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礼勇,施雪英,唐向阳,袁良津,曹 莉
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是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1],与不良结局有很强的相关性[2],发生率在10%~40%,有资料显示[3~5]END发生与入院血压、血糖、NIHSS评分、房颤、颅内大血管病变等多因素相关,甚至有症状的出血性转化、继发性癫痫等并发症加剧END。本研究选取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基线NIHSS评分、血压波动、影像学改变等资料分析,研究这类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以便临床早期评估病情、合理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充分依据。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7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回顾性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MC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134例,其中男78例,女56例,年龄35~90岁,平均(66.17±12.92)岁。END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42~90岁,平均(69.56±10.91)岁;非END组86例,男56例,女30例,年龄35~88岁,平均(64.28±13.61)岁。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版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3)经CT或MRI明确梗死灶分布于大脑中动脉区域,CT血管成像(CTA)[6]或MRI血管成像(MRA)[7]证实病灶侧伴有MCA闭塞。排除标准:既往卒中病史且遗留神经缺损症状较重(mRS评分>2分);超早期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患者(机械取栓或MCA支架置入术);烟雾病;心肺功能不全、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患者。入组方法:患者入院后即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入院基线NIHSS评分,72 h内NIHSS评分较基线NIHSS评分增加≥2分定义为END[8]。将72 h NIHSS评分增加≥2分的患者纳入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END组),<2分为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非END组)。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采集 记录患者入院时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卒中病史(包括后遗症状况)等;嗜好:吸烟平均≥1支/d,持续半年以上;嗜酒白酒平均每日≥60 g,持续半年以上。所有患者入院后首次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空腹肝肾功能、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并行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
1.2.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所有患者入院后即进行NIHSS评分,作为基线NIHSS评分,72 h内每日均行NIHSS评分,发生病情变化时及时NIHSS评分,并与基线NIHSS评分对比。
1.2.3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 所有患者入院后72 h内严格监测每日血压。将72 h内收缩压平均值(SBPm)、收缩压标准差(SBPsd)、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收缩压最大最小差值(SBPmax-min)、舒张压平均值(DBPm)、舒张压标准差(DBPsd)、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舒张压最大最小差值(DBPmax-min)作为BPV的参数,其中SBPcv=SBPsd/SBPm×100%,DBPcv=DBPsd/DBPm×100%。
1.2.4 影像学检查 血管成像检查:所有患者入院3 d内行CT血管成像(CTA)或者MR血管成像(MRA)检查,依据华法林-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疾病(Warfarin-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WASID)[9]研究组标准:MCA主干无显影的考虑为闭塞。侧支循环评估:参照Tan评分[10],共0~3分,0分:MCA区域侧支无血供;1分:0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吸烟、嗜酒、糖尿病、高血压病、脑卒中病史以及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白蛋白、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卒中病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男)[22(45.8%) vs 56(65.1%),χ2=4.709,P=0.03]、年龄[(69.56±10.91) vs (64.28±13.61)y,t=2.454,P=0.016]、发病时间(h)[10(4,42) vs 24(8,72),z=-2.724,P=0.006]、入院NIHSS评分[9(5,16) vs 4(2,9),z=-4.353,P<0.001]、侧支循环良好[15(31.3%) vs 66(76.7%),χ2=26.668,P<0.001]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BPV)比较 与非END组相比,END组患者BPV参数SBPsd[(17.36±3.98) vs (11.52±4.64)mmHg,t=7.326,P<0.001]、SBPcv[(11.96±3.18) vs (8.07±3.08)%,t=6.949,P<0.001]、SBPmax-min[(50.29±10.81) vs (32.37±12.74)mmHg,t=8.226,P<0.001]、DBPsd[(9.34±2.73) vs (8.05±2.93)mmHg,t=2.497,P=0.014]、DBPcv[(11.48±3.44) vs (9.86±3.44)%,t=2.618,P=0.01]、DBPmax-min[(26.69±8.00) vs (22.67±9.07)mmHg,t=2.558,P=0.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影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因素,如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入院NIHSS评分、侧支循环、BPV参数等作为自变量,进行Collinearity诊断,无多重共线性,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模型。结果提示:侧支循环不良(OR=8.330,95%CI1.629~42.587,P=0.011)、BPV参数SBPmax-min(OR=1.110,95%CI1.008~1.221,P=0.033)是MC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2.4 影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SBPmax-min的ROC曲线分析 SBPmax-min的ROC曲线结果:BPV参数SBPmax-min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0.788~0.912,P<0.001),预测END的敏感度93.8%,特异度64%,Youden指数为0.577,最佳截断值35.5(见图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参数比较 表3 影响EN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图1 SBPmax-min的ROC曲线 大脑中动脉(MCA)急性闭塞导致急性梗死的在超早期时间窗内通过静脉溶栓、血管内机械取栓等治疗,已取得了成熟发展。但超过时间窗的、或者在时间窗内但不适合血管内治疗的这部分患者占大部分。先前有资料证明在没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颅内血管狭窄与END(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相关[11]。本研究134例患者均伴有梗死灶侧MCA闭塞,未纳入静脉溶栓以及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对于END界定,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且病理生理学尚未完全阐明,Jihoon[12]等研究发现,10.4%患者经历了END,其中94.5%发生在前3 d。本研究134例患者中,入院后72 h内发生神经功能恶化48例,占35.82%,与既往的研究一致。END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1,2],即使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基线卒中程度相似,由于个体差异性以及基础疾病状况的不同,预后不尽相同[13]。 有研究[14,15]显示,无论是小血管性卒中还是大血管闭塞导致卒中,早期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是END的独立预测因素。大约80%的卒中患者最初血压升高,随后几天即可稳定,即血压的波动随着病情的稳定而减少。在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人脑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脑血流变得被动地依赖于全身动脉压并且更可能受到影响,即使是很小的BP波动,也可能通过侧支引起大脑灌注的重要变化,例如脆弱的缺血性神经元的过度灌注,导致水肿、出血转变、或者灌注不足、梗死扩展[16,17]。本研究中,BPV参数SBPmai-min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预测END敏感度94%,特异度64%,Youden指数为0.577,最佳截断值35.5。我们推测,MCA闭塞后,其穿透动脉开口变窄或闭塞,从远端到近端组织区域的局部缺血增加,高BPV为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性,从而损害大脑的自动调节功能,一方面过高的收缩压(SBP)增加脑水肿,甚至出血转化;另一方面过低SBP使得MCA闭塞后侧支循环灌注不足进一步恶化,进而脑组织缺氧面积不断增加,神经元丢失增多,髓鞘脱失,导致END。有研究[18]发现在MCA闭塞溶栓后,M1段如未能再通,原发性血栓延长,灌注不足进展加剧,最终导致END。 侧支循环(collateral circulation)在颅内外大血管闭塞的患者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本研究143例MCA闭塞患者,其中81例侧支循环良好,占60%以上。Wufuer[19]等学者研究发现,在颈动脉闭塞的急性和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状态与适当血压水平呈负相关性。推测在颅内外大血管闭塞后,在压力梯度作用下,促使预先的小动脉开放,形成侧支血管网[20],以软脑膜侧支循环为主,与大脑前、后动脉的皮质支吻合。或者诱发血管内皮细胞“发芽”形成毛细血管网。良好的侧支循环建立,有利于减轻梗死后缺血半暗带,减缓END。有研究[21,22]指出,在MCA狭窄大于50%的患者中,无症状患者的侧支循环和脑血流明显优于有症状患者,而且患侧的脑血管的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减低,可见侧支循环在MCA狭窄或闭塞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END组侧支循环良好患者占31.3%,远低于非END组的76.7%。逻辑回归分析提示侧支循环不佳是END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有不足之处,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偏少,可能存在研究结果偏差。MCA闭塞评估、侧支循环建立在CTA或MRA基础上,没有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比,影像学上的误差可能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影响MC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发生END的因素较多,需要综合考虑,侧支循环不良、血压的变异性是MC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尤其早期有效防止血压的大幅度波动,有利于控制END的发生。有待后期继续增大样本,观察研究结果。2 结 果
3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