.5 kg高17.47%。苏豪×钟晔(抗)2年平均盒种产值为1 994.6元,比菁松×皓月的1 679.3元高18.78%。苏豪×钟晔(抗)的茧型大,公斤茧颗数少,全茧量、茧层量高,但苏豪×钟晔(抗)的蛹体较大,其茧层率比菁松×皓月低0.5个百分点。苏豪×钟晔(抗)的虫蛹率、结茧率分别为78.7%、87.6%,比菁松×皓月的58.3%、69.9%分别高20.4、17.7个百分点,死笼率比菁松×皓月低6.7个百分点。苏豪×钟晔(抗)的50 kg桑产茧量为3.7 kg,比菁松×皓月的3.5 kg高5.71%;万蚕收茧量为16.5 kg,比菁松×皓月的13.1 kg高25.95%,各项经济性状优势明显。
2019年春蚕期,东陈镇雪岸社区面上的10户蚕农,共饲养试验蚕品种钟晔×苏豪(抗)23.5盒,生产蚕茧1 074.5 kg,平均盒种产茧量45.7 kg,而2019年春蚕期地方主推蚕品种菁松×皓月的全市平均盒种产茧量为40.8 kg,钟晔×苏豪(抗)比菁松×皓月的平均盒种产茧量高12.0%。
从苏豪×钟晔(抗)的丝质成绩(表4)可以看出,试验蚕品种苏豪×钟晔(抗)的上车茧率、茧丝长、茧丝量、干毛茧出丝率、洁净等指标均高于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苏豪×钟晔(抗)的上车茧率比菁松×皓月高4.66个百分点,茧丝长比菁松×皓月高7.79%,茧丝量比菁松×皓月高6.95%,干毛茧出丝率比菁松×皓月高1.56个百分点,洁净比菁松×皓月高0.7分。但苏豪×钟晔(抗)的解舒率比菁松×皓月低4.71个百分点,茧丝纤度略粗于菁松×皓月,光折也略高于菁松×皓月。
表4 苏豪×钟晔(抗)的丝质成绩
2018年中秋蚕期和2019年春蚕期在如皋市进行的2期试养试验显示,试验蚕品种苏豪×钟晔(抗)强健好养,产量高,对血液型脓病抵抗力较强。茧丝长、上车茧率、干毛茧出丝率均高于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解舒率略低于菁松×皓月,其他指标与菁松×皓月相仿,是目前如皋市蚕农较为欢迎的家蚕新品种。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良种良法,以充分发挥家蚕新品种的特色和优势。
试验蚕品种苏豪×钟晔(抗)的正交种催青积温高于反交种,反交种的实用孵化率高于正交种,总体孵化率高于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饲养过程中需及时做好提青分批工作。大蚕蚕体粗壮,食桑较猛,食桑量大,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做到超前匀扩座,良桑饱食,以确保家蚕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充足的食桑量,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良性状。
试验蚕品种苏豪×钟晔(抗)的个体较大,上蔟时要掌握好密度,蚕头不宜过密,否则会增加双宫茧的比率。应尽量采取室外上蔟室内营茧的方法,等熟蚕排尽蚕粪尿后再转移至室内营茧,并加强通风,以降低蔟室内的相对湿度,提高蚕茧的解舒率。
试验蚕品种苏豪×钟晔(抗)的抗病力较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强,尤其是抗血液型脓病优势明显,但对细菌病的抵抗力稍弱。因此,在低温多湿的环境条件下(如春蚕期和晚秋蚕期)一定要加强细菌病的防治工作,及时添食抗生素;同时要确保桑叶新鲜,避免吃湿叶和闷热叶。本次试验中,菁松×皓月的不结茧蚕数较多,可能与大气环境中含有少量污染物质以及该品种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有关。
试验蚕品种苏豪×钟晔(抗)茧丝纤度较粗,可能与该品种的食桑量较大有关。解舒率中秋季略低,上蔟时要注意蔟中通风排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