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手工艺的现状及发展
——以高淳羽毛扇为例

2020-09-24 05:55赵玉宇张文珺
文化产业 2020年20期
关键词:高淳扇子汉服

◎赵玉宇 张文珺

(南京艺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高淳羽毛扇是南京市高淳区独特的纯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品,流传历史悠久,扇类品种丰富多样,制作精美。2009年,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高淳羽毛扇的发展历程

高淳县境南靠固城湖, 西依丹阳湖,北临石臼湖,处在众湖泊的环绕之中。在《高淳县志》卷三的记载中,湖、潭、河等不同形态的水占据了不小的篇幅。正因其独特的水域优势,高淳自春秋便与人类文明结缘。另一方面,丰富优越的水环境养育了各种种类的珍禽,它们数量繁多,羽毛丰满、色彩艳丽。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高淳羽毛扇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淳人在猎取野禽水鸟以作食补的同时,也开始制作造型别致的扇子。

明朝时期,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即今南京,因而固城湖胥河水利被重用。据《高淳县志》记载:“胥河,吴王阖闾伐楚,伍员开之,以通松道。”[1]胥河从苏州通到太湖,经宜兴、溧阳、高淳,穿固城湖,在芜湖注入长江,推动了沿线的经济和文化艺术交流,高淳羽毛扇也因此在周边地区广为流传,成为亲友之间和官吏之间的送礼佳品。时至嘉靖年间,高淳羽毛扇被列为贡品,这是高淳羽毛扇焕发强烈生机的关键点。民国十七年至二十年, 高淳羽毛扇生产进入鼎盛时期, 仅县城淳溪镇就有41家商号, 120多名从业人员, 年产销量达数十万把[2]。20世纪60年代,高淳区为发展羽毛扇制作办起了羽毛扇工艺厂,传承模式为一个师傅带着几个徒弟,但是工艺厂20世纪80年代就停办了,厂里有手艺的工作者有些改行,有些开启了家庭式的制作销售模式。

二、羽毛扇制作的工艺流程及文化艺术特征

(一)高淳羽毛扇的工艺流程

高淳羽毛扇的制作原料为各类野禽飞鸟的羽毛,羽毛形状各异,颜色也千差万别。每次制作羽毛扇时,艺人都会顺应羽毛本来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制作,因此制作每一把羽毛扇都要格外用心。高淳羽毛扇制作的主要工序可分为选料、对扇、戳扇、洗扇、染色、接毛杆、装扇柄、缝线、绘画等,下面将对各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1.选料:高淳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入冬后,野禽身上的羽毛长得比较丰富可以抵抗寒冷的冬天,这时候选择制作羽毛扇的羽毛是最合适的。原料一般都是选择野禽的翅膀和尾巴处的羽毛,这两个部位羽毛的形状是对称的,也是最好看的。

2.对扇(图1):将选好的羽毛原料放在码扇板上一一进行比对,适合做成一把扇子的就可以码在一起,连成一小排。

3.戳扇(图2):层层对齐以后用戳杆工具在羽毛管上钻孔,钻孔工具一般为自制的铁质签子,之后用木质签子将羽毛穿起来。一套准备工艺结束以后,一根根地羽毛就连成了一小片整的排面扇,这样方便下一步对羽毛进行清洗。

4.洗扇(图3):清洗时,需要先在稍热的水里浸泡,边浸泡边用木头捶打,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将羽毛上的污物去除,也有去味的效果。浸泡过后再在清水里进行二遍洗涮,最后将洗干净的羽毛挂起来晾晒至干燥。晒好的羽毛,在做扇子之前,要用硬鬃毛刷子刷平,之后再用湿毛巾盖着,给它一个湿润的环境,这样羽毛就顺滑不毛躁。

5.染色:在制作工艺中,并不是必须的,前期羽毛选料选的好,这一道工序就可以省略,对颜色没有特殊要求的也可以省略。

6.接毛杆(图4):即在毛杆的下面再接上一段,使扇体加长。接毛杆前先要把毛料毛茎上部细软部分 剪掉。

7.装扇柄(图5):在选好的扇柄顶部钻孔。用铁线依次将羽毛穿起来,穿至中间时装上扇柄,继续依次穿过剩余羽毛。这道工序完成后,羽毛扇基本制作完成。

8.缝线(图6):用棉线在毛茎部位将羽毛串连起来,在主要的羽毛上进行收紧,一来为了使羽毛扇的形状更加好看,二来使羽毛扇更加结实。

9.绘画:这一步也是可以省略的。民国以后,各工匠艺人为了销售羽毛扇做了很多创新,绘画便是其中一项,根据顾客要求绘制相应图案,或者绘制当红的图案等。但是今天,羽毛扇仍以羽毛本色为主。

图1 对扇

图2 戳扇

图3 洗扇

图4 接毛杆

图5 装扇柄

图6 缝线

(二)高淳羽毛扇的文化艺术特征

第一,实用性和艺术性交织而成的生活意蕴。扇子的实用性自不必多言,“毛扇扇凉风,宜夏不宜冬”。羽毛扇作为传统的手工技艺,同样满足传统手工艺材料易得、适用生活的特性,那么同时它也就满足“自为之美”的审美条件[3]。另外制作羽毛扇的主要材料羽毛,本身就是美的,美在它的五彩斑斓,也美在它的轻盈曼妙。何况民间始终流传着,羽毛扇的祖师爷是博学儒雅的孔明,因此打一把羽毛扇更是一种显示雅气的手段。

第二,吉利祥瑞的民俗文化寓意。在高淳,民间有给新婚女婿“送夏”的习俗,即在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夏季,娘家将团型羽毛扇馈赠女儿、女婿及其公婆、长辈,以作吉祥的礼物,喻意全家和睦团圆。过夏的时候,人们也总会念叨:“毛扇凉风入心头,天气再热不用愁”,一把羽毛扇,寄托着制作者、使用者的美好情思。

第三,造型的独特性。各类鸟儿的羽毛都是有区别的,区别在颜色上,也区别在形状上,哪怕是同一只鸟的同一双翅膀,做出来的羽毛扇也并不完全一样。因此制作者通常在选定羽毛的时候,就已经在心中打定“这是一把什么模样的扇子”的主意。但有时,手里的棉线拉的或松或紧,也会影响最后呈现的效果。扇子的艺术就在这不确定中变得更加迷人。

三、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的现状与发展

(一)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的现状

高淳羽毛扇的产生依赖于高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同时依托于大众的喜爱和时代赋予它的意义。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空调、风扇等现代化设备成为人们首选的消夏方式,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人愿意在宁静的夏夜,手轻轻摇着扇子,哼着一首小曲寻找慢节奏的惬意呢?语境的消解淡化,是高淳羽毛扇发展流传面临的最大困境。尽管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已经列为江苏省非遗名录,并且也在高淳的老街的非遗陈列馆里有展陈,但是羽毛扇的传承与发展并没有很大的起色。高淳羽毛扇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羽毛扇市场需求下降

笔者在走访和调查过程中了解到,随着时代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不太能欣赏到羽毛扇的美,作为收藏品和纪念品购买的人越来越少。羽毛扇作为一个实用性的工具,受季节影响很大,基本上只在夏季销售。而现代多种多样便利的消夏工具也在压缩着羽毛扇的销售市场。这两方面的原因,严重阻碍羽毛扇的发展。毕竟没有需求便没有产出的动力。

2.羽毛扇原料缺乏

目前,国家推行生态保护政策,十分重视对珍禽类动物的保护,因此制作羽毛扇的原料就受到了很大限制。尽管艺人技艺高超,即便用普通的羽毛也能制作出精美的扇子,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普通家禽和飞鸟的羽毛在形制和色彩上与珍禽有很大的区别。另一方面,由于产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因而艺人们也很少花心思投入在羽毛扇的创新设计上。这样老旧的羽毛扇又会给市场消费者造成一种“古板”“同质化”的印象而缺失兴致,形成恶性循环。

3.羽毛扇传承动力不足

传承者对此项技艺的发展缺乏信心。在与传承人交流的过程中笔者感受到,传承人虽然一直坚持制作羽毛扇,并且是全身心投入其中,但是随着销售量的减少,营业额的降低,年龄和其他事物等种种烦扰,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做起兼职,精力难免会被分散。在传承发展方面,被采访的传承人更多的是象征性的尝试创新或持观望情绪,等待被动扶持的态度。

4.羽毛扇传承者缺乏创新意识

传承者文化水平较低,综合能力较弱。笔者在与制作者沟通的过程中,意识到传承人多半依靠政府进行宣传,很难自己独辟蹊径,推陈出新。传统的销售思维,使得他们不太擅长与市场的营销和宣发合作,也很难运用新兴的宣发平台,如短视频、电商等。另外,传承者年龄偏高,虽然可以沉淀手艺,磨练技术,但是往往也会受到守成思想的影响,缺乏现代创意意识,不能够与时代紧密结合。

以上四个方面,也成为导致当代年轻人不愿学习这门手艺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羽毛扇制作工艺复杂,耗费时间长,完整的学习制作甚至做到推陈出新需要潜心修炼好几年,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做下去。何况禽类的羽毛总有些许异味,尽管这不是主要原因,但也会造成一些影响。凡此种种,导致高淳羽毛扇缺乏后继传承人。

(二)高淳羽毛扇的传承与发展

种种问题显示出,高淳羽毛扇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最主要的是能够重新走进人民大众的生活,让这项传统非遗活起来。消夏这一实用性功能的衰减是不可逆的社会规律,但其审美性和艺术性却可以在与时代结合的过程中愈加明显。针对羽毛扇现存的困境,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和思考。

1.利用好国家重视非遗技艺的良好大环境

相关部门可以提供三方面的支持:一是经济支持。减免这项手工艺租用门店的费用,让传承人有展示售卖及安稳的工作环境;提供活动经费支持,同时要求活动开展后提交活动的资料和活动反思。二是宣传教育支持。为这项手工艺及中小学之间牵线搭桥,推动非遗手艺进课堂,从小培养孩子对于传统手艺的兴趣,增加孩子对传统手工艺的了解;也可将这项技艺作为选修课程或者专题培训进入大学课堂,尤其是职业学校、设计类院校等等,为新时代的设计提供不同的思路;建议相关专业高校做实践调查,辅助传承人将羽毛扇的制作技艺做成非遗云课堂或者讲座等。鼓励学生和传承人进行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羽毛扇的工艺和魅力,实现宣传效益,另一方面让传承人接触到学术性和创新性的思想,便于创新和发展。三是对羽毛扇的制作、传承、作品等进行系统的记录和整理。

2.创新羽毛扇传承工艺

基于手艺具有创造无限可能的特性,迎合时代热点,将羽毛扇的核心技艺嫁接到现代工艺上。这归根结底还是调动大众对非遗手艺的支持和兴趣。笔者举例汉服、DIY材料包和文创产品的热点进行阐述。

(1)汉服:2014年至2018年,中国汉服爱好者不断增长。2018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达到204.2万人,同比增长72.9%。汉服的火热带动了一系列古风饰品,高淳羽毛扇可以借由汉服大热的浪潮与设计人员和汉服店家进行合作,利用传统工艺制作出契合汉服爱好者的羽毛扇,作为羽毛扇的一种新形式,单独列一类。

(2)DIY材料包:让传统手工艺活起来,最有效的方法是带动公众了解手艺,体味到手艺的魅力,在手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手艺穿越千年而不朽的精神,拉近公众和手艺的距离。今时今日,普通大众会购买各种小玩意的材料包作为闲暇时光的消遣,同时作为孩子的益智玩具。所以高淳羽毛扇或可以精简工序,开辟一类专门用于DIY的较为简单容易的材料包进行售卖,提高销量和羽毛扇的宣传力度。

(3)文创产品:作为一种纪念品和工艺品深受大众的喜爱。传承人可以依托“羽毛”这一意象制作相关的文创产品,使羽毛扇的内涵更加丰富,利用周边吸引新时代人的目光,同时在多领域进行创造,不能让扇子框柱创新的脚步。但是最终都需要传承人有着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3.强强联合,与其他传统手工艺合作

合作可以是两方面,一是区域合作,在同一地方进行制作展示和作品售卖,利用集合效应吸引人流量,增强宣传效益;二是工艺合作,比如羽毛和刺绣的结合,制作演出服装;羽毛和装裱结合,制作摆放的工艺品等等。在结合的过程中,分享手艺的核心,留住手艺的魂。

三、结语

扇子的历史在一拂一挥之中已走过几千年,而今还是人们酷暑季节的可用之物。扇,既是生活之物和“怀袖雅物”,也与人间温情、清风意趣息息相关。用扇者止其效,玩扇者则审其美,身边小物寄长情,绵延千年而不衰。小小扇子,大千世界,摇曳着匠人的用心,展现着传统的中国文化,呈现着精彩的艺术气象[4]。传承非遗不是自己活在非遗里,而是让非遗活在生活里。

猜你喜欢
高淳扇子汉服
深化“统、荐、联、树”四字诀 打造服务归国留学人员返乡创业高淳模式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汉服新“江湖”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这些都是扇子吗
上台说汉服
存在感
扇子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